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们的英文你可知道?

 木头1018 2016-12-07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observe the sun's annual motion),认知一年中时令(season)、气候、物候(phenology)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knowledge system and social practice)。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继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the fifth invention after China's Four Major Inventions)。二十四节气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是时候把它们的英文表达和主要习俗收入囊中了!


“二十四节气”英文表达
  


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

  2月3日或4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汉族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雨水(Rain Water)

  2月18日或19日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的一个主要习俗是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惊蛰(Waking of Insects)

  3月5日或6日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在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地,人们把黄豆、芝麻之类放在锅里翻炒,噼里啪啦,谓之“爆龙眼”,求风调雨顺,然后男女老少争抢炒熟的黄豆吃掉,谓之“吃虫”,意喻人畜无病,庄稼无害。除了“吃虫”,还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意寓与害虫别离。


春分(Spring Equinox)

  3月20日或21日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在广西的一些地区,逢春分时节,村里很多人去采摘春菜。一般将采回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人们由此祈福家宅安宁,家人身壮力健。

清明(Pure Brightness)

  4月5日前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时节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谷雨(Grain Rain)

  4月19日或20日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立夏(Beginning of Summer)

  5月5日或6日


  夏季的开始。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小满(Grain Buds)

  5月21日前后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小满寓意是丰收的到来,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是还没有成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叫“小满”。因此在过去,很多百姓不得不用苦菜来充饥,吃苦菜也就成了小满节气的独特食俗。


芒种(Grain in Ear)

  6月5日或6日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夏至(Summer Solstice)

  6月21日或22日


  炎热的夏天来临。“冬至饺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小暑(Minor Heat)

  7月7日或8日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


大暑(Major Heat)

  7月22日或23日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可“大补元气”。


立秋(Beginning of Autumn)

  8月8日前后


  秋季的开始。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据说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处暑(End of Heat)

  8月23日前后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在我国许多地方,处暑意味着凉秋的开始。从这一天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差增大、昼暖夜凉;但是有的地方也会出现“秋老虎”的短暂高温天气。此时饮食应遵从处暑时节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鸭子、百合。


白露(White Dew)

  9月7日或8日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


秋分(Autumn Equinox)

  9月23日前后


  昼夜平分。此时正值蟹美膏肥之时,自古以来蟹即是中国人的美食,“食蟹”也成了秋分时节的传统。在晚清,苏州人制作专门用以吃蟹的工具“蟹八件”,“蟹八件”一度成了苏州人嫁女的嫁妆,而鼎盛时期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

寒露(Cold Dew)

  10月8日前后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霜降(Frost's Descent)

  10月23日或24日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立冬(Beginning of Winter)

  11月7日或8日


  冬季的开始。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小雪(Minor Snow)

  11月22日或23日


  开始下雪。小雪节气吃糍粑,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大雪(Major Snow)

  12月7日或8日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冬至(Winter Solstice)

  12月22日前后

  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小寒(Minor Cold)

  1月5日或6日

  

  气候开始寒冷。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


大寒(Major Cold)

  1月20日前后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