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北京大慧寺(下)【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07
 
        大慧寺现仅存大悲宝殿,它坐北朝南,为重檐庑殿顶(我国最尊贵的建筑上常用庑殿顶,这种制度由殷商一直保留到清代),面阔5间,进深3间。其梁架结构及内装饰保留了明代建筑法式原则,在艺术处理上区别于现存的北京地区明代宫廷建筑而别具特色。
 
北京大慧寺(明.国五)(下)
大悲宝殿匾额
 
        观音菩萨佛像后的东西山墙前,有28尊明代重彩装銮的彩塑造像环列于壁画前的汉白玉雕刻的须弥座上。28座塑像皆高4米,须弥座高1.1米。这28尊奇伟塑像,呈横列阵容,拱立于大殿中央主尊四周,气势宏伟,绘塑精美。50年代文物普查时定名其为“24诸天”。诸天起源于印度,到中国明代,增加4位,成为24诸天,而大慧寺竟有28诸天。中国自隋唐以来对观音的崇拜日盛,兴建起很多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宇。在现存的环列于观音像周围的塑像实例中,未发现有28尊像组合的。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28部众及其名号。对照经典记述发现有的塑像与樊名有出入。在结合明清佛教造像吸收道教神祗的世俗化倾向,初步完成了28尊塑像名号的认定。以北壁为首,右列自左而有:樊田、阿修罗、乾闼婆罗、维摩羯、阎摩罗、吉祥天女、大方持国特务、能否增长天王、日天子、密迹金刚、辩才田、鬼子母(含迦喽啰及毕理孕迦)、监牢地神、南陀跋难陀龙王。
        左列自右而做:帝释、摩呼洛迦、紫薇大帝、紧纳罗、地藏王、摩醯首罗、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月天子、韦馱、摩利支、散脂大将、菩提树神、东岳大帝。
        它们的组合排列及群体布局的构成,构思周密。不仅如此,在那缜密的思考中还注入了宗教宣传的功利意图。比如,是将帝后、文官武将、容貌修好的世俗裙钗、面目狰狞的神话人物穿插排列,使一字排开的众多塑像个体,在形式感上有着动静、收放、文野于服饰华丽或简约的对比变化,一方面减弱了所有塑像都以端正严肃的站立姿势,平均排列在须弥座上,把可能产生的呆板、单调的排列变成为有节奏变化的构成。同时,又使一尊尊单体塑像在形式美感上有了内在联系,使众多高大塑像形成气势雄伟的群像阵容。
       这28尊彩色塑像不仅组合排列构思周密,塑造生动传神,而且还具有另外一种特征即精湛的彩绘。“塑容绘质”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石刻造像还是泥塑造像,最后往往以着彩形式完成,彩绘在增强雕塑作品的表现力方面发挥了其他不可代替的作用。28尊彩色塑像的色彩、装銮浓重,以朱砂、黄丹、雄黄等矿物质原料为主,大量参用赤金、白银,形成富丽辉煌i、金彩璀璨的艺术效果。另外,“开脸”的成功不可低估,28尊彩色塑像尊尊个性鲜明的性格和生动丰富的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面部形象充分揭示的。
大悲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绘有10铺壁画,内容取材与元代女画家管道升所著“观音大士传”。这十铺壁画,形象地向人们叙述了<观音大士传>的主要内容。
       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因、次女妙缘、幼女妙善。这三个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妙庄王与王后商议,宣旨招赘,为三个女儿完婚。妙因、妙缘两位公主顺旨成亲。惟独妙善因自幼断荤持戒,立志成佛,不称旨,妙庄王心中不悦,将妙善囚禁内庭,并减少衣食的供应。妙庄王命王妃及其两位长公主劝说妙善遵从父命。妙善公主意志弥坚,再次向父王申诉心志。妙庄王大怒,将妙善公主贬弃白雀寺。妙庄王昭白雀寺主持,命令其在七天内迫使妙善公主改变初衷,否则将焚烧白雀寺。主持迫于王命,令妙善公主像奴婢一样从事繁重的劳役。而妙善公主不以为苦,担水推磨无一不能,干得又快又好,有如神助,使主持无从惩罚或夺其志向。主持如实禀告妙庄王。妙庄王不信,以为有诈,不足七日即放火焚烧白雀寺,完全失掉人性。可怜寺中500僧众全部葬身火海,极为凄惨。在那熊熊烈火之中,唯妙善公主端坐诵经,安然无恙。妙庄王召妙善公主入宫,又一次强迫她改变志向。妙善公主意志坚定,决不动摇。妙庄王勃然大怒,完全失掉亲情,竟残忍地下令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推到法场轨首,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临刑前,妙善公主依旧不改初衷,脸不变色,心不跳……当刽子手的屠刀砍下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刀斧皆断,此时此刻,猛虎蛟龙咆哮,大水翻卷而来,刑场大乱,人们奔走呼叫,一片狼籍。混乱过后,惟独不见妙善公主的影子,众人皆以为妙善公主已被老虎吞噬。夫人也就是妙善公主的亲妈才敢痛哭起来,痛失爱女……妙庄王毫无自责之意当着众人面说:“不必啼哭。次女当是魔鬼转生我家。今被虎衔去,应当庆幸。”
        妙善公主被虎负出刑场,行千里之后来到龙山林中。她梦见一位童子引导她游地府:牛头、马面二鬼恭谨相迎,让公主与无辜毙命于白雀寺的僧众会晤。阎王爷亲自送妙善公主在奈何桥上见为善有德之人乘祥云超生;而作恶的奸佞之人卷入激流。妙善公主诵经持念观音名号,皆得解脱。妙善公主醒后,更加感悟到福祸轮回早有定数,舍身事佛的意志更加坚定。
        龙山林中毒龙恶兽争相噬逐,白骨累累,腥秽难忍。妙善公主不虞艰险,于林中营斋静修。一天,有一位耄耋老人飘然来到妙善公主身边,自称山神对她说:“这里是鸟兽出没之地,不宜安居修行。我希望妙善公主能到左边近处山岭建斋,护卫公主成道。”说完人就不见。妙善公主寻找到这一地方,只见树木繁茂,异常幽静,便命名香山,语词建庵修炼。数年后,在此悟得正果。妙善公主忽然有一天,遥见妙庄王身染沉疴,张榜悬金遍求医药,却无人来揭榜。妙庄王病入膏肓,已经奄奄一息,这时忽有一僧人来到府上,称有神方可医妙庄王的疾病。妙庄王急召僧人进入。僧人告诉的神方是:妙庄王的病非得用亲骨肉的手眼才能治好。听罢,妙庄王立即将两女儿召回,不料,妙因、妙缘明确表示都不愿涉及救父。僧人说:“香山仙长济度生灵,且其口必可得。”妙庄王派人去求。香山仙长闻讯,果然自剜双目,自断双手,交给使臣带给僧人和药。妙庄王服后药到病除,大喜过望。重金酬谢僧人,并许以高官厚禄。僧人间就拒绝,只是对妙庄王说:“香山仙长有大恩于你,你应该亲自前往致谢。”妙庄王立即携王妃亲往香山拜谢,他深为仙长舍己救人精神感动,从此,广布佛门功德。
        明代,皇家崇佛活动达到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永乐、成化、正统、万历等朝皇帝,都对佛教极为尊崇,大规模地建寺修庙,举办各种佛事活动。清朝前期,国力强盛,佛教盛行,对许多明朝著名寺宇重修和扩建,使之香火绵延不绝,并不断扩大。
        据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载:“明正德癸酉,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寺于宛平县香山乡畏吾村,赐额大慧,并护敕于碑。……嘉靖中,太监麦某提督东厂,于其左增盖佑圣观,于是合寺观计之,殿宇凡一百八十三楹,拓地四百二十一亩”。可见大慧寺原有规模之宏大。在近500年后的今天,大慧寺屡经磨难,仅存这一座大悲宝殿及殿内的彩塑、壁画,让人遥想着其当年之胜景。
       中国寺庙泥塑造像兴起,具有悠久的历史。梁思成《中国雕塑史》认为:“汉代雕像祭祀之风盖必盛行,惜尊貌多木雕泥塑,今无复有存者”,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之后经历魏晋、唐达到高峰,宋元又有发展而又衰落,明清复兴的发展历史。北京是一处少有泥塑造像寺庙,更少见佳作留存的地区。大慧寺的明代木胎彩绘泥塑的出现并能够保留至今,更显得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