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北京海澱景泰陵【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05

        海淀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还是风水宝地。自明朝以来曾传"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的佳话,董四墓山脚下的明代妃子墓,紧傍卧佛寺的四王子村,都是当年埋葬王子公主的地方。到了清代一些王侯贵戚也纷纷到海淀寻觅归宿,香山脚下的礼王坟,白石桥的郑王坟北安河村西边阳台山上的七王坟九王坟,都有踪迹可寻。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还有一座皇帝陵,它就是明代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明十三陵早已扬名海内外,但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并没有进入十三陵,太祖朱元璋死于南京,葬于南京明孝陵,惠帝朱允炆因燕王朱棣夺位而出走,不知所终,所以葬于何处已无从查考。再一个皇帝就是代宗朱祁钰了。朱祁钰年号景泰(公元1450年至1457年),死后因其兄明英宗朱祁镇从中作梗,废了他的帝号,以王礼葬于海淀玉泉山对面金山口,直至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始恢复其帝号,并以帝王礼葬之,终于平反了这一冤案。朱祁钰的这一冤案原因还要追溯到明正统十四年夏天一场战争,明英宗朱祁镇宠信的太监王振充当蒙古部的瓦剌的内奸,除不断为瓦剌提供武器和明朝内部信息外,还鼓动英宗御驾亲征。明军几十万人马开始时还耀武扬威,待到与瓦剌一交战便作鸟兽散,在山西大同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朱祁镇被俘,王振在乱军中被射杀而亡,整个明王朝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此时奉命留守北京的郕王朱祁钰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的支持下,在皇太后的授命下,匆匆即位,他就是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北京著名工艺品景泰蓝即诞生于此年间。朱祁钰即位后,迅速调集兵马保卫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以他多年用兵经验,除调兵勤王外,在北京的九个城门都布防了重兵,看准时机后便在德胜门外与瓦剌的统帅也先展开了激战,大破了瓦剌的精锐,并使也先的弟弟葬身于明军的炮火之中,不得不匆匆退兵离去。朱祁钰掌权后重用了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贤臣良将,使明王朝出现了暂短的中兴局面。瓦剌的统帅也先此时感到手中的英宗朱祁镇已无半点作用,为了离间英宗兄弟间关系,主动把朱祁镇送回了北京。英宗朱祁镇回到北京以后,代宗将其软禁于南宫,废太子朱见深,英宗时刻想恢复自己的帝位,在暗中寻找机会。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景泰八年正月,代宗朱祁钰偶感风寒不能上朝理政,朱祁镇趁此机会勾结王振旧党羽曹其祥、石亨等人,发动了一场"夺门之变"。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英宗朱祁镇重新登基以后,废景泰帝为郕王,病中的朱祁钰不久病逝了。朱祁钰死后,用什么礼仪埋葬?朱祁镇耍了许多手段,开始时也曾装模作样的要埋往十三陵中,但在暗中买通杠房的执事与杠夫,使景泰帝的灵柩出德胜门不久,便以棺材太沉太重为由频繁的更换杠夫,杠夫换了一拨又一拨,从此便有了京北地区二拨子四拨子的传说,最后只好把棺材停在一个村子的关帝庙里,这就是今天回龙观的由来。
        明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年号成化,他正确地评价了其叔朱祁钰一生的功过,恢复了他的帝号,并重修其陵地,改王陵为帝陵,使景泰陵有了明楼、享殿、朝房、碑楼,上顶覆盖黄琉璃瓦,使其成为一座地道的帝王陵。
        其死后一两百年时又受到一次折腾。清朝乾隆皇帝,以他熟知汉文化,多次到景泰陵进行察看,他以此地风水绝佳,有明王朝复辟可能为由,用砖石围绕景泰陵区筑起了八个墩子,把陵区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破坏了此地的风水,使景泰陵永远处于禁锢之中。
        景泰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明英宗弟代宗朱祁钰之陵园。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复位,改元天顺,朱祁钰被废软禁。不久去世,以王礼葬于金山口。后宪宗即位,复景泰帝号,将原成王墓扩修为皇陵。嘉靖时(1522-1566)又改建陵碑,并易绿瓦为黄瓦,使之符合帝陵规制。
         景泰陵基本具备了同时期明皇陵的主体建筑和布局特点。墓葬分为前室和后室两个部分,均为庑殿顶。前室为方形,整个墓室通长约11米,规模较大。陵区原有宫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内官房和碑亭,以及皇陵最重要的棂恩殿。宝城位于皇陵区的最后面。陵区内保存有御碑亭、稷恩殿和宝项原有的中路部分建筑。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陵前有黄瓦歇山顶碑亭,亭内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高宗御制诗碑,碑阳刻乾隆御题《明景帝陵文》,碑阴刻"大明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亭后有黄瓦硬山顶祾恩殿3间,其后为宝城。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景泰陵所在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娘娘府总参某部第一干休所内(娘娘府2号院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乾隆帝御碑
 
        御碑亭内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御制诗碑,正面书“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九个大字,背面是乾隆手书诗一首:
        迁都和议斥纷陈,一意于谦任智臣;挟重虽云祛恫喝,示轻终是薄君亲。侄随见废子随弃,弟失其恭兄失仁。宗社未亡真是幸,邱明夸语岂为淳。
        还有跋语:按景帝任于谦,排群议而力战守,不可谓无功于宗社。独是英宗还国,僻处南宫,事同禁锢,而废后易储,有贪心焉。天道好还,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然英宗亦岂得辞寡恩尺布之讥哉。至于于谦“社稷为重”之言,盖出于吕饴甥“丧君有君”及公孙申为将改立“晋必归君”之意,后世迂儒无不以是为韪。夫君犹亲也,亲为人执,为子者不披发缨冠而往救之,以示“不急”,其可乎?则意欲之狱,亦有由来。或犹以为非英宗意,是真不识事体者之言耳。然则当时宜从和议乎?曰:不共之仇,安得与和?缮甲治兵以从其后,如岳飞之力战迎二帝,天下其谁非之?
乾隆己丑季夏月(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九月)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乾隆帝御碑
 
        景泰蓝是创烧于景泰年间的一种在铜器表面施各色珐琅釉,然后涂成花纹,继而在花纹的四周嵌金、银、铜丝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特殊工艺品。明代灭亡后,此种工艺几乎失传。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逐渐恢复了其生产的技术和规模。到了同治年间,洋人来华后不少人花重金收购景泰蓝,因此为了满足洋人的需要致使景泰蓝的生产作坊逐日聚增,而假冒的明代景泰蓝由此而生。传世的景泰蓝以明代的产品最为上乘。明代地景泰蓝其表面大都光洁透亮,其绿色如翠玉、红色如鸡血、紫色如晶石、兰色如靛青、白色似凝脂、黄色如嫩姜,无比灿烂豪华。明代的景泰蓝丝胎都是黄铜镀金。那个时候用火镀金,所以景泰蓝的表面都有砂眼。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北京海淀 <wbr>景泰陵(明.国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