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每个智障都在劝我多看书?

 鸿蒙圣主 2016-12-05

这篇文章的作者:YangFanJame,资深神经病,你可以为他点赞或者打电话至精神病院举报。反正他还会再跑出来。

读多少本书,也改变不了你糟糕的人生。

YangFanJame再也看不下去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书”这两个字居然变得比“时尚”两个字更加荒唐傻逼。

可能是最近大量的脑残街边书店、白痴作家和营销媒体的鼓吹,加上年轻人们又容易随波逐流,各位明星山寨着艾玛沃森在地铁里丢了几本书,顺势就掀起了中国人群一股可怕的自我督促意识——

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好像没有读过很多书”这件事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慌

工作不出色、生活不如意、感情不顺利,好像全是因为没看书造成的;仿佛看了书,你傻逼的人生就会一夜翻身,飞黄腾达。YangFanJame只想说,醒醒吧,你的人生活得那么糟糕,可不仅仅是因为你不看书。但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糟糕,一定有一个原因是因为——

身边的每一个智障都在劝你多看书

每个傻逼都在逼你读书

“父母逼你读书

每次难得放假回家,爸妈总会对你和颜悦色几天,叫你的小名,烧你爱吃的菜,但是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三天之后,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你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多一秒

爸妈心中的怒火就烧的更旺一些

然而事情很奇怪:

如果你是低头在看书

爸妈就会轻轻的关上你的房门

心满意足地离开

他们才不管你在看《金瓶梅》还是《生态猪养殖技术全解》

反正从小在你爸妈眼中,看书就是一件好事、喜欢看书就是一件很高雅、牛逼、可以长大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事情。然而你自己心里清楚,你从小被逼读的那么多书,没几本是有用的。

父母怀着望子成龙的急躁心态,从小就逼着你读书。当别人家的孩子看了十本书,他们就要求你看二十本,这样病态的看书竞赛心理并不是为了你好,他们只是把你当成了比赛的工具——

别人家的猪能胖到两百斤,凭什么我们家的不可以?

于是像喂饲料一样给你塞了一堆的书,可悲。

“社会逼你读书

公司逼你读书、学校逼你读书、培训班逼你读书、就业岗位逼你读书;这些都算了,毕竟他们都是为了让你多赚些钱。可是凭什么那些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营销团体也要逼你看书啊?

某些新媒体上专门用些耸人听闻的文字,把不读书视作一种“绝症”——

是要吓死谁啊?!

虽然丢书大作战、流动图书馆、路边装逼咖啡书店的糖衣炮弹也是鼓励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丢几本书就要大张旗鼓的过度宣传,根本目的傻子都看得出来——善意营销,然后赚曝光度和傻子的钱。

那些营销活动,为了造势,于是常常夸大其词——

“天哪你们居然不看书!这简直是社会的堕落、人类的退化呀!太可怕啦!”

这导致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好像没有读过很多书”这件事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看书、饥不择食地看书,好像少看一本书,就落后一步、低人一等似的。

拜托,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看书在某种程度上和刷微博是一个道理:无论你读多少书,你所掌握的信息量对于时代而言都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在你毫无目的去看书的情况下:无论看多少书,你都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一个牺牲品。

“你自己逼自己看书

你是不是上厕所也非要逼自己看几页小说,你是不是每隔几个月就会胸闷心慌逼自己网购几本书?你是不是路过一家装修精致的书店你就忍不住进门买几本包装精美但很有可能你根本不会看的书?

恭喜你,受到周围亲戚朋友和社会团体的影响,你成功变成了一个没事非要逼自己读书的傻逼。

这种糟糕的心里状态基本上表现为:

1、只要你长时间没看书,就会有种落后愧疚感;

2、只要你看了书,即使只是本儿童小说,你也特别有充实感;

3、只要你生活出现了问题,你都觉得看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你解决并提高你的职业技巧。

这个时候,你已经陷入了愚蠢凡人的危言耸听和营销团体圈套;“看书”这一个动作对你来说,基本只是为了缓解你因为生活的糟糕而带来的焦虑感。

而那些忙碌着赚发财和一直在顾及美貌的人生赢家,一般情况下是完全不会出现这种焦虑的。

读书改变不了你傻逼的命运

我相信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夜深人静,回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无聊和生活的不顺利,你就会莫名其妙突然间觉得——

“我特么真是孤陋寡闻,是时候该读点书改变自己的人生了~!”

然后你就马不停蹄地冲向书店或者打开淘宝,买了好几本虽然你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可是包装都特别漂亮的书。把书买回家的那一刻你感觉自己特别的充实,虽然还没开始看书,但你觉得自己的精神境界已经提高了一个档次。

实际上你买来的书基本上翻了几页就会猝死在的床头再也无人问津;等到下一次你觉得自己特别没文化的时候,又会去再买几本你可能根本不会看的书然后摆在家里,如此循环,永无止境。

大多数中国人其实跟你一样可悲,他们看书,主要是为了——

“有用”

“我想发财,看什么书能帮助我发财呢?”

于是这样的书出现了。

“搞好关系比工作能力重要。

看什么书能改善人际关系?”

于是这样的书出现了。

“我想混时尚圈,

有什么快速了解的方法?”

于是这样的书出现了。

“看什么书能考上好学校?”

于是这样的书出现了。

为了改善人生把看书当手段这种行为其实本身没什么错,但最后你会发现,在这个发达的年代;别人都在通过实践、网络等多渠道汲取经验迅速成长的时候,只有你把终身大事都嘱托在书本上,去吃着别人嚼剩下的观点,反而在你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多加了几个漫长而坎坷的障碍。

对于你们这些渴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失败人生的小傻笔们,YangFanJame只想亲切的告诉你一句:

别傻了,你怀着急功近利的目的去读书,根本拯救不了你失败的人生。

顶多只是在他们在走向世俗的人生道路上,洒了点鸡血,加了一把没什么用的油。但毋庸置疑的是,你急功近利的焦虑和丑态,倒是帮助那些集中你们要害的营销作家和公司赚了不少的钱——

来看看广州大学城北地铁站的广告。

一本“中国生意人成功经商宝典”映入眼帘

看书的煞笔越多,我黑心的书商赚的越多呢~!

你看的书籍,可能比你的人生还垃圾

假如一个年轻人说自己爱好看书,你先别急着对他肃然起敬,先问清楚他看的都是什么书好吗?越来越低的出版门槛,让很多无病呻吟的垃圾网红书在市面泛滥,成为畅销书。

比如下面这个致命的系列书,常年放在书店的显眼位置。然而内容上来说,只是把小学生都明白的人生大道理、拼凑成一本哲学文集的微博废话集锦。就像中秋节过度包装的的下三滥黑作坊五仁月饼月饼礼盒。外表是三层外三层的美轮美奂包装,打开却只有一个发霉变质、令人恶心的五仁月饼。

除了这些五颜六色的精装本子可以装饰书柜外,

不会对你人生有任何改善作用。

还有这些封面上就印着网红本人的照片、书名特暖男的,不出意外都是烂书。一群天生丽质难自弃的鸡汤男孩,非要出本书证明自己“明明可以靠脸非要拼才华”……一个天问:他们究竟是以色相为噱头卖书、还是以卖书来变相推广色相呢?

反正北大双胞胎的例子告诉我们:

网红,

最后还是要去创业卖面膜的。

还有罗里吧嗦、大爱无疆的疼痛青春“鸡汤联盟”。他们的目标群体是学习不好、长得难看、恋爱不顺、对人生前路感到迷茫的青年。只要把青年常有的无病呻吟整理成册、告诉他们不是一个人;然后用一些老生常谈的都市励志治愈小故事安慰他们,就会有人买账的——

很多人不懂,看书并不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事情。很多人花时间去看书,满心以为自己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想。然而许多那些垃圾的书籍,除了包装上比你的人生更精美外,字里行间全是让你走向人生低谷颓废暗淡的加速药剂。其实顶多就罢了只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本质上和别人刷微博、玩游戏没有区别。

不对,应该说有些还不如玩游戏来得锻炼思维呢~

总而言之,读书不是拯救loser人生的万能武器,也不是什么成功终点的必经之路……如果你是一个没什么鉴别能力的人,反而会因为瞎看书而损害了视力、浪费了青春。

在这个谁都能出书的时代,原本珍贵的知识好像越来越廉价。在网络上也是一样,养生谣言八卦“不转不是中国人”刷爆朋友圈,很多真正用心写的严肃好内容却被埋没。

不爱看书,根本不是什么坏事,更不会是什么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的事;你的人生很短,除了看书还有很多精彩的东西,非把自己跟书本强行绑定,大概你也只能可悲地从书里去阅读别人已经经历过的人生,而没有机会感受自己的人生。

不爱看书?那就别看!

从现在起,YangFanJame只想告诉你:

我把知识念给你听还不好吗?请到喜马拉雅听取我的频道哟~!我把知识念给你听还不好吗?请到喜马拉雅听取我的频道哟~!我把知识念给你听还不好吗?请到喜马拉雅听取我的频道哟~!我把知识念给你听还不好吗?请到喜马拉雅听取我的频道哟~!我觉得,这样才是对你自己最好的交待。

你是不是以为自己的手机坏了?没坏,这是YangFanJame正在参与的一个实验。一直在以图文的形式分享我的观点,但有时我也会感到疑惑,在不确定这篇推送有没有干货的情况下,大家到底有没有耐心看下去?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大家都没耐心和时间的时代。

但我们还能换个角度,

做一些新的尝试:

今天,YangFanJame参与了这个由喜马拉雅FM、果壳网、新榜联合发起的“向知识致敬”24小时实验——

但你放心,可爱的羊饭煎是不会强制要求你们付费的~!当长文章难以入眼的时候、念给你听会不会更容易一些?

这是YangFanJame第一次将文章中马赛克的缺失部分内容口述后,通过语音的方式发布在喜马拉雅——

你们爱听的羊饭煎日常语音

终于有豪华加长版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