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赫玛尼诺夫的高贵与忧伤(下)

 阿里山图书馆 2016-12-07

迷上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和交响曲之后,接下来便是令人愉悦的“发现之旅”。首先要听《交响舞曲》,三个乐章分别是清晨、中午和黄昏。通常“拉迷”们会把这部作品当做拉赫玛尼诺夫的“天鹅之歌”,从而赋予其沉重而深刻的含义,在理解方面也过多强调了复杂的情感和晦涩的心理活动。费城乐团首席指挥尤金·奥曼迪是该曲的被题献人,于 1945 年首演。

如果没能听到奥曼迪的录音是一个遗憾,可供弥补的是康德拉申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 1963 年的录音,整曲完成度很高,音乐自然流畅。

加迪纳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采用 4D 技术录音,在音响及音色的透彻性上非常有吸引力。

两首著名的交响诗《死之岛》和《岩石》是拉赫玛尼诺夫将音乐直接与绘画及文学交集的产物,前者灵感来自勃克林的同名画作,后者系根据契诃夫小说《旅途》而来。

《岩石》作于 1893 年,是作曲家最早的成功之作,以景拟人,情绪把握相当到位,乐队色彩也异常丰富,风格上受柴科夫斯基影响较深,但远比柴氏乐思灵动,竟然深得后者赞许,并允诺次年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奏,可惜当年 11 月柴便不幸去世。《死之岛》始写于第二交响曲之后,却处于不断修改完善之中,首次演出在 1909 年。勃克林原画比较直白,有视觉冲击性,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不仅极有画面感,而且其调动整个交响乐队所营造的阴森恐怖的气氛以及沉重压抑的情绪亦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感染力,这是俄罗斯交响诗宝库中最可珍视的名作,是用拉赫玛尼诺夫独有的音乐语言谱写出来的。相对于《死之岛》,《岩石》的录音很少,前者有阿什肯纳吉、马泽尔和普雷特涅夫的演录俱佳的权威版本,后者首选普雷特涅夫与俄罗斯国家乐团录音。

在此特别推荐 Chandos 出品的波利扬斯基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专辑,不仅包含这两部名作,还有更少录音的《罗斯蒂斯拉夫王子》、《D小调谐谑曲》和《波西米亚随想曲》,是即清爽又能量充沛的激情演绎,喜欢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人必须拥有这张唱片。
拉赫玛尼诺夫还有一部大型作品《钟乐》是为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和交响乐队、混声合唱而写的,歌词采用爱伦·坡的诗句,四个乐章分别为“银铃般的雪橇钟声”、“成熟的婚礼钟声”、“响亮的警钟”和“悲痛的铁钟”,最后完成于 1936 年,曾被作曲家当做第三交响曲。很多爱乐者是通过美国的 TAS 发烧榜单认识这部作曲家心目中“最佳”的,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奏火爆热情,冲击力十足,大局观和细节刻画兼备,是“发烧天碟”中极少见的音乐性超级强的名版。

普特雷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乐团的录音味道也很纯正,但清新鲜活性尚不及阿什肯纳吉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后者简直是我的最爱,在这个演奏中,拉赫玛尼诺夫的表情极其生动,高贵而深邃的面容随着波澜壮阔的音响清晰浮现,感人至深。

拉赫玛尼诺夫的高贵与忧伤在室内乐作品也有所体现,G 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有“悲歌”的标题,凄艳伤感的旋律用三件乐器搭配来表达有些缺少色彩变化,所幸年轻的钢琴家科戈索夫斯基为其配器而成《悲歌协奏曲》,实在功德无量。协奏曲保留了原作最精彩的元素,同时管弦乐比重的加大终于使钢琴声部不再一枝独秀。科戈索夫斯基的“仿真”水平着实令人惊讶,他的配器活脱一个拉赫玛尼诺夫,简直就像他本人做的钢琴协奏曲。同一张唱片上的《科莱里主题变奏曲》的乐队版也属锦上添花,“弗利亚”主题的一连串音色变换的变奏在雅尔维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的演奏下弦乐紧密厚实,木管音色甜美,听起来光怪陆离,如幻如梦。

听罢乐队版,再回过头来听普雷特涅夫演奏的钢琴独奏版,趣味更显盎然。

G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需要具有高贵气质的大提琴家来演奏,富尼埃的版本是首选,单声道录音听起来有特殊味道,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马友友的上佳录音并不多,但拉赫玛尼诺夫绝对算一个,典雅清新的运弓和如歌的挥洒使拉赫玛尼诺夫的暮气减少许多。

钢琴独奏曲当然是欣赏拉赫玛尼诺夫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二十四首前奏曲》阿什肯纳吉在 DECCA 的录音从来都是全本首选,他演奏的戏剧性也许不是很强,但无处不在的诗意却很难模仿。他也从来不像其他钢琴家那样努力去发现什么,从而就避免了对拉赫玛尼诺夫的种种曲解。应该承认,阿什肯纳吉比拉氏更有人情味,也没有性格上的怪癖,所以他的前奏曲演奏不仅具有浩瀚的史诗感,而且造句稳健,叙述平易近人。

作为诗人雪莱的远房后裔,钢琴家霍华德·雪莱对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阐述也是诗意盎然,充满想象。他的技术不仅不逊于任何一位拉赫玛尼诺夫解读大师,而且他的独特个性更是展现出与阿什肯纳吉等所谓的权威完全不同的见解,他的前奏曲每一首都有独到处理,华丽与温柔、悲哀与欢乐、幻想性与舞蹈性,错落有致,张弛有度,无不显示出激动人心的权威姿态和煽情的力量。

在对后 13 首前奏曲的演奏中,雪莱向我们呈现了壮丽豪华的气势以及富于感染力的清新与热情,当然,他的幽静、他的轻松、他的细腻以及他在分散和弦上流淌的明朗透明的妙曼乐句都证明他是当世无可争议的拉赫玛尼诺夫诠释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