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族诗人石春荣和他的作品

 一颗野马心 2016-12-06
苗族诗人石春荣和他的作品
达汉吉
题 记石春荣,苗族,1935年生,广西融水人。中华诗词学会、广西诗词学会、广西楹联学会会员,广西玉融诗词学会副会长,《玉融诗词》副主编。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苗族文学园地百花盛开,争鲜斗艳,光彩照人。石春荣就是成长在苗族文学园地上的一棵青松。
2010年10月8日晚上,刚从融水苗族自治县参加全国苗族文化论坛暨融水苗族协会成立大会回来的苗族艺术家贾文福,喜滋滋地送来一本著作,我一看,它就是苗族诗人石春荣新近出版的《滴水韵》。
《滴水韵》是由贝江印刷广承印的内部资料,封面照片是一幅苗山小景——一枝绿榕垂到河面,青山翠竹映在水中,一条公路伸向远方。这景色,这意境,无不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深情。翻开目录,编入书中的作品有绝句128首,律诗107首,词43阕,联57副,新诗3首,文章16篇,全部是公开发表在各种公开刊物上,它们是诗人数十年情感历程的记录、人生感悟的写照、微霞生活的反映、思想感情的独自。

认真拜读石春荣的作品,有五个方面的独特风格:
一是构思巧妙。石春荣的绝句,有时像是一幅山水画:“一点长篙点破天,贝江景醉五湖贤;杜鹃水底含羞笑,两岸笙歌送客船。”有时像是一首赞美歌:“巍锷昆仑拨雾开,扬眉翘首挺腰椎;犹闻一语惊天下,中国人民站起来。”
二是美不胜收。石春荣的词富有动感,有如一部风光片:“苗山美,景点梦魂牵。游子惊呼千象俏,美人愧减五分颜。叹洞里真仙。苗山美,苗寨打同年。义重如山歌万代,情浓倾酒唱三天。席上酒如泉。苗山美,宝玉嵌山泉。门照鱼塘鲢戏鲤,窗含猕栗树摇钱。僻岭尽财源。”
三是寓意深刻。石春荣的联,描绘了苗山美好前景,让苗族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写给融水民族中学芦笙柱的柱联是:“民族英才龙虎地,芦笙孔雀凤凰台。”他写给香宝乡雨卜村的门联是:“苗山斗马乡,赶坡走妹吊脚木楼飞玉笛;香粉藏龙地,织锦踩堂亮衣银饰舞金笙。”他写给四荣乡田头村大桥的桥联是:“山环水抱人忘返,梦绕魂牵我再来。”
四是风情万种。石春荣的新诗,新在风情的描述:“小舅守东坳,三叔把西槽,二哥卡山腰,大伯放狗觅嗅山猪臊。”新在节日的素描:“芦笙搭架,男吹女踏;眼睛说话
,记者聚焦,镜头频频照坡花。”
五是浪漫无限。读石春荣的文章,有如进行一次野营,既艰险又快乐:“蓝刀鱼,蓝一色,密密麻麻、席卷而来,全部聚集到江边水浅的地方,鱼背露出水面。有的跳出水面几尺高,有的用尾巴嬉弄水腾起细浪几尺高。看上去就象苗山老历九月剪禾开水田时,挑回家刚刚倒进大脚盆的鲤鱼,重重叠叠。我第一次跟渔友分享蓝刀鱼散,好不心痒!”

人们普遍爱诗,但怎样写诗?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石春荣以《三友瀑布》(2009年6月创作,2009年11月入选《龙城华采》,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写作为例,告诉读者们他的写作方法。
三友瀑布
银河倾泻洗蓝天,半罩悬崖翡翠帘;
疑是三条龙女辫,披肩流韵醉神仙。
(一)首句。用“银河”比喻瀑布。银河乃九天之汉河也。“倾泻”,是形容瀑布的流量和气势。天也被洗理得更蔚蓝了。“洗”字,并非点睛之笔,但觉得用在此处恰到好处。原先用“落”、“下”,都不如意,最后才选用它。这也算是炼字吧!全句用“银河”、“倾泻”、“洗”、“蓝天”几个意象。观赏三友瀑布必须“举头”,把读者的目光牵引到高、陡、险的境地。意在营造三友瀑布的壮观、奇景。
(二)二句。因韵律需把字句倒装。将瀑布喻为“帘”,且是“翡翠帘”,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去领略三友瀑布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帘“半罩悬崖”,起先用“浑罩悬崖”。觉得不切合实际,因为是三股瀑布,分成三路飞流而下,中间仍露出悬崖。最后用“半罩”,悬崖有隐有现,似有若无。这样第一,切合实际,第二,又有朦胧感。增加诗的韵味。
(三)三句。三友瀑布在香粉乡境内,为与雨卜旅游度假村门联“香粉藏龙地”句吻合,用“三条龙女辫”,来形容三友瀑布。“龙女”,几千年来,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世间第一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借以点缀、升华三友瀑布。至于“龙女辫”有谁见过?再则,辫发一般是黑色的,而瀑布(水)是无色,而浪花又是白色的,似乎有离谱之疑。但在悬崖等,外物的映衬之下,瀑布就不一定是白色的了。到底辫发是什么样的颜色?留给读者有个想象的空间。
(四)四句。“披肩”、“流韵”,是紧接第三句“龙女辫”来展开的。“披肩”,是指龙女修长的辫发披撒肩上。“流韵”是指龙女的辫发漂柔的天然秀色,让人叹为止观。末句的最后三个字:“醉神仙”,是三友瀑布魅力产生的效果:龙女三条披肩流韵,秀丽绝伦的辫发美不胜收,连神仙都醉倒了。何况凡人、游客还有不颠魂的吗?从侧面映衬出三友瀑布之独特奇景,意在诗外。
全诗用比喻、誇张、拟人的手法来写瀑布,字字扣紧瀑布。自始至终全诗无瀑布二字出现。这样正是为了省出字来,突出主题。读者不难看出,这首诗,借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首传世之作来立意的。诗中“倾泻”、“洗”、“半罩”、“披肩”、“流韵”读来有动感,因为有诗的“米气”。

坐在风光秀丽的民歌湖边,一边喝着苗族媳妇打来的油茶,一边欣赏着苗族诗人石春荣的诗作,慢慢地品味作家的作诗、作事、作人,逐渐有了以下深刻感受:
一是诗人作诗真功夫。《光明网》 光明社区在《名家论格律诗词》栏目中,介绍了苗族诗人石春荣的创作心得体会:“继晷雕虫鬓已斑,妻嘲我傻自熬煎。诗词啃得骨头瘦,两句三年得又删。”这样的人,写这样的诗,不传世也难。
二是诗人作事千般苦。石春荣毕业于广西著名的桂林民师,长期致力于中学教育事业,可谓桃李满天下。但只有走进他的现实生活,您才猛然发现,他白天上课,晚上课余辅导学生,属于自己的只有万簌俱静的深夜。因而,对于有成就的苗族诗人石春荣来讲,确实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是诗人作人一颗心。如果您在路上遇见石春荣,他那朴实的衣装,您不会想到他是苗族诗人;如果有一天您有机会和石春荣聊天,他那风趣的语言和华丽的词汇,您一定赞叹不已,觉得眼前的人与众不同;如果有一天您有缘和石春荣喝酒,见他那豪放的性格和宽阔的情怀,您一定坚信,诗人的心就像是一颗钻石,您看不见它的样子,却感受到它的真诚与和善!
发表在《广西民族报》2012年2月20日第六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