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怀揣理想创造风景——读《做有温度的教育》

 昵称815848 2016-12-07



这条短信让我想到了四年前的9月18日,我在武侯区教育局做新教育培训时的情景。当我在讲述一些新教育人的成长故事时,王兮老师听得特别专注。当天,晚上她在教学日志这样写道——

 

今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不仅仅是因为是国难日,举国哀恸,更重要的是,今天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新教育——一种朴实无华的教育,一种浸润孩子心灵的教育,一种折射着教师宗教情怀般的教育理想,充满了对人性充满温情关怀的教育。


当天晚上,我在李老师的建议下在网上看新教育榜样教师的故事。看着看着,我哭了,因为我想带着我的孩子们去走这条路吧。

 

于是,王兮开始了她的新教育之行。


三年后,在一年一度的全国新教育年会上,王兮老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榜样教师。组委会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一次点燃梦想的追寻。从初始到深谙,从懵懂到热爱,她选择了新教育的路,一条注定不平凡的路。这里,有她愿意为之奋斗的理想,这里有她倾心呵护的孩子。听,那清越激昂的晨诵清音,不正是她和学生们共同吟诵的生命之歌吗?


正如王兮所说:“新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她从一个曾经有过职业倦怠的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新教育榜样教师,她的故事在许多新教育人口中流传。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记录的就是她在新教育中成长的故事。


王兮老师在武侯区新教育实验中,是教师成长的绝佳典范。在这本书的自序部分,她真实袒露了自己十年的教育历程,有混沌,有困顿,有出逃,有回归,有职业倦怠的挣扎,有挣扎过后的了悟,有破茧重生的喜悦,有沉浸教育的回味。经历过评职称而不得、“怒”写网络小说、远走支教,到邂逅新教育、缔造“星星班”、加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承当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直至最后成为新教育全国榜样教师,回首往事,如今的王兮老师有着这样的领悟:“没有爱和理解,分数只是虚无。教育也只是一个死胡同。所谓的奋斗,不过是一个想去炫耀的感叹词。——这是如今的我的顿悟。有人说,如果教育的方向错了,你做得越多,就错得越多。”


沉浸在教育本身,这是一名真正的教师才有的觉悟。可以说,王兮老师的心路历程正是许许多多新教育种子教师的缩影,这一点,对于许许多多如她当初一样,正处在困顿迷茫中的年轻老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鼓励作用。


当然,在《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中,除了一个普通小学语文教师从思想到行为的全方位蜕变,更有价值的还是王兮老师践行新教育的过程实录。晨诵课程、读写绘课程、班级微课程、新父母课程,这些以“课程”为主线的构思,串联起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了“星星班”老师、孩子、父母在每一天的共同编织中所发生的改变,所获得的成长。


不得不承认,王兮老师真的是一位善于学习、思考,并具有超强行动力的老师。接触新教育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她能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活学活用,深入钻研。她在“星星班”研发的每一门课程,都不是盲目的:低段晨诵“望着天空的眼睛”,是选用自然主题的组诗让孩子们可以飞出窗外,望着天空,发现美、感受美;读写绘课程“与故事同行”,在故事的共读中,提升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非智力因素效能,编制起属于各自的语言密码以及属于大家的共同回忆;中段晨诵课程“我听见思想振翅的声音”,通过读泰戈尔的《飞鸟集》,体味文字背后的思想深度,引领语文人文性的价值,在诗歌中寻找生命的共鸣,寻找自我;而“笔记大自然课程”、“生命课程”、“甲骨文课程”、“吟诵课程”、“经济学课程”等班级微课程,将孩子带入更多领域探索,让生命在课程中拔节;最后的新父母课程,以“共煮一锅石头汤”为主旨,通过新教育萤火虫新父母公益讲座、义工团队活动“图书馆老鼠”、“嘟妈手工坊”等家校共育方式,将父母们有效纳入教育共同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整本书读下来,言之有物,“干货”多多,极具操作实用性。


同时,由于王兮老师个人的丰富学识和斐然文笔,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作家的理论名言在全书俯拾皆是,它们适如其分地印证着王兮老师的教育思考和教学实践,如维果茨基、苏霍姆林斯基、艾利斯、马斯洛、坎贝尔、克莱尔、葛兆光、叶嘉莹、萨特、爱弥儿、柴静、蒋勋、孙云晓、朱永新等等,这便使得本书在实用性之外又兼具了一定的思想性。尤其是在全书的末尾,王兮老师用类似于佛家思想的“我,非我,非非我,非非非我”来反观自照,否定之否定再否定,不破不立,终达至了另一重新境界,更突显其思辨性。


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践行,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歌唱。王兮老师是真正把自己浸在了教育的深水中、把教育当做信仰的人,她在“寻找”教室里的风景,在发现教育中无限的可能性,而这片风景,原本是因为她与孩子们、与父母们共同编织、共同描绘,才得以存在。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在上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好老师;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上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好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可以被称为“好老师”呢?每个人心中自有评判,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把教育当做此生信仰。新教育正是给了王兮坚定的教育信仰。


教育的情怀,教育的温度,教育的使命,教育的理想——把教育作为信仰的老师,眼里、心里、脑子里,除了那一个个鲜活待生长的生命,别无其他。一间小小的教室就是一分小小的试验田,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着无限的创造力,全心全意地耕耘、栽培,与孩子们、父母们共同描绘出无限风景。最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片风景中,他们成为了最美丽的那一道。


读完王兮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我情不自禁地想,王兮老师或许不知道,在这片五彩斑斓的风景中,她自己就是其中最美的那一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