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十二经络命名的由来

 可爱多的dad 2016-12-06
摘 :依据文献对十二经脉名称演变的记载,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为十二经脉名称的由来做了一个推导,有助于开展十二经脉的理论教学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盲目记忆。
关键词:十二经脉;命名;由来
 
 
关于十二经脉名称的记载,一般以《灵枢·经脉》篇为据。除了“脉”或“经”作为它的基本名词外,附加的可分成三部分,即:手(臂)足、阴阳、脏腑,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在这之前的文献《足臂十一脉》、《阴阳十一脉》中只有前面两部分(手足、阴阳),后来才加入后一部分(脏腑),[1]因而可以说,在经络名称的形成过程中,前者与后者是有一定的渊源的。有必要对十二经脉名称的由来、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以后的演变作一探讨,有助于十二经脉的理论教学和帮助学生记忆。
人与天地相应,皆有三阴三阳六气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2]。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必然要受到自然变化的影响。而对天地自然变化的认识,《素问·天元纪大论》认为:“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即天和地之气的形成都是通过阴阳之气运动变化而形成的。按照阴阳学说,阴阳之间总是消长进退,循环运转,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由阴出阳,由阳入阴。因此,三阴三阳的运转总是按一阴(厥阴)   二阴(少阴)    三阴(太阴)    一阳(少阳)    二阳(阳明)   三阳(太阳)这样的次序进行,如此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而正是阴阳消长进退的有序变化产生出一年春、夏、长夏、秋、冬季节和风、暑、火、湿、燥、寒六种气候上的变化。而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其运动规律与自然界变化必是相通应的。“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灵枢·经别》);“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灵枢·经水》云:“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可知,人体“腰以上”“腰以下”都如同天地一样有着三阴三阳变化的六经之气。
2  依据五脏位于腰之上下首先确定阴阳属性,并以手足命名
《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灵枢·阴阳系日月》:“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由此可见从五脏所处位置及阴阳属性推知五脏有阴阳之分,心、心包络(心之包络)、肺属于阳,肝、脾、肾属于阴。由于“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灵枢·阴阳系日月》),故可用腰以上之手代表阳,腰以下之足代表阴。将其跟手、足联系,则心、心包络、肺与手皆属阳故应相互联系,肝、脾、肾与足皆属阴故应相互联系。由于中医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那么根据推演络绎的方法,与其相为表里的六腑其阴阳五行配属关系应是一致的。由于“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三焦膀胱”(《灵枢·本脏》、《灵枢·本输》),即与心、心包络、肺相为表里的小肠、三焦、大肠应皆属于阳;而与肝、脾、肾相为表里的胆、胃、膀胱应皆属于阴。那么小肠、三焦、大肠因属于阳故于手联系,胆、胃、膀胱因属于阴故于足联系。
3  从自然的三阴三阳类推人体脏腑三阴三阳,并以之命名
依《素问·天元纪大论》:“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在《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得出“巳亥厥阴风木,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 [3],根据脏属于阴、腑属于阳的阴阳配属,阴配伍脏而阳配伍腑,即形成三脏三腑(这三脏三腑没有表里配属关系),又可表里配属形成三腑三脏,共六脏六腑。那么依对应关系,阴木为肝,即形成足厥阴肝;君火为心,即形成手少阴心;阴土为脾,即形成足太阴脾;相火为三焦,即形成手少阳三焦;阳金为大肠,即形成手阳明大肠;阳水为膀胱,即形成足太阳膀胱。又见《素问·六微旨大论》:“少阳之上,火气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又见《素问·血气形志》:“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由于肝与胆相为表里,心与小肠相为表里,脾与胃相为表里,三焦与心包相为表里,大肠与肺相为表里,膀胱与肾相为表里。那么厥阴肝对应的就为少阳(胆),少阴心对应的就为太阳(小肠),太阴脾对应的就为阳明(胃),少阳三焦对应的就为厥阴(心包),阳明大肠对应的就为太阴(肺),太阳膀胱对应的就为少阴(肾)。即形成足少阳胆,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手厥阴心包,手太阴肺,足少阴肾。列简表如下。
 
十二地支
巳亥
子午
丑未
寅申
卯酉
辰戌
三阴三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少阳
阳明
太阳
   
君火
湿
相火
五行配属
对应脏腑
三焦
大肠
膀胱
表里腑脏
小肠
心胞
五脏阴阳
 
手足联系
表里六气
少阳
太阳
阳明
厥阴
太阴
少阴
 
4  小结
夫大而天地,小而人之一身,皆有三阴三阳之气。“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在天之三阴三阳互为表里,即厥阴与少阳为表里,太阴与阳明为表里,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而腰以上之心、心包、肺与小肠、三焦、大肠为表里,将其与手相联系,以示与腰以下之区别。便形成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表里经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共有三阴三阳六经之气以应天;同理,在地之三阴三阳亦互为表里。而腰以下之肝、脾、肾与胆、胃、膀胱相表里,将其与足相联系,以示与腰以上相区别。便形成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表里经为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共有三阴三阳六经之气以应地。故人身之小天地各三阴三阳六经之气相合便形成十二经气。
 
参考文献
[1]李鼎.针灸学释难.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
[2]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语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方药中,许家松.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