—多尔衮— 转眼就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多股政治势力意欲左右历史的走向。在关内,李自成率农民军于农历三月十九日攻克北京城,崇祯帝留下“皆诸臣之误朕”的遗言自缢于煤山。获悉这一消息时,多尔衮所率的伐明大军已从盛京行至辽河,下一步何去何从,多尔衮颇费一番思量,最终听取了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建议,公告各府州县,清军只为灭流冦,不屠人民,不烧屋舍,一改以往对关内的抄掠形象,为此次出师找到了一个恰当又打动人心的名义。 李自成率军兵发山海关 此时李自成率军兵发山海关,明军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自知难敌,派使者向多尔衮求援,表示若清军支援,则“将裂土以酬”。多尔衮意识到这是个顺利入关的好机会,但还需更精到地把握。于是他下令延缓进军速度,以此逼迫吴三桂降清,情势催逼之下,吴三桂就范,这时农民军已经开始攻城,而清军则离山海关尚有十里。 吴三桂 当时农民军兵马约十万,吴三桂人马约为五万,多尔衮所统部队约为七八万,尽是大顺朝、明朝和清朝的精锐之师,此战牵动着中国的格局演化。在李自成、吴三桂两军激战中,果然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农民军一方倾斜,而吴三桂也屡次派人杀出重围向多尔衮求救,多尔衮估算到双方已实力大损时,方纵马挺进山海关,加入战局,历经艰苦塵战的农民军,再也顶不住满洲铁骑冲击,一路溃逃退回北京。逃回北京三天后,李自成怒杀吴三桂家眷34人,次日又开始西奔,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中节节败退,第二年死于湖北九宫山。这样,大顺和明朝均在多尔衮任内被灭。 清军入关 清军进入北京城后,对形势的判断形成分化,多尔衮的兄弟阿济格就表示,初得辽东时,由于未加以杀戮,不少满洲人被辽人所杀,如今应乘兵威大肆杀戮,留诸王镇守北京,大军或撤回沈阳,或退守山海关,可永无后患。阿济格说出了满洲贵族希望尽情享受的想法,却被多尔衮坚决拒绝。多尔衮搬出了皇太极当年曾说的话:若得北京,当即迁都,以图进取,不可弃而东还。 崇祯皇帝在今景山公园自缢殉国 此后无论是军事进击,还是操持内政,多尔衮均有不凡建树。顺治七年(1650)八月,多尔衮行措时坠马跌伤,两个月后则不幸身亡,令朝野震惊。顺治帝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但形势很快又发生逆转,由于多尔衮的政敌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皇帝遂下诏,以14项大罪为由,削去多尔衮的官爵,籍没其家产入官,据外国传教士记载,顺治还命人毁掉多尔衮之陵,掘墓、鞭尸、削首示众。生前荣耀与死后凄凉,又成多尔衮人生际遇的一次起伏。 一百年后,乾隆在读史时为多尔衮所触动,表示每当看到多尔衮因太宗待其最厚从而深明君臣大义,忠心辅佐幼帝的事迹,即忍不住“为之坠泪”。由此,乾隆令“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评论其“定国开基,成统一之业,厥功最著”,爱新觉罗家族的一段宿怨终于了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