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戈莱里奇:因为“不靠谱”而成名的鬼才钢琴家

 KVic 2016-12-05

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知道,音乐家演奏的时候,都要眼前放个乐谱,跟着谱子吹拉弹唱。


但是就有这么一位有个性的钢琴家--波格莱里奇(人称“波哥”),当年参加比赛,靠极有个性的“不靠谱”的演奏,引得评委为他愤而退席,而被淘汰的他则一举成名!


这位波哥年底又要来上海开音乐会了,喜欢古典乐的朋友,可以去听听这位波哥是否还是不靠谱,如何不靠谱。

波哥当年很帅哒!



他是当之无愧的钢琴“鬼才”

演奏风格特立独行

被称作是当代的格伦·古尔德

他是伊沃·波戈莱里奇

才华横溢

他因个性太突出而止步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三轮

让传奇钢琴家玛莎·阿格里奇从评委席愤而退出

他对感情忠贞不渝

冲破世俗偏见迎娶自己的钢琴老师

陪伴身患重病的妻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钢琴鬼才——伊沃·波戈莱里奇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16年12月02日19:30

地点:上海音乐厅

票价:¥80(公益票)/ 180/ 280/ 380/ 480/ 580


曲目: 

肖邦 — F大调第二号叙事曲,作品38  

肖邦 — 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作品39 

舒曼 — 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 

莫扎特 — C小调幻想曲,K.475 

拉赫玛尼诺夫 — 降B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作品36

  

*曲目以当天演出为准

“知音30分”音乐会导赏 时间:18:50

本场音乐会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不“靠谱”的波哥----波戈莱里奇的传奇故事


(青年伊沃·波戈莱里奇)


也许你对伊沃·波戈莱里奇在1980年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因个性突出被淘汰,继而引发玛塔·阿格里奇从评委席愤而退出的事件早有耳闻。但是具体的内幕又是如何?阿格里奇为何选择退出?不妨听听她本人的叙述。


(玛塔·阿格里奇)


1980年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在初赛时就有来自世界37个国家的149名选手进行角逐。曾获得过1965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的阿格里奇受邀担任评委,而在此前,她已从朋友口中得知:波戈莱里奇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手。


等到真正听完21岁的波戈莱里奇的演奏时,阿格里奇便像触电一般,兀自喃喃地说道,“一个天才。”他琴声里大胆果敢的独特断句,随意的节奏和纯正的音色都令阿格里奇印象深刻。

但是,这些都不被她(阿格里奇)的同行所认可:波戈的大胆,打乱了过去多年确立的秩序,甚至引起了在场许多资历深厚的评委的不安。而且,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在肖邦钢琴大赛上,唯一的明星就是肖邦,肖邦骨子里的音乐风格与思想是不容随意颠覆的。


于是,在演出结束后评委的商议会上,评委会主席甚至直接投了空票来表明态度:“我没法给他一个分数。”其中一个评委则宣布:“我虽然不喜欢沙龙式的肖邦,可是,他弹的简直就是迪斯科舞!”不过也有表达的不那么言辞激烈的,“肖邦是我的挚爱,我对波戈莱里奇没有任何成见,可是我不能为了担保他的演奏而否定我自己一辈子的工作!”


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声音。阿格雷里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一直沉默的另一位评委身上,并对他说:“他让我想起霍洛维茨。”这位评委回到道:“不对,霍洛维茨在天上(他用手指指了指上方),而他在这儿(他又用手指指了指地上)。”


此时的阿格里奇没有再作过多的辩驳,她安静的像一座孤岛,低头沉思,像是在酝酿着什么。


评委商议会结束后,阿格里奇的心情很复杂,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波戈莱里奇在参加这次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以前,并非名不经传:他是意大利特尔尼比赛、蒙特利亚比赛的第一名,他刚与她的老师——李斯特学派的第二代传人科泽阿狄兹结婚……


当然,无论阿格里奇多么揪心,波戈莱里奇的名字最终还是没有出现在决赛选手的名单上。真实的情形是,当时大多数评为都给了他25分(最高分),但少数评委打出了1分和3分,总分平均下来后,波戈莱里奇毫无悬念地被淘汰了。


阿格里奇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她义愤填膺地站在同行面前说了这样一番话:“请原谅我,我很幸运参加这次比赛的评委工作,尽管我对在座的各位无限尊敬、爱戴,我仍然对作为这个评委会的成员之一感到羞耻。”说完,她便扬长而去。


然而,令阿格里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行为后来竟会引发了这么严重的后果:霎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波戈莱里奇身上——


DG唱片公司为了波戈莱里奇打破了只与获奖者签约的惯例,急忙与波戈莱里奇签约;那一年的时间里,波戈莱里奇在全世界共被采访了五百多次……


如果说,这些都是因为波戈莱里奇身边笼罩着阿格里奇的光环,那未免也太低估他了。能让黑白键发出跟美妙的人声一样的音色,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每天固定练琴时间是早上七点到晚上9点,中间没有午餐,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一个小节可以练一个小时,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


阿格里奇固然明白波戈莱里奇对待音乐的认真,和追求完美的特质,但是和自己的言行所带来的狂风暴雨相比,她显然还是感到了不安。于是她又作出了一个决定。


阿格里奇对自己退出评委席的行为所引起的狂风暴雨颇感不安,她又作出了一个决定——给组织方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对自己的态度致歉。

评委罢赛的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事件的核心人物波戈莱里奇在那一年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也仅拿得了一个鼓励奖。不过,这些都丝毫不影响20多年来人们对他的关注度。


“玛塔(阿格里奇)那么醉心于受到他保护的选手的才能,以至整天念念不忘。她跟遇到的每一个人谈论他,让全世界都来听他音乐会的录音。


1981年,波格雷里奇(同波戈莱里奇,下同)在纽约卡内基大厅首演,获得巨大成功。他的音乐会总是在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虽然有时候也有人在其中发出嘘声、喝倒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克罗地亚钢琴家更加走向极端,选择极慢的节奏,几乎是撕裂状态。比如贝多芬的(第32首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11号),他弹得比正常速度慢两倍。



在挖掘与培养音乐新星的路上,波格雷里奇也走得比一般钢琴家更远:他创立了一个基金会,帮助克罗地亚的青少年音乐家;在德国,他组织了一个音乐节,让不知名的天才跟名人一起演出;在加利福尼亚州,他举办了一个比赛,为的是发现钢琴新人才;他在萨拉热窝积极地为红十字会添砖加瓦,为了援助这个城市的重建而义演了多次。


当他的老师和妻子1996年去世时,他暂停了演出生涯。随后,他又慢慢重返国际舞台,仍然保持着过去的激情和独特。”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奥利维耶·贝拉米《童子与魔法——钢琴女王玛塔·阿格里奇传》,译:谢红华)(转自星海音乐厅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