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最大天坑群:贵州平塘打岱河天坑群(多图)

 RK588 2016-12-06

 【贵州旅游地质大观

 打岱河天坑群

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贵州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

陈跃康

 打岱天坑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西部与罗甸县东部的交界处。发育地层岩性主要为中生代三叠系和古生代二叠系的碳酸盐岩。由于受广西山字形构造反射弧地质力学影响,黔南北地层褶皱呈放射状分布,严格控制了这一地区的地下喀斯特与地表河流的发育走向。

打岱河天坑群附近地质构造与地层时代分布图

 据贵州山水旅游资源勘察开发设计院与贵州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联合调查表明,打岱河天坑群由打岱河天坑、夏家坨天坑、道坨天坑、安家洞天坑、猫底坨天坑、瑶人湾天坑、音洞天坑、打赖坨天坑、八角天坑等十二个规模宏大的天坑组成。其中,打岱河天坑坑口南北平均宽1800米,东西平均长1700米,坑口面积约306万平方米;

坑底南北平均宽900米,东西平均长1100米,坑底面积约99万平方米;坑口最高海拔1137米;坑底最低海拔548米,相对落差589米;打岱河天坑容积约12亿立方米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单体天坑。


打岱河天坑旅游审美风貌 

打岱河天坑群中规模较大的天坑还有夏家坨天坑、道坨天坑、安家洞天坑等,坑口面积均达10万平方米以上,深度都在280米以上,在龙凤山周围二十余平公里范围内,以打岱河为中心,呈阶梯状、串珠状分布,形成一组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天坑群,应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打岱河天坑群的形成,与国际知名的“大贵州滩”特殊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著名地质学家、“大贵州滩”研究专家魏家庸先生指出:“大贵州滩”位于黔南州平塘、罗甸、惠水三县交界处。是深数百至两千米左右的三叠纪次深海内一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东西长约70 km,南北宽10 km左右,它是全球保存最完整、研究程度最高、备受国际地学界关注的地质遗迹。魏家庸先生认为:“大贵州滩”从发生到消亡同样经历了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它与贵州省北部大型三叠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特征极其相似。由于其顶部保存着盖层,所以它是全球发育历史记录最完整的三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大贵州滩”的三叠纪地层出露非常好,无论滩上的台地相岩层,还是滩缘斜坡的盆地相岩层,均从二叠系顶部——下三叠统底部连续出露。这为深入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和三叠纪生物复苏与环境变化,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最理想的条件。魏家庸先生强调指出:“大贵州滩”的喀斯特地貌壮观秀丽,美学价值极高,探险,旅游,潜力巨大。

水文地质学研究表明,在“大贵州滩”东部,发育着一条规模巨大的地下河水系,即出露于罗甸县董当村的大、小井地下河。这条地下河水系与打岱河天坑群及周边的溶蚀洼地、峡谷、地表河流有着直接的水力联系,是珠江水系上红水河的重要支流——霸王河的源头。其地下水系规模堪称亚洲之最。

从流域来看,打岱河天坑群正是罗甸的大、小井地下河的重要露头和补给源。喀斯特研究表明,地表天坑群、溶蚀洼地群、断头河流的存在,正是构成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水系的必要水文地质条件,不过其演化、形成过程与机理,尚待深入研究。

从旅游审美来看,当你来到星罗棋布的打岱河天坑群,你会误以为进入仙界神境,这十二个天坑似乎对应了十二生肖,每一个游客看到不同的天坑,都能感悟到天、地、人之间的关联与传奇。

尤其登上打岱河天坑的观景台前,俯视几乎望不到边,也探不到底的巨大天坑,您将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下至坑底,智者难辩东西;若宿一夜,文人不知魏晋。进桃源,未逢村舍人烟;入仙境,不见庭院楼阁。唯有绝壁千仞,古树枯藤,雾岚缥缈,野溪蜿蜒。青山作围,蓝天似盖,红尘烦恼,一切皆抛。

如此天地造化,如此鬼斧神工;如此壮美天坑,旅游地学与旅游美学合二为一,游客诸君唯有诺诺,复有何言?

2016年12月2日


贵州平塘打岱河天坑群

转载于曾广林的博客

  世界最大天坑——打岱河天坑







世界最大射天望远镜——在大窝凼天坑



盘点世界十个著名天坑

转载于“手机看商都

小编仔细看了,这十个天坑并不算是世界十大天坑(因此将原文的“十大”改为“十个”),但也可开开眼界,长点姿势!

1.  2010年危地马拉天坑

2010年危地马拉天坑

  危地马拉巨坑又将天坑这一术语进一步扩展,即地面突然塌陷。危地马拉城部分市区地面不是处于固体基岩之上,而是一层松弛的、由碎石构成的火山浮石,通常有数百英尺厚。至少一位地质学家表示,危地马拉城的最新天坑是由管道泄漏引发,并非自然现象。总体而言,危地马拉重复发生此类事件的可能性较大,但却非常难以预测。

2.  2007年危地马拉天坑

2007年危地马拉天坑

  2007年,危地马拉城也曾出现过一个类似天坑,而且距离最近出现的那个天坑还不远。根据照片判断,这两个天坑的直径约为60英尺(约合18米),深约300英尺(约合100米)。通常情况下,当局会用大块石头和其他碎片将天坑填满。随着时间推移,在水的侵蚀和空气的烘燥作用下,还会引起天坑向内倾斜。

  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温特帕克天坑为例,它与危地马拉天坑倾斜度相同,深度约为100英尺(约合30米)。但是,佛罗里达州有“阳光州”之美誉,光照充足,使得天坑在大约24小时内慢慢发生倾斜。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地质学家道格-格乌泽(Doug Gouzie)说:“我认为危地马拉城天坑四周并没有如此快速地塌陷。”

3. 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天坑

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天坑

  据格乌泽介绍,温特帕克天坑在1981年形成于该市一个公共游泳池下面,“至于这个游泳池是否泄漏,我从未看到过一份完整的报告。”他说,水可能通过游泳池底的小裂缝渗入下面的土壤。由于佛罗里达州的土壤多沙,即便是游泳池周围的水生植物也有可能慢慢地将足够多的土壤冲走,侵蚀下面的固体石灰岩层。格乌泽指出,美国地质勘测局绘制了遍布全美的基岩类型。科学家仍需要对地下裂缝和水流经这些裂缝的方式进行广泛研究,以便对发生天坑的地点进行预测。

4. 佛罗里达州马尔伯里天坑

佛罗里达州马尔伯里天坑

  这个深约185英尺(约合56米)的天坑于1994年出现在佛罗里达州的马尔伯里市,发生塌陷的地方位于采矿企业IMC-Agrico倾倒的一堆废料。该公司当时正在开采岩石以提取磷酸盐。磷酸盐是一种化学物质,是化肥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制造磷酸,以及增强苏打和各种食品的味道。然而,在磷酸盐从岩石中提取出来以后,主要成分是石膏的废料被作为泥浆过滤出来。

  随着一层层的石膏被晒干,就形成了裂缝,就像出现在干燥泥团上的裂缝。后来,水在裂缝中不断流动,将地下物质卷走,为天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美国监管机构称,IMC-Agrico公司应该承担起管理这个天坑的责任,避免对地下饮用水供应造成危害。

5. 伯利兹城“蓝洞”天坑

伯利兹城“蓝洞”天坑

  据密苏里州立大学地质学家格乌泽介绍,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水能侵蚀连接水平排水系统的垂直通道,就有可能发生天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固体物质被冲走。如果天坑在海岸附近或是在大海中——比如洪都拉斯伯利兹城海岸附近灯塔暗礁著名的“蓝洞”天坑,海水会在塌陷后迅速渗入,形成一个深不见底的池子。

6. 俄克拉荷马州皮谢尔的陷坑

俄克拉荷马州皮谢尔的陷坑

  长年开采锌矿和铅矿让俄克拉荷马州与堪萨斯州交界附近皮谢尔的地面布满陷坑,包括2008年所拍照片中的这个陷坑。一些矿在挖掘过程中距离地面太近,顶部无法支撑上方土壤的重量,最终导致塌陷。密苏里州的格乌泽说:“密苏里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煤矿附近也曾出现过陷坑。我们的建矿技术越来越高,顶部足以支撑上方土壤的重量。”

7. 冰岛陷坑

冰岛陷坑

  冒险家米克·科伊纳和他的皮划艇沿着冰岛第二长河——乔库尔萨河上游一个陷坑的坑壁下降。乔库尔萨河的河水来自一条冰川的融水,这个深150英尺(约合45米)的倒扣漏斗形陷坑由下方地热喷口喷出的上升蒸汽所致。

8. 路易斯安那州巨坑

2012年,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出现一个400英尺(约合121.92米)深的神秘巨坑,吞噬了周围的所有树木。当地政府下令,住在附近的居民紧急撤离,以防可能出现的爆炸和核辐射灾难。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出现一个深达约120米的神秘巨坑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出现一个深达约120米的神秘巨坑

  据称,这个巨坑出现在厄桑普逊教区一片密林里,里面有很多非常高大的柏树。从空中俯拍的照片上看,巨坑的上面还露出一部分树木的树顶。当地政府对那里的100至150户居民发出撤离令,但多数居民愿意继续待在那里。如果出现非常危急的情况,当地政府将把撤离令升级为强迫性撤离令。

  当地官员还不能肯定,造成这一巨坑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他们认为,其可能与得克萨斯卤水公司在附近开凿的盐洞有关。这个盐洞在使用了30年后于2011年被填平,但当地政府认为,这个盐洞的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出现神秘巨坑。

 9. 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

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

  2003年拍摄于葡萄牙里斯本,一辆不幸的巴士成为街道上一个大陷坑的“午餐”。密苏里州的格乌泽表示,能够导致水流入地下土壤的任何因素都能加速陷坑形成。在很多城市,下水道、光缆等公共基础设施埋入填满松散料的沟槽内,这些充填料会随时间推移被最终冲走。在某些情况下,一段路面会最终变成一个下方基本上空空如也的混凝土桥。格乌泽说:“此时的路面无法承受上方驶过卡车的重量。”

10. 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

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

  照片拍摄于1998年。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是一个石灰石陷坑,深度大约在50英尺(约合15米)左右,里面生活着罕见的蕨类植物。上世纪90年代,一群探洞者买下了这个陷坑,通过这种方式为子孙后代保护这个自然奇观。

  喀斯特地貌通常由石灰石或者白云石岩床溶解形成。美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密苏里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北部、德克萨斯州以及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标志性特征为下沉的溪流、伏流、大型泉水、洞穴以及陷坑。(孝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