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要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并持续更新?

 众神的黄昏 2016-12-07

  



好好的活着

许三多说,好好活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那到底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呢?他又说了,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生活就是这样,所有的事情纠缠在一起,此生彼长,互为因果。我现在写的每一篇文字,单独来看可能没有什么意思(当然我在写的时候总是想让它有意义的,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坚持每周能写一篇,一年就是52篇,是不是有点可观?那么若干年后,我们再能翻看这些文字,则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认识了什么人,去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事,感情,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到底经过怎样的修炼才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翻看记录这个动作本身,也会深切影响着我们的变化。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传记,记录积累着我们的点点滴滴。而存放我们文字的载体,就像是题图里的小猪,是我们成长的储蓄罐。


你不要问我这有什么意义。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和书籍的出现,知识的积累传承密不可分。作为个人,要想成长,反省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人的记忆会消退,扭曲,文字真实的记录,能让我们更加清醒。至少,这样做,不会让我们活着活着就忘了自己是谁。

    


写字的艺术

写作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不至于那么忙碌无心地活着。写作是梳理思路的手段,只有经常思考,才能让我们提炼经验,拨开迷雾。它能让我们多年以来积累的点滴在脑中纸上(现在更多的是手机上)重新相遇,连接成网,能让我们脑中闪现的吉光片羽得以浮现强化,从而生根发芽,长成蔽日之荫。写作是一种魔法,有时候写着写着,心头的那点感想会生出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会突然涌现且喷薄而出,你眼看着一个个熟悉的文字重新排列组合,自成体系。你写的东西可能不是艺术品,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写作的本身,就是艺术,是灵魂的净化器。这有点像艺术史里程碑:杜尚的《泉》。

 

1917年,杜尚从商店里买了一个工厂批量生产的小便器,署上了自己的化名和日期,命名为'泉',送到了艺术品展会上,造成轰动,引发争议无数。最后人们达成了共识,任何别的小便器都不是艺术品,只有杜尚签名的这个才是艺术品,因为杜尚本身的这个行为,是艺术,他赋予了这个小便器新的生命。这标志着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得以取消,生活就是艺术。怎么样?这和我们写作,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你的文字,就是你自己的艺术品。我思故我在。鸵鸟的幸福,只是一堆沙子,人的幸福,在于有自己的灵魂,它是我们幸福的探测器。不要觉得灵魂虚无缥缈,不可捉摸而不去重视,人这一生,务虚和务实缺一不可,甚至在我看来,务虚更加重要。务虚是务实的灯塔,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务虚更是生命的催化剂,它加速我们的升华。


可能你一开始写的东西无法入眼,简直就是一坨屎,但是不要丧气灰心,坚持写下去,至少最后能累积出——…………——好多坨????????????哈哈,开个玩笑。每个人一开始都写不好文章,可能连清楚表达都做不到,但是,坚持写字吧,你会发现每次都会有进步,哪怕是一个小小助词的准确应用,都会让你欣喜不已。人生,不就是由这样许许多多的小确幸构成的吗



互动的意义

现在的科技提供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便利,以前要想写些什么,必须伏案,或是随身携带纸笔,现在,写作这件事,一个手机一个微信就可以搞定一切。但是我们要清楚,朋友圈的只言片语或者是九宫格照片,只是单纯的即时情感抒发,它没有经过沉淀发酵,少了醇香,像是路边小店的快餐;相对正式的写作,才是渡我们过幻海的小船,是精神的满汉全席。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既然这样,那写日记不就行了吗?何必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呢?利用公众号传播自己的感想,只是为了简单的秀晒炫吗?如果你只是这样看,那还真的稍显浅薄。一个人如何才能成长?闭门造车未尝不可,但最终一定要出门合辙才行。我们都是凡人,没有佛祖的大智慧,无法独自闭关几十年突然顿悟人生真谛,我们有的只是凡世间的一点小聪明,需要与人沟通,互通有无。思想没有碰撞,不产生火花,最后只会是个呆子。有没有可能我引以为荣,沾沾自喜的观点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幼稚的笑话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让自己变成纸上谈兵的赵括。


有朋友看了我的文章,说我酸腐,我是真真没有想到。曾经假想过,如果我在宋代身为文人,那一定是婉约派的,或许我的文字骚柔一点是有的,但真是觉得没有到声酸辞腐的地步。还有朋友告诫我要少喝鸡汤,可是这些文字恰恰是我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是源于生活,脑力激荡后的心血啊!也许这些朋友说的是真的,但是如果我的思想只是私藏于日记本中,无人知晓,没有碰撞怎么能知道?我以为我以为的就真的是我以为的吗?现在有了公开,有了反馈,至少我会思考,反省,避免自己成为一个让自己嫌弃的人。人最可悲的就是不自知。不知薡蕫,不知深浅,恬不知耻……天呐!这些词看着就可怕,我必须要向自知之明努力奋斗才行!



坚持的动力

我持续更新的动力之一是:微信公众号有一个'原创'的认证功能,如果通过了微信的原创认证,那么,在文章的最后,会有读者留言评论的功能。微信开通留言功能就是为了打破公众号封闭的环境,不能只看作者一人说,读者也有评论表达的权利。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可谓是不谋而合呢。一篇文章发出来,只有加上读者的反馈,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才能对参与其中的所有人起到更大的作用。

    

但问题在于原创功能无法自己申请,是腾讯根据内部规则进行判断,发出邀请的。
它要求原创度,活跃度,以及文章数量。原创和数量我一人可以搞定,活跃度应该包含互动。所以,各位看官如果觉得我写的文字还是有点用处,能带给你一丝丝欢乐,或引发你一点点思索的话,麻烦多动动手指,在文章下方点点赞,在朋友圈各种群里多推推,关注一下公号,俺在这厢有礼啦~据说有些人两三周就能获得邀请,有些人耕耘了一年多也没有起色,我希望我属于命好的人。当然现在没有这个功能的时候,诸位如果想留言也是可以的,那就是必须要关注这个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发言,我也能看到。只是我觉得这个功能不是那么直接,不能立竿见影,你们也看不到自己反馈的效果,所以用的人还真没几个。


使用微信公众号,还有可能发展出一个小圈子。写出来的文章,通过亲朋好友,公众号的订阅者(我不喜欢把公号的订阅者叫做粉丝,因为我绝对不是偶像,当然不会有粉丝),以及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层层传播开来,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圈圈涟漪。只要写的东西有意义,长此以往,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公号里来,大家可以相互磨砺,共同成长。这有可能让我们体会和世间的另一个灵魂遥相呼应是什么感觉。发展到最后,是不是有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哈哈,想想都觉得美好??


当然,这一切目前只是构想,我能否坚持写字,是这一切想法的前提。我不知道最终是惰性获胜还是不甘苟且获胜。究其根本,我选择写字记录,主要原因是本心如此,就像老鼠天生要打洞,苍鹰注定会去搏击长空,选择公众号只是锦上添花的技术手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我能坚持下来。



意外的收获

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统计功能,能让我们更加看清自己。我的公众号最高峰的时候有57个关注者,到今天为止,还有55个,期间有人走,又有人来。我发了14篇文章,有几篇没有别人转发的,只有二三十个人看,甚至远低于公号关注数。我的微信通讯录里有143个ID,我的每篇习作都会贴到我的朋友圈。如此低的浏览量,说明我其实一点都不重要,我的想法,我的表达,其实没什么人有兴趣。每个人都忙于奔命,时间紧迫,就算是关注了我的公号,可能也仅仅出于礼节,关注以后都懒于消除出现在被折叠的homeDad订阅号上的小红点。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有人用来种花,有人种菜,还有人任其长草。而人性就是每个人基本上都只注意自己的作物,别人的产品无法对自己产生直接收益时,更是不屑于搭理。这属于使用公众号的意外收获,它时刻提醒我要保持清醒。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广大只存活于我们朋友圈的微商,少发点刷屏广告吧,这世界真的没什么人在乎你发的内容,即使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你的持之以恒只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干扰,时间长了你的下场可能只有被拉黑。

    


数据的力量

我是个攻城狮,对数字有些敏感,有时喜欢从技术流来看问题。拿我目前传播量最大的一篇文字《感悟·2016》为例,

送达人数是42个(当时有42个关注者),阅读人数为567个,其中转发分享的人数47个,收藏的人数是8个,阅读次数是1065次。说实话,这些数字是我未曾想到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传播的快乐,虽然这个数字绝对值其实很小,但这是我的一个里程碑。除我之外有46个人觉得这篇文字写的还不错,可以推荐给身边人读读看。所有的浏览者,平均每个人看了1.88遍,说明这篇文字不像快餐,会吸引人重复阅读,特别是还有8个人收藏,这让我深感欣慰。不过,这里面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转发的人平均只能影响12个人进来阅读,这个数字是不是比我们平时想象的要少得多呢?微信虽然是熟人社交,但是真正在乎我们信息的人,真心不多。


再进一步分析,

所有的阅读者里面,女性比男性多14%,虽说这数据量不大,采样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有些男生女向,骨子里有婉约派的基因呢?呵呵,还有4个不男不女的读者,你们是刚从泰国回来吗?


高晓松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是自认为不甘于苟且的,但还缺少体味诗的涵养和意境。很多时候感觉诗意大发,静下心来想妙笔生花时,才发现美轮美奂的腹稿催生出来的只是几个不堪入目的墨团。这就只能指望思绪及身体的远方了。在时间和金钱都不宽裕的情况下,看着自己的文字飘向远方,飘到一个我从没去过的地方,被那里的人阅读,也算乐事一件。

这567个人里面,上海和河南占了一半多,这要在选举里面,应该属于我的传统票仓吧,剩下那么多省,好多地方我从来都没有去过,但是我的文字能飘到那里,我真的得第二次感谢腾讯。第一次感谢腾讯是它让我和爱人相遇相识。



遥远的畅想

将来的某一天儿子拿着作文题目跑过来问“爸爸爸爸,这个作文怎么写啊?老师说要有真情实感”。这个时候老子就能说了“nnd,去看看老爸xxxx年x月x日公众号里写的那篇,你老爹别的没有,多的就是情感。好好感受一下,然后写篇读后感就可以了!”这也是众多企图之一吧。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的话,动动手指,扫描关注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