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

 汐钰文艺范 2016-12-07

  在阅读中,我发现越是年龄大的学问大的前辈,越爱讲故事。

  南怀瑾讲了一个故事,说位于以色列的加利利海,承接水源后,将水源分给了下游,湖水因流动而有了很多水生植物和鱼类;而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的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却没有出口,水中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盐分,没有生物能够存活,一片死寂。这其实是个地理知识,但被大师当故事讲出,原本像死海一样的死知识,一下就像加利利海一样,活了。因为他以此说明了一个分享和贡献的简单道理。

  我们的江河因各地为水资源垄断而搞梯级开发,隔一段就是一个大坝,大江成渠,流速减缓,水的自洁功能削弱,长此以往,会不会也成“死海”?

  梁漱溟也讲了一个故事,说科学家做实验,在玻璃瓶里装进几粒花生米,猴子拿到瓶子后只需按人的指导,把瓶子倒过来,花生米就会出来。但猴子只会着急地乱摇一气,因为他眼中只有那几粒花生米,而看不见人的演示,所以到手的美味终不得食。这其实也是一个常识,但老先生讲来,就成了故事,而且有寓言的味道。因为它蕴含了很多不必言说的道理,譬如视野、注意力、欲望、智慧等等。猴子见物不见人,而今天的人也这样,或许人类真的退化了?

  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故事,而不是“从前有座山……”,也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故,原来、从前之意。故事,依我的理解,就是过去的有趣的有些文化含量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