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志钧先生对一段拳史的歪曲

 武谈 2021-01-21

《中国太极拳史》作者于志钧先生

编者:本文从史料举证角度,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太极拳的一段发展历史,希望对读者全面认识那段历史能有所助益。文章节选自上海唐才良先生《<中国太极拳史>中的几处硬伤》一文。

本文作者唐才良

于志钧先生著的《中国太极拳史》中,有多处“硬伤”,而且“伤”得非常不该。本文仅谈几例:

一、关于“中日第二届太极拳交流会”

在第164页于志钧说:“我(作者本人)是在1989年4月上海第二届中日太极拳交流比赛大会上认识顾留馨先生的。当时,我们都是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学术交流。大会请顾给日本太极拳爱好者演讲太极拳发展史。参加会议的特邀代表还有太极拳老前辈傅钟文、李天骥、马岳梁、吴英华等,大家都知道顾的观点。为了不使他在日本人面前胡说八道,李天骥先生向大会组织者指出声明:‘如果顾留馨对日本人讲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我就上台驳斥他!’结果,顾留馨在演讲中未提‘太极拳是陈家沟陈王廷创造的’”。

于志钧的这段话错处甚多。他所说的:“上海第二届中日太极拳交流比赛大会”,正确的说是“中日第二届太极拳交流会”,并不是“上海第二届……”。时间是1989年3月15—19日,于说:“1989年4月”不准确。李天骥、于志钧的名字没有在“中国代表团”名单中出现,也不是“特邀代表”,据大会“秩序册”标明,他们俩只是3月16日(星期四)下午,在上海体育馆南大厅,参加了一个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专家”有:“夏柏华,潘一经,刘峻骧,阮纪正,顾留馨,张昌律,范振华,许胜文,刘志诚,余功保,李天骥,傅钟文,于志钧”。名单中没有马岳梁、吴英华夫妇(附图1)。于志钧又记错了。没有想到,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于志钧的记忆竟如此错乱。

中日两国民间太极拳的往来时间较早,1973-74年就有日本友人来沪学习。顾留馨曾在1977年11月5-11日,以及1981年二次应日本有关方面邀请,代表上海体委和中国太极拳界赴日弘扬太极拳。关于太极拳源流问题,不仅顾留馨是这样宣传,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也是这样向日本宣传的。如1982年,日本《太极》“日中国交正常化10周年纪念盛夏特别号”,上面有:“1982 太极拳、推手 全中国名家演武会”刊出三浦英夫和顾留馨、傅钟文、孙剑云、吴英华、马岳梁、洪钧生、陈小旺、冯志强等名家在上海的合影(1982,7,17),以及他们各自的签名(第6页)。在签名页下方是“太极拳世系表”,即从陈王廷往下的世系排列表(附图2)。第7页就是北京体育学院主任教授张文广的文章:《中国武术的变迁》(附图3)。张文广教授谈了太极拳创始人的传说有四种:1,十五世纪武当山张三豐;2,十二世纪武当山张三峰;3,八世纪中仙人许宣平;4,十四世纪陈家沟的陈卜;但张教授说这四种传说都因证据不足而被否定。接着,张教授谈陈王廷是太极拳创始人的四点根据,又提供陈王廷的资料三条。张文广教授宣传陈王廷是太极拳创始人的文章,恐怕比顾留馨讲的还要详细些。请问于志钧先生:对日交流,为什么张文广可以这样写,而顾留馨就不可以这样讲?乃至还要“上台驳斥他”?

根据日本1980年第5号《太极》报导,日本友好东京太极拳访中团,交流活动中记载“11月25日午前,在上海体育研究所”,由“上海武术协会会长顾留馨先生交流发言”,“热心的解说”,其中介绍太极拳的源流,顾留馨并将发言原稿,赠与日本友好会会长杨名时先生,日方将原稿影印的二页刊登在《太极》上。我们还可以在手稿上辨认到“陈王廷”等相关文字(附图4) 。所以,顾留馨关于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在国内多次接见日本武术界人士时,以及顾留馨两次赴日本交流中,都已反复宣讲过,他的观点早为日本太极拳界所熟知,已不需要在1989年再反复宣讲。而且,就在1989年3月“中日第二届太极拳交流会”前的20天,即1989年2月25日,全日本太极拳协会本部的《全拳协会报》,刊登《傅钟文先生的演讲概要》(1988年5月8日演讲)。傅先生第一句话就是:“近代太极拳的创始地是河南省陈家沟。是蒋发—陈长兴一杨禄禅—杨班侯一……”(附图5),五十字一言以蔽之。傅先生又简略地介绍了杨禄禅祖孙三代人的身世,与各流派概况,全文只字未提张三丰。由此可见,日本太极拳界对太极拳发祥地、创始人的了解,不亚于我们国人。所以,在1989年的交流活动中此事并不作为主要内容。

我们不妨再看看顾留馨日记中对这次交流活动是怎样记载的。 1989年3月5日记载:领导“希我当日本代表团来时,从容应付,日人甚势利云云”。3月12日,星期日,“下午纪光宇、夏柏华来,夏要我向日人讲太极理论”。3月16日:“1时半去大厅讲话,王宗岳拳论内容。日本妇人听讲的多为中年人。下面是阮纪正讲。(自由进餐后)大会,刘振元副市长、徐才、日本团长清水正夫讲话。发奖,两对日本新婚夫妇发糖每人一粒”。

再说1989年3月16日下午13:30开始的学术交流活动,不足四个小时,除去翻译的时间,实足发言时间不满二小时,议程十分紧迫,因此对双方熟知的问题,如太极拳创始人等议题,不作为这次交流的内容。这次大会交流是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主要内容。所以李天骥是根本没有机会去“上台驳斥他”的。毕竟涉外活动是有组织、有预案、有纪律的!于志钧把外事活动当作儿戏,在这里随意编造的虚假的故事,并将这虚假的东西写入那本所谓的《中国太极拳史》,实在太不应该。

事实上于志钧在这个虚假故事中对李天骥先生的描写,也让人产生不小的疑问。 1、李天骥先生在1989年前,并没有发表否定陈王廷造拳、与鼓吹张三丰的文章,为什么平时不进行正常的学术的辩论,而要在国际性的交流活动中搞突然袭击?其用意何在?  2、中日太极拳交流,是国家层面的外事活动,国家非常重视,都有严格的外事纪律。李、于两位不会不懂外事纪律,他们能有胆量随便“上台驳斥”么?因为这不是文革造反,像造反派那样可随意冲击会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于志钧在书中描述的此事,显然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二、关于“‘太极拳’条是顾留馨一手炮制的”

本书第163页于志钧说:“笔者访问前中国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李天骥先生时他说在‘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的‘太极拳’条时,国家体委让我和顾留馨共同负责编写,我不同意他把‘陈王廷创编太极拳’的内容写进去,于是我退出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的‘太极拳’条是顾留馨一手炮制的。”所谓李天骥的这段话并不符合史实。

1.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的编辑委员会,主任荣高棠,副主任黄中等4人,编委12人,顾留馨名列其中。下设18个栏目编写组,其中体育史主编李季芳,副主编周西宽,董时恒。武术组主编张文广,副主编习云泰,马贤达。整个编写组中没有李天骥的名字。

顾留馨具体撰写的太极拳条目,编写要求每条不多于1500字。经过张文广、习云泰、马贤达和其他编委认可,由荣高棠主任签发。所以,李天骥说:“是顾留馨一手炮制”的这句话,是不符合事实的,它至少说明李天骥是“局外人”,不了解整个编写过程。不知此段话是李天骥先生因为置身局外而作出的主观臆想,还是于志钧先生出于某种目的的编造?李先生已经仙去,如今事情真相也就只有尚健在的于先生心知肚明了。

2.李天骥不善文墨,难以承担撰写百科全书这样重要的文字工作。他没有亲自动手写过类似的文章,即使在缠丝劲的大辩论中,他也只是让别人写文章。1964年9 月11日,毛伯浩要顾留馨写缠丝劲的辩驳文章,顾留馨提出让李天骥也直接出来写辩论文章,毛科长答复李天骥不会写文章。顾留馨当日日记记载:“毛仍嘱吾写文,答以会写的,但希李也写。毛说李(天骥)不会写争论文字,只能写写动作说明之类”。李天骥不会写像样的文章,荣高棠主任也肯定了解,怎么会勉为其难的聘他“负责编写”?

3.总之,《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太极拳”条目中“陈王廷创造编太极拳”的文字是由顾留馨撰写的,如果是以他个人署名发表,那么骂它“一手炮制”倒还一些道理。而现在是经编委们讨论通过的,荣高棠主任逐条审核批准的。这一条目体现了当时国家体委的观点,是集体的共识,已不能说“是顾留馨一手炮制”的了。比如武术条目编委主任张文广先生,在1982年日本《太极》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武术的变迁》一文中,也强调是陈王廷创太极拳(见附图3)。所以“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即使顾留馨先提出,也是经许多人认可,大家一起共同宣扬出来的。当然,其他人写的条目也是一样,都是经过集体讨论和编委们审阅,没有一个人可以随便“一手炮制的”。

笔者认为陈王廷“造拳”之说是有缺陷可以争论,但不要用造谣诽谤的手法来争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外的太极拳交流活动中,此说确是官方主流观点,是对外介绍的标准说法。这是历史,我们都经历过这段历史,不要随便去否认这段历史。虽然,九十年代以后,学术界对陈王廷“造拳”之说有质疑,张三丰“造拳”之说再度兴起。但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用后来的争议去否认以前那段历史。于志钧更不应该编造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来愚弄蒙蔽读者。

附图:

图1:1989年中日第二届太极拳交流会《秩序册》第12页

图2:日本1982年《太极》杂志介绍“太极拳世系表”

图3:日本1982年《太极》张文广介绍陈王廷创太极拳的文章

图4:日本1980年《太极》刊登顾留馨赠日本友人关于太极拳源流的发言原稿

图5:日本1989年2月25日《全拳协会报》刊登“傅钟文先生的讲演概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