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和红花会有什么区别?

 玉稻筱麦坊米 2016-12-05
有种说法广泛流传:洪门、天地会、红花会是一体的。

  天地会、红花会的相同点:都有相同革命宗旨和目标,反清复明。天地会老大陈近南,红花头目陈家洛,都一个姓,亲戚?年代差距不大,鹿鼎记,康熙。红花会,乾隆。


  通俗的说法是,红花会是金大侠杜撰出来的,天地会在现实中存在……红花会管事的成为“当家的”,共十五个当家的;天地会分成前五房五堂,后五房五堂,管事的被称为“香主”……

  “红花”与“天地会”,其实渊源甚深。雍正 12年7月25日,由陈近南主香,在红花亭同盟结义,此后洪门便以“红花亭”为兄弟出身之地,以“结盟日”为兄弟诞生之日。直到民国,洪门开香堂,大香堂中仍有“红花亭”的设置。

  《鹿鼎记》中,被金庸任命为天地会“青木堂”堂主的韦小宝,便曾说道过“红花亭”:“(郑克塽)一路上招摇,说了咱们(天地)会中的许多机密大事……自称是坐在红花亭顶上的,总舵主烧六柱香,他自己便烧七柱香。听的人不懂,他就详细解说……”

  杭州青帮“家庙”二门有一幅对联:“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其中,“白藕”指白莲教;“青莲叶”指青帮;而“红花”所指自然是洪门,也即是天地会。其时洪门“公所”便唤作“红花亭”。《书剑》中红花会招呼同道的讯号是两句诗:“天下万水俱同源,红花绿叶是一家”(三联版《书剑》451页),与杭州青帮家庙“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的对联,非常相似。


  金庸在1969年撰写《鹿鼎记》时,对天地会的历史、规则如数家珍,自由出入于历史与虚构之间,游刃有余,挥洒自如。但1955年写作的《书剑恩仇录》 是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此前他也从未写过任何形式的小说作品,虽说艺高心雄,怕也有些惴惴不安,心中无底。念念不忘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吸引读者追着报纸连载不断地读下去,其他问题只好先行搁置一边,若有遗憾,不妨以后(例如到了《鹿鼎》时期)再予弥补。加之当时的金庸对天地会的发展历程、典章制度未必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因而信心不足。如直接描写天地会,就必须照应乾隆年间天地会的真实历史与人物,缚手缚脚,多有不便。因此他才抛开天地会,径写红花会,但仍然从天地会的象征物中拈出“红花”二字命名,以示渊源有自。

  1955年,金庸起笔撰写他生平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7年后,《鹿鼎记》竣工,金庸封笔,自此不复撰述武侠。《书剑》讲的是乾隆年间的故事,《鹿鼎》的历史背景则设定在康熙朝。论创作时间,《书剑》早于《鹿鼎》十数年;看历史背景,“书剑江山”比“逐鹿问鼎”晚数十年。

  红花会的十四位英豪企图策反清帝弘历,恢复汉官威仪,这是《书剑》故事之主干;多重间谍韦小宝游走于两派之间,见证并参与了以“反清复明”为志的天地会与康熙政权之间的斗争,此为《鹿鼎》传奇框架。《书剑》中,红花会是当时乾隆年间的第一大江湖组织;在《鹿鼎》中的第一大帮会则是天地会。

  那么,何以《书剑》中全未涉及天地会一字?难道在康熙年间尚且风生水起,煊赫一时的天地会,到了乾隆朝便已风流云散,了无痕迹?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史载:乾隆14年,天地会在广东惠州集商举义,由苏洪光主持,将其组织定名为“三合会”,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月为姊妹,并组织三合军,攻占了多座名城,声震东南七省……天地会在乾隆朝仍是声威不减,此后不断地开枝散叶,发展为青红帮。今日致公党,原名“致公堂”,接承的仍然是天地会的香火,致公堂的规格约略相当于《鹿鼎》中韦小宝任香主的青木堂。


  辣么,何以在《书剑》中,只有“红花”,不见“天地”?实则红花会于史无据,出自小说家的虚构。2006年的台湾,读者提问:“清朝是否真有红花会这个帮会?”,金庸回答甚是直截爽脆:“没有,创造的。”不过,即便以金庸之才,笔下的“红花会”怕也不是凭空而来,完全向壁虚造,他心目中当有一原型在。

  如红花会确有原型,则其原型为何?答案:仍是天地会!《书剑》记述:红花会的创始人曾入福建莆田少林寺学艺,清廷不满于南少林的资助叛乱,将其付之一炬。这把火在清代确曾燃起,不过金庸将其延后了数十年,当然也与小说家虚构的红花会无关,肇祸之因,确为天地会。(近年有学者考证:南少林遭回禄之祸,虽见于多部野史,其事则属乌有。不过这是近年才得出的结论,与金庸数十年前的创作关系不大,故不细论)。

  《鹿鼎记·第八回》,李历世向韦小宝介绍会中三位香主,分别是:莲花堂香主蔡德忠、洪顺堂香主方大洪、家后堂香主马超兴。韦小宝当然是假的,史无其人,这三个人却是货真价实,并且还是天地会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人物。顺治18年,郑成功遣派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化装至福建莆田,入南少林为僧,拜方丈智通为师。这五人,便是天地会的后身“洪门”的“前五祖”。


  《鹿鼎记》中胡、李二人未见出场,但《鹿鼎》蔡德忠向韦小宝介绍天地会历史:“本会的创始祖师便是国姓爷,原姓郑,大名上成下功……我和方兄弟、马兄弟、胡兄弟、李兄弟……都是国姓爷军中的校尉士卒”。对照天地会的真实历史,可以断定蔡德忠只拥有反政府武装的在野党。按照朝廷的说法是反贼,黑社会组织,非法武装人员。按天红说法,干掉皇帝,大家就你好我好的武装组织。

  天地会是清代秘密结社,又名洪门,俗称洪帮 。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康熙年间至嘉庆年间都有),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与政治目的,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封建农民的忠君思想、以汉族为正统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其成员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使他们更需要互济互助。因此,忠心义气便成了会内最高的道德规范和达到组织上团结、经济上互助的重要保障。


  天地会最初主要在福建、粤东及台湾一带流传,稍后发展至广东全省及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及湖南等省。鸦片战争后 ,又传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清前期除了天地会本名外,还有添弟、小刀、双刀、父母、三点、三合等10余种名目。鸦片战争后又出现了哥老会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为天地会一大特点。

  清廷曾严禁秘密结社,但民间反对满汉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活动从未停止,天地会曾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斗争。进入民国时期以后,国内的天地会组织大多成为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或为反动统治阶级反对革命、镇压人民的帮凶。海外的洪门组织,则大多数仍继续作为团结华侨的重要纽带而存在,只有少数成了黑社会组织。由于天地会堂口林立,红花会也许曾作为天地会的山堂存在过,如果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可以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那里有大量天地会的资料,编入档案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