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包围后的应对经验之谈

 老路漫漫2009 2016-12-06
以前说过有时间就写一个讲一对多的应对方法的贴子。
现在兑现:

      弟兄们难免落单,天有不测风云阿~
      再能打的主,面对多人的围攻也是要小心应对的。



      被包围时,千万不要象传说中那样背靠墙防守,那会死得很惨的。
      我多年前上高中时,也算是数一数二能打的硬脚色。虽然从来不主动搞别人,但是看不得流氓地痞欺负学生,出过几次重手,坏了不少混混的事,算是有些仇家。
      某一次晚上9点左右晚自习,误信一渣滓冒充我兄弟的小弟传的话,出门给兄弟送钱救急。结果被两群人逼到小巷子里面。当时我这边只有3个人(那两位兄弟一个武当鱼门,一个从小家传的功夫),对方分两群,分别堵住两头,每群八、九个,手持棍棒和“金鸡砍“。
      当时比较讲究江湖规矩,说单干就单干,没想到那群B人根本不管。我放海底,对方也不“接春“,肯定不是武术界或者江湖中人,纯粹是街头混混。
      没有任何准备,走的急,双节棍放在教室抽屉里面了。三个人什么兵器都没有。又不知对方底细,于是我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背靠墙打。
      结果惨烈得很,我这边一个兄弟锁骨被打断,另一个大腿着了两匕首,我左腿着一砍刀,还好不深,腹部一匕首刺穿了衣服,闪得快只是皮肉伤。最后拼命干倒巷子某一头的所有人,重伤四个,下了两三个人的关节,然后三人夺路而逃。

      此事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也是我唯一一次主动逃跑的纪录。终生之耻~!


      后来大学也打了不多的几次架,有时单干,有时一打多。
      现在上班多年,不打架了,把经验分析给大家:

      随身保持携带防身用品的习惯。ASP或双节棍是首选。前者适用于刀友和练家子,后者适合训练有素的武者。

      杀伤性刀具可以携带,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不然JC那里就不好交待得很(很多局子都要完成破案率的任务的)。

      如果决定要用刀,也要尽量避开要害部位。

      危急时刻,利用一切可以用的东西~!砖头、筷子、钢笔、手表、钥匙等都是良好的武器。

      砖头不用介绍使用方法,筷子主要是象握冷钢手刺一样攥紧,专打头面部和咽喉,钢笔用法一样,穿刺能力更强,手表和大串钥匙套在手上打,专打骨头多肉少的地方。

      我就用手表套在拳头上打过人,必须打脸部人中部位或者下巴,绝对应手而倒。玻璃打破后更是威力大增。

      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不要慌乱。要杀气腾腾,千万不要懦弱胆怯~~


      被多人围攻,先看形势,能谈则谈,谈的过程中保持警惕。不能谈的话,我方跑得掉就走了再说,没必要逞一时之勇。
      跑不掉就一定要打运动战,下手必须狠毒,争取一下放倒一个。
      第一个被放倒的,一定要是最嚣张的那个,而且要干脆利落一下让他爬不起来。
      始终控制好自己的重心,一旦摔倒就是严重的错误。
      始终保持让自己只对付一个人。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方位变化来迫使对方的某一个人,始终处于你的面前,而这个人刚好可以阻断其他人对你的攻击,但是你又可以方便的攻击他。打完再找下一个。
      如果冲开包围,体能又能支持,那么就边跑边打,只打跟得最近的那个,边跑边拉开距离,逐个回身突破。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一旦决定动手或者动器械甚至刀具,就要知道打完之后的事情也许会很麻烦,但是保存自己始终是第一位的。

      具体防身技巧很多,文字和图片一时讲不清楚。有ASP的兄弟可以看看我发的“ASP甩棍适用技巧----武当剑法之三角对剑“,所有法门都在四张图片里面。没事多琢磨练习,其他技巧就会慢慢触类旁通。

金鸡砍是一种在70~90年代混混使用的宽背刀,比较象西瓜刀造型。
国产的以“金鸡“牌最出名,传说就是纸厂的切纸刀改的。


放海底,又叫“下肯“,就是江湖黑话。虽然解放后没有帮会了,但是一些“春点“、“条赋“(就是江湖行话),在南方某些地方或者某些武术人士中间仍然在使用。
北方没有接触过,不了解。

接春,就是回应下肯者的回答。双方都懂这个的话,证明要么是武术界相近门派,要么是传统江湖人的枝叶传人,只要没有极大的仇怨,一般都可以坐下来谈。尽量化解。

这就象每个门派动手前的四、五个动作“起手势“一样。
起手势除了格斗,其他作用在于:
1。活动自己筋骨,调动精神和体能应对即将到来的格斗。
2。便于同门中人相互辨认。
3。行家一出手,知道有没有。可以展示自己实力,或者故意隐藏自己实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