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年前的12月7日,光速得到了首次测定,340年后我打算重新啖一啖摄影用光的事。所以你要知道,这要么是篇关于摄影用光的哲学问题,要么就是打着影像旗号的胡说八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1676年12月7日,丹麦天文学家奥劳斯·罗伊默就突然测定了光速。不过根据当时的科学技术的条件,虽然没有像今天太过精确的数字,但是却打破了伽利略的“光速无穷快”的学说。(这种绝对的话一定不要说,明显是错的。就像“今年的感动一定要用XX拍摄”吗?)总之就是根据木星和木卫一发生星蚀(简单理解就是木星的卫星在太阳与木星之间,有阴影投射在木星上),通过观察阴影的变化发现位置不同,推测光线的传播是有速度的。 既然到今天我们根据先进的技术算出了光线的速度是约每秒30万千米(其实是299792458千米/秒),而且地球与太阳之间是149597870千米,。那么恶心人的摄影数学 哲学问题来了!
对此我们可以算出数学问题,我们地球上的太阳光线是499秒之前的,也就是约合8分钟前的光线。那么我们看到眼前的风景、阳光下奔跑的孩子、身边的爱人是不是也是8分钟之前的?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摄影是把过去带回现在的艺术。”这么看来是不是很有道理?即使1/32000秒的快门再快凝固的瞬间也都是8分钟前的,即使B门长曝光也只是之前8分钟内的世界。这么想想,你不觉得摄影突然间时间还挺酷炫的事情么?你镜头下的一切都是之前的!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有些奇怪? 当然了!都说了这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太阳光线虽然是8分钟之前的,但是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再一次的漫反射那都是实打实现在的一切,所以镜头里的山川河流都是现在的,身边的爱人也都是现在的。 还能跟上节奏?! 是不是刚刚被那样啖一啖被忽悠住了?如果觉得还行那往下看,哲学家亨利帕格森《物质与记忆》中提到的一句话“所谓纯粹的现在,即吞噬未来的、过去的、难以把握的过程。据实而言,所有知觉均已成记忆。”刚刚我们说到摄影是把过去带回现在的艺术。
是不是晕头转向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开放性话题吧,欢迎在下方留言聊聊被我忽悠的摄影哲学问题。 这就是“啖d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