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万法于一心

 圆二书斋 2016-12-07




一切万法不离生活,一切的业障与功德,都离不开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活离不开精神,也离不开物质。它既有心的一面,也有法的一面。


一般的人往往只是从现象去理解当下的生活,把一切的东西都对立起来。首先是自他的对立,自己和他人的对立,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万事万物对立起来,不能融为一体,不能汇万物为一己。自他是对立的,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对立的。只要有对立,就会有烦恼,也可说对立本身就是烦恼。

不管是从道理上讲,还是从证悟上讲,万事万物本质上是非对立的,是不二的,是圆融的,是相即相入的。就拿自与他来说,为什么有自?为什么有他?有自才有他,有他才有自,这两者是一体的。因为彼此是相依的,失掉了一个就没有另外一个。心与法、精神与物质也都是如此,都是在现象上相待立名,在本质上相即相入,圆融无碍,无自无他。

我们在修行上能够这样去体会,无自无他,无人无我,一切都是圆融无碍,就会少掉许多烦恼;做人做事中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处理问题,就可以真正做到“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减少许多矛盾,消除很多的对立面。世界上人人都是朋友,家庭与家庭之间都是好邻居,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纷争。纷争来自什么地方?来自相互的对立。政治家也好,哲学家也好,宗教家也好,应该说都明白这个道理,都知道彼此对立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但都是从自我做起好难,都希望对方不要有对立面,把自己放在一边,自己好像不是问题的一方,是超然物外的。其实消除对立也好、融万法于一心也好,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目的。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各种各样的观念、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自他的对立、心与法的对立,或者说烦恼与菩提对立、生死与涅槃对立。总是想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总是想要舍掉这个得到另外一个。实际上,如来如来,如来者不来不去也。修行不会是丢掉一样获得另一样,不会是离开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一切都是在当下,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当下。如果能够由此契入,立刻就可以大彻大悟,立刻就可以获得身心的安详自在。

在此我说的是契入,不仅仅是理解。理解佛法的道理固然可以消除很多烦恼,但是只有契入了,才能够真正与心、与法、与一切对立面融为一体。消除了对立,人即是法,法即是人,或者说心即是法,法即是心。那就是四祖大师法语所说的:“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我们天天看这十六个字,天天契入不了这十六个字;天天重复这十六个字,天天不能够把这十六个字的精神变成自己的人格。问题就在这里。这十六个字的精神如果成为每一个人的人格,我们当下就是四祖,当下就是五祖,当下就是六祖。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融万法于一心,不与诸尘作对,要实实在在地用当前的一念心来融化一切对立面。能如此,功夫就一定能够上路;能如此,每天就能安详自在,无私无欲,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无牵无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