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玉芙:梅派艺术的“圆”

 青衣梅韵 2016-12-05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请关注网站 

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

http://www.jinghuart.com/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前段时间举办了李玉芙梅派艺术座谈会,值得肯定和赞赏。


我始终坚定地认为,李玉芙可以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论艺,她做到了“三个忠于”和“四个坚持”。“三个忠于”是忠于京剧事业、忠于梅派事业、忠于观众。“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京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不迷失方向;二是坚持遵循和表现梅派艺术的本质特色,不出规矩;三是坚持舞台实践的高标准、高质量,不偷工减料;四是坚持以真正的艺术课徒授艺,不误人子弟。论德,李玉芙是一个正直、厚道、朴实的人。她对师长、对弟子、对同业、对观众都是以真善待之,很难得。

    

我认为,李玉芙坚持了京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那么什么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我的理解是,遵循京剧艺术的本质规律,就是坚持京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那么什么是京剧艺术的本质规律?我还是愿意引述齐如山的4个基本原则: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不许有写实动作,不许真器物上台。这些基本原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程式化和虚拟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意。遵循它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现在京剧艺术的发展在总体上还是遵循了京剧艺术的自身规律,但也有一些违背的现象,存在用西方写实规律和技法侵消或取代中国传统写意戏剧规律和技法的现象。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都形成了经过历史检验的规律、特色和技法。无论从文化自信还是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认识,都应该尊重、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东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创新也好,改革也好,都应该在坚持“移步不换形”的原则下进行。这个“形”就是某种艺术形式的本质规律和特色。京剧是在世界戏剧之林中集歌唱、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伟大的艺术形式。它有相当成熟的自身的发展规律,它有足够使用的相当优美的艺术技法。我们应该忠诚地遵循这些规律和技法。李玉芙几十年的艺术生涯始终遵循着京剧艺术的本质规律,一心一意地演绎着梅派的传统经典。我想,在她心里有对京剧艺术本质规律和技法的深刻认同,有对前辈的艺术成就、艺术高峰的敬仰,有对艺术追求的执着,更永远有着梅兰芳这轮明月。



李玉芙先生76岁高龄之捧印

    

李玉芙遵循和体现梅派艺术的本质特色。梅派艺术博大精深,研究梅派艺术的理论也博大精深。我没专门研究过梅派艺术的本质特色,只说一个字的肤浅体会。这个字就是“圆”。“圆”字的解释至少有两种:一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物理学意义上的圆形;还有一个解释是哲学意义上的圆,形容一个事物的功效达到了合适圆满的程度。梅兰芳的艺术达到了这两个意义上的“圆”。梅派的旋律永远是拾级而上,顺流而下,永远没有疙里疙瘩,没有不知所终。梅兰芳的吐字发声,声音从嘴里出来,你就觉得它已经是打磨好的。梅兰芳的动作,从头到颈、肩,到腰、腿、脚,都是圆的。梅兰芳的眼神,款款有致的起落,还是圆。这是第一种意义上的“圆”。第二种意义上的“圆”更是梅派艺术本质的特色。梅兰芳的歌唱和表演给欣赏者的感觉就是哪儿都圆满,哪儿都合适。有人说,梅派艺术的精神和中国儒家的思想契合。诚哉斯言。儒家讲中庸,什么是中庸?朱熹的解释是无过无不及,这不就是合适嘛,这不就是圆满嘛。梅派艺术的伟大在于它的合适和圆满。李玉芙的歌唱和表演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梅派艺术的“圆”,唱、念、做、舞各个方面都体现了这个“圆”字。

    

如李玉芙表演的《穆桂英挂帅》,就做到了人捧戏,把这出戏演绎得非常精彩。我为穆桂英这个人物感动,但并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李玉芙的表演。这出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标准。我这个参照系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当打之年的演员。该戏较难的地方是青衣和刀马的结合。李玉芙把青衣的美起稳收和刀马的美起雅收结合得很完美。所以说,她既表现了很好的母亲形象,也表现了很好的统帅形象。




美德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