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标被称“书淫” 【原文】 (刘)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1),自课读书(2),常燎麻炬(3)。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须发(4),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5)。时魏孝文选尽物望(6),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7),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8),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若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9)”。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 (选自《南史》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刘怀珍(附刘峻) 【注释】 (1)庑(wǔ):堂周的廊屋。 (2)课读:按照规程读书。 (3)燎麻柜:点燃麻束火把。 (4)爇(ruò):烧。 (5)精力:专一致力。 (6)魏孝文:即拓跋宏、元宏,北魏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物望:背负重望的人物。 (7)申擢(zhuó):录用提拔。 (8)永明:齐武帝年号(483~493)。 (9)崔慰祖:字悦宗,南朝齐藏书家,藏书至万卷,并乐于借与他人阅览。书淫:意谓过分贪溺于书本。淫:过度。 【译文】 有个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点灯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就吊起自己的头发,让自己清醒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魏孝文帝大规模挑选人才之时,在长江以南的广大有真才实学之人纷纷得到提拔重用,峻的兄弟却没有得到选拔。于是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就投奔江南而来,将自己名改为峻,字改为孝标,因为自己小时候不聪明,到晚年就更加努力,精益求精,聪明智慧超过一般人。他常以自己见识不够渊博为苦,听说哪里有奇书,必定会前往求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之后他便博览群书,文采华丽。 【人物小传】 刘峻:字孝标,南朝梁人。好学家贫,耕读不辍。曾为刘义庆《世说新语》作注,引征宏博,颇为后学所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