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勤奋的正确打开方式,你那叫“瞎忙”

 仙人掌i3amw5c6 2016-12-07

  这不是鸡汤,也不是砒霜,有感而发!

  最近心理咨询师朋友那边告诉我一个案例:A姐是位四十多岁的大姐,在我们本地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工作,最近有点抑郁倾向,所以向我朋友咨询。问及原因,A姐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她觉得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和勤奋,却总是得不到领导赏识和晋升的机会,她觉得很挫败,很不甘心,甚至有了轻度的抑郁,于是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就是这个大家都会碰到的案例,于是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在了解了当事人的一些背景和实际情况之后,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一番的心理开导和干预,当然这是心理专业问题,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然而,我的思考是:

  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学生时代,勤奋读书的人,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工作的时候,勤奋的人不一定是业绩好的,不一定有晋升提薪的机会,这个问题很残酷,撇除个别的智商智力的范畴,撇除所谓的“拼爹”“拼关系”“潜规则”等其他因素,我想到了两个词“瞎忙”“假勤奋”,如果你觉得“假勤奋”不好听,太残忍或者太偏激,那我们暂且称之为“低品质勤奋”

  现实生活中象A姐这样的人也确实不少,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很遗憾的是,业绩经常表现平平,得不到领导肯定,甚至还可能遭到同事嫌弃,所以在她们嘴边经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有在企业的年会上被安排坐在资深老员工的席位上,他们才能感到一丝丝的安慰,更多时候,伴随他们的是委屈、焦躁,当然更多的是挫败和沮丧。

  为什么会有“假勤奋”,或者说“低品质勤奋”呢?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他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究其原因,我觉得有几点:

  1)用所谓的忙碌和勤奋,来刷存在感,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没时间或者没好好思考自己的问题,内心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故而假装很勤奋的学习和工作,这种说法很戳心窝子,但确实客观存在 。

  2)试图用勤奋的好表现来掩饰和逃避自卑及懦弱,这类人往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怕自己努力别人看不到,所以经常给人以“很勤奋”的错觉,欺骗自己,蒙蔽他人。

  3)在职场上,有人更会用“勤奋”来保护自己,其实质含义还是自卑,找不到提升工作效率的好方法,但是又怕别人来否定他,甚至带有“作秀”的色彩。其实这类人也是让管理者最苦闷的,他们真的很拼呀,可就是没效率,没成绩。


  为什么自己感觉每天累成狗,感觉身体被掏空,整天忙忙碌碌,生活却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要讨论的是怎样才是勤奋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你看起来很勤奋!

  我想没有人可以否定“成功来自勤奋”这句话,所以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大家都怀着同样的愿望,希望离你想要的成功可以近一点,于是日复一日,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你却尴尬的发现,年初制定的减肥计划也没完成,国庆长假想要的旅行也没法如期成行,给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也是半途而废,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你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它会让你会显得忿忿不平:我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然后你就安慰自己:今年太忙了,毕竟我努力了!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那我可以告诉你,你这是在“表演勤奋”,这种行为没有价值,表面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这是一种“思维懒惰”的行为!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全民创业浪潮中,很多年轻人投入到创业大潮中去,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很多创业者每天花大把时间,大把银子去听所谓的大咖演讲,忙忙碌碌,疲于奔命,一会在帝都,一会在魔都,一副很勤奋好学的样子。我们不否认成功创业者的分享对初创者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但你想过没有,大咖们分析的精髓你理解了没有?他们出的书你看透了没有? 你选择了现场听讲无可厚非,这里面是否有“表演勤奋”的成分呢?您选择的聆听演讲这种高逼格,而且轻松的方式,然后可以狂刷朋友圈向你的投资人,你的用户去炫耀,让他们觉得你很“勤奋” 而你不是选择静下心来,埋头看书,去真正领会别人成功的创业精神!

  事实上,一旦我们选择了“思维懒惰”,我们也就选择了做一名“低品质勤奋者”,同时也就选择了低价值结果。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为了逃避思考,经常愿意去做任何事情”,具体内容和出处已经有点模糊不清了,但这个理论从心理学方面来论证这个观点,让你觉得细思极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认知水平一直跟不上时代,当问题来临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会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迅速去做出一个判断从而去处理事情,从这个层面来说,思维懒惰是一种共性,而深度思考从心理学理论上是违背人性的。这就是所谓顽固不化的基因。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情,而这些不一样首先要体现在认知层面。

  还记得前几天刷屏的“王健林一天的行程吗”,很多网友惊呼“比我有钱的人比我还勤奋,那我勤奋还有什么用”,也有人说“我很想四点起来,但我起来干什么呢?”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让你成为真正的勤奋者。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努力收集一切信息,并做充分的评估,包括流程,隐患,风险,在脑海里做个模拟,根据手上的资源策划出一套解决方案,了然于胸才有更大的胜算。其实这个理论在战场上早有体现,两军交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双方交战前,胜败已定。战场如此,人生,学习和职场上也是如此。爱因斯坦有句话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个事情的成败当然决定因素很多,但“深度思考”会让你在整个事情的发展上更有可把握性。

  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是对的,但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勤奋者不一定是优秀的,但优秀者一定是勤奋的!具体怎么做呢?

  其实“深度思考”这个词并不是什么玄妙装逼的词汇,我们早在读书时代,老师就常教导我们不要“读死书,死读书”,只是孩童时代,大家心智不是很成熟,还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它就是“深度思考”的雏形,有些同学忙于各种题库,做错了,却不懂得如何去思考错在哪/!,以后如何举一反三等等,所以有的同学很勤奋,但成绩不一定很好!通常人们也喜欢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小孩子,其实并非智商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本性在起关键作用! 做错题,分析为什么错,是概念不清?基础没掌握?思路错误还是马虎造成的?。这就是读死书和活读书的差别,也是拼命学习和深度思考的差别!


  对于我们这些已经在职场上奋斗的人,什么是“深度思考”?

  首先我们得感谢我们的前辈们,所谓八小时工作制,五天工作制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总之,它让我们既可以在工作的同时,也有充分的时间来享受我们的生活。可是,近年来,各种加班狗刷遍朋友圈,真的算得上是人生的一大噩梦了!有人曾经说过“有能力的人绝不加班,远离那些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奋的人。“ 这话当然有点偏激了,因为在职场中,九成以上的加班全都是源于被迫,迫于某种不成文制度、迫于某种加班氛围,或者有个变态的加班主管,或者老板在加班,自己不好意思早走等等。。。所以很多人一边加班一边熬夜,一边刷朋友圈吐槽,一边浪费时间消耗青春,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职场现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于职场中的打工者和老板,我们同样建议:

  1.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员工来说,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运用以往的经验改进工作方式都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加班而加班,为了有存在感,为了看起来很努力!

  2 对于主管和老板们,你应该是个统筹者,一个合理安排的智者,而不是要做“老黄牛”,公司的楷模。关于这点,其实还蛮想吐槽的,有些老板,尤其是小公司的老板,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务必事必躬亲。明明一个电话可以解决却要开一个会议,明明一个会议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他却非要加班加点,苦思冥想,把事情搞复杂,然而最后仍然不能妥善解决。还把广大跟随他的公司人员给拖进去了。。。。

  其实小老板的这种所谓忙碌和勤奋也是一种认知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式,他们认为:我忙我生意好,他们通过忙来获得一种认可,一种尊重,其实这也是公司市场地位不高的原因。当然创业阶段,作为老板自己多干活,勤劳朴实也是无可厚非,但随着公司成长了,观念也要改变!!他们有时也认为,忙是一种营销,给客户的感觉是,这家公司都加班到九点,要么就是生意太好,要么就是太敬业!当然,更可怕的是老板们认为自己勤奋是一种管理方式,老板都在加班,员工你们好意思早回去吗?!!这种价值观一旦在公司里弥散开来,那就完蛋了,整个公司将会成为一个效率低下,员工幸福感的公司。


  所以这里有句话可以和公司的老板共勉:当你的企业有点规模以后,您还是多思考下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员工的福利措施等等大方向问题,而不是为了省下一两个员工的薪资,而自己抡着胳膊上(此处应该有掌声)。前不久咪蒙的《职场不相信眼泪》,其实观念我还蛮赞同的,你如果是一个年薪百万的主管,不给你配个司机那都是耍流氓,给你百万是让你在车上也能深度思考运筹帷幄的,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开车上的。

  最后来句总结性的话:信息爆炸的时代,决定性的能力是你思考能力,是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能力,是你对学习、职场、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能力。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