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iys小菊花 2016-12-07

作者:@70后

有些时候旅行就是“逛街”,不过此逛街非彼逛街,此逛街不为购物不为约会,单单为了在这些街道上走走转转。每一座城市,无论大小,或许都有一条或者几条特定的街道令人难忘,在这些街道上,无论是长住在此的居民,还是偶尔来此的过客,置身其间,就会感觉胸中了无挂碍,也有的时候,这条特别的街道还会开启我们记忆的闸门。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一座400年的古桥横跨在3000年的绝版运河之上

前两年赶上运河申遗,于是沿着运河跑了几座江南的运河城市。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北方城市的人来说,运河是陌生而无感的,但到过了几座江南“因运而生、因运而兴”的城市,才发现运河在这里依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种像火车一样长长的运输船,装载着煤、沙土等货物往来穿梭于河道之中,相当繁忙。上了年纪的人也还记得小时候枕水人家的生活,而那条河多半是古运河或运河的支流。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美丽的大运河依然繁忙,是“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图)

这些运河边的城镇更是每一座都有一二条“著名”运河老街,如今成为各种历史文化街区,虽然也有“千街一面”之嫌,但偶尔还是可以从远离主街的深巷窄弄和紧闭门扉的老宅庭院中窥见些许繁华过后是沧桑的感觉。

第一次探访无锡运河时住在新运河的边上,每天看过往船只载着货物缓缓驶过,河道有近百米宽,因为不是港口码头,运输不见繁忙,河边是宽阔的柏油路,船车就这样并行着,与周围人的生活无关。但这条运河并不是无锡已经有3000年历史的古运河,而是1983年才通航的新河道。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无锡穿城而过的古运河,今天虽没有了实用功能,但河岸边的水乡民居风貌却被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

到无锡看运河当然还是古运河。明代以前,无锡是运河惟一穿城而过的城市,而且拥有中国最古老的一段运河伯渎港。到了明嘉靖时为了抵御倭寇将河道改为绕城而行,上世纪60年代因河道狭窄,无锡再次改道运河,因此,无锡也成了古今三条运河并存的名符其实的“运河绝版地”。

清名桥就横跨在无锡最古老同时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上,恰在古运河与伯渎港的交汇处,一座桥看尽两条古老水系的沧桑变迁,迎来送往着桥上桥下的客商游人。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从清名桥上看伯渎港和古运河两条流淌了三千年的古老水系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透过清名桥洞看到枕水人家生活的日常

清名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寄畅园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秦太清、秦太宁捐资修建,故原名清宁桥,后曾被毁,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清宁桥,时至道光年间,讳皇帝名“旻宁”而改名“清名桥”。

清名桥修建的年代,也是这条古运河最为鼎盛繁华的时期,河的两岸是南长古街和南下塘古弄,想当年这里也曾是一派繁忙景象,河道里布满大大小小的船只,从不同的码头装卸槽粮、丝绸、布匹,还有专门载客的官船、客船。两岸黛瓦白墙的民居则经营着各种与运输、货物、船只相关的行当,人流不息。因此,从南禅寺到清名桥这1500米古运河也被称为“水弄堂”。如今的古运河已经没有了航运功能,河道、河水都经过了清污治理,定时有游船驶过,桥西的南长街更被修整开发为运河历史主题的商业街和旅游景点。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南长街上夹杂在店铺之间的老宅

第一次来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南长古街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行人,两旁叫着各国特色名字的餐吧、商铺也大多没有营业,街两旁是风格基本统一的仿古建筑,中间夹杂着一两间未经改造的老房子。正在有些失落之际,从街上房屋的夹缝中走到河边,突见一个三两级台阶就可以下到水面的小小码头,旁边竟还有一个小亭子供等待上船的人休憩,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一下子仿佛重现眼前。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穿过窄巷便是河边码头,想当年这里也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吧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古运河两岸也是无锡民族工商业的见证者,由薛南溟、周舜卿创办于1896年的永泰缫丝厂就坐落在南长街上,现在已改为中国丝业博物馆。我去时不巧也没有开门,看里面整饬一新的建筑格局,问门口的保安是否还有老建筑,保安大叔手指一滑说也就剩一栋是老建筑了,顺着他不知所指的方向我也只好一脸茫然,但仍能看出当年这些民族资本家已经在房屋的建筑风格上借鉴西方特色了。除此之外,这里还有清末民族资本家祝大椿的故居。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在400年历史的清名桥上走一走

行至清名桥时,看到这座造型古朴匀称的单拱石桥,以及桥上青石台阶的斑驳痕迹,几位或许是家住周边的老人有的闲坐桥边抽着烟,有的提着菜篮拾级过桥,再次感受到了那种水乡人家的生活气息,恍如隔世,却又莫名亲切。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跨过清名桥,来到河对岸的南下塘古巷,也叫大窑路,这里还留有几处旧窑址,这一段运河也曾经有专门的“窑码头”。大窑路这一边的改造正在进行中,比起南长街虽然更显破落,但江南古巷幽深的感觉却更地道,民居内光线幽暗,隐约看到些简单的老家具老物什,但再往里走,却豁然开朗,原来屋后连着运河,阿公阿婆们(真正还生活在这种历史街区里的原住民基本都是老人了,其他则大多数是在此经营店铺生意的外来人)依然习惯性地在河边晾晒洒扫,或者坐在河边石板小道的藤椅上喝喝茶、晒晒太阳、聊聊家常。早年间的繁华景象已然不在,但枕河人家的记忆却在这些寻常巷陌之中得到延伸。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白天站在清名桥上看游船驶过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到了夜晚,同样的清名桥上看同样的景致,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想起了赵孟頫的“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酒船。”

第二次到清名桥是在一个仲夏夜,当时江南正经历时间最长的酷热,白天的城市没有一丝风,也少见二三人,但是想不到一入夜,水弄堂就立刻换了容颜,就连白天默默行过的游船都多了几分姿色,南长街上灯火通明,街边的酒肆餐厅人头攒动,屋内室外都是年轻的面孔,各种酒吧驻唱版的摇滚、流行歌曲一路走过来能合成一首串烧歌,与几个月前的冷清判若两地。这或许也是目前大多数城市历史文化名街的存在模式吧,旅游景点+时尚餐饮一条街,到了旅游旺季,便成为当地一个时尚休闲地标,只是不知道这满街的红灯笼究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成了历史古街的标志?

站在400年的古桥上跨越3000年的运河绝版地

今天到了旅游旺季人头攒动的时尚水弄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