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北京碧雲寺【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07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寺院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马监太监于经曾在寺后营建生圹,对寺进行扩建,并改碧云庵为碧云寺,后魏忠贤亦在此营建生圹,重修碧云寺,但二人均获罪未能葬于此地。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清乾隆年间,又对寺进行大规模修建,除对原有殿宇重加修葺外,复于乾隆十三年(1748),按西僧所贡奉的图样建金刚宝座塔,还新建行宫和罗汉堂。此次修葺对寺原有建筑改动不大,寺之殿宇仍因明之遗构。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曾在该寺的后殿停过灵柩,因而此殿后改为中山堂。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寺院殿宇错落有致。中路共有六进院落,山门、弥勒殿、释迦牟尼殿、菩萨殿、中山堂、金刚宝座塔坐落于中轴线上,左右有配殿、厢房等建筑。寺南侧有罗汉堂,寺北侧有水泉院。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山门两道,第一道门为灰瓦卷棚顶,方形门,其前有深壑通以石桥。门前有石狮一对,蹲踞于须弥座之上,雕琢精细。门后有山门殿,面阔三间,灰筒瓦歇山顶,檐下有斗栱,殿内原有一对泥塑金刚力士像,为明代珍品,惜毁于"文革"期间。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山门殿后为弥勒殿,殿内有明代铸造高2.5米的弥勒佛一座。弥勒佛殿后为释迦牟尼殿,亦称丹青阁,为全寺之主殿。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灰瓦单檐方形庑殿顶,檐下有斗栱。殿内顶为螭龙藻井,殿正中原供奉如来佛、菩萨、罗汉俱全,两壁有悬塑,均属明代佳品,亦毁于"文革"期间。
        殿前有水池,池上有三座雕栏汉白玉石桥通往大殿。殿前露台上左右各有一高约8米的八角形汉白玉经幢,上刻经文。殿后有碑亭,重檐八角攒尖琉璃瓦顶,上下檐均有斗栱装饰,亭内立碑,上刻乾隆御笔记述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重修碧云寺情况的碑文。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乾隆御碑
 
        碑亭后为菩萨殿,面阔三间,灰琉璃瓦单檐歇山顶调大脊,前出廊,檐下装饰有斗栱。殿内原供奉有明代五尊泥彩塑菩萨像,两壁塑有高约1米的二十四诸天神和福禄寿喜四星,塑像四周有云山悬塑和小型佛教故事雕塑。原塑像已毁于"文革",现存彩塑为后来补塑。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中山纪念堂
 
       菩萨殿后为孙中山纪念堂,此处原为寺后殿,名普明妙觉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此殿停灵四年;1954年,将此殿辟为中山纪念堂,面阔五间,前出廊,两山墙后镶嵌汉白玉石碑刻。室内陈列孙中山先生的一些革命活动的照片,次间还有1925年3月30日前苏联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玻璃盖钢棺一口。塔院位于寺院最后,院内有北京市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1929年孙中山的灵柩移往南京后,为其特制的楠木棺和停灵时穿戴的衣帽封于洞内,故为其衣冠冢。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碧云寺众罗汉
    
        罗汉堂在中山纪念堂的右侧,系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间,中间有四个小天井用以采光,堂的外貌似盝顶,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阁,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轩,其余三面各出抱厦一间。殿内有木雕贴金罗汉像500尊,加上佛、菩萨以及蹲于梁上的济公和尚等共计508尊雕像。
        寺北侧的水泉院,原为乾隆皇帝行宫的一部分,院内有山石泉水,亭台小桥点缀其间,颇具江南风光。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塔院位于寺院最后,院内南部有雕工精致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八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左有蔺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狄仁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谢玄为节。照壁小额枋刻有八个大字,左为"精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石牌坊后有两个八角形碑亭,南北相对,亭内放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左亭内为满、蒙文,右亭内为汉、藏文。金刚宝座塔位于全寺最高点,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塔仿北京五搭寺形状建造。这种塔北京地区有三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层。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纪念堂面阔五间,山墙后镶嵌汉白玉石刻碑,大理石须弥座上雕刻有各种花纹,白底金字,上书《孙中山先生致苏联书》。正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木匾,上为宋庆龄手书"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正厅设孙中山半身塑像,身右停放1925年苏联赠玻璃盖钢棺一口。室内陈列孙中山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史迹。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娑罗树御碑  须弥座的雕刻,金刚力士呈跪姿托碑状,四方各有金刚武士手持兵刃镇守护卫石碑
 
        在北京香山碧云寺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生前自建的生圹遗址处,发现了一对镇墓兽。京城文物专家推断,这是魏忠贤的遗物,也是魏墓被毁之后幸存物之一。这对石兽的形制和风格与一般的镇墓兽有不同之处:其形象不像狮子、老虎,也非麒麟和豸;虽然雕凿于明代,但是其风格显然借鉴了前代的一些作品,在这对石兽的身上,远到战国时期的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错银双翼神兽,后至南朝时期至今仍然矗立在南京周围的一些帝王陵寝上的镇墓兽,都或多或少可以找出一些模仿的痕迹。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大雄宝殿的匾额是乾隆手书的“能仁寂照”四个字
 
        水泉院是碧云寺内风景清幽的好去处,院内松柏叁天,最有名的是三代树。这是一株较奇特的古树,柏树中套长柏树,最里层长着一株楝树,现在楝树仍旧活着。院中还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山门殿
      
        碧云寺山门迎面是哼哈二将殿。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歇山灰瓦顶,檐下饰有斗拱。泥质彩塑二将像,分别站立大殿两侧,高约4.8米,形象逼真,色彩鲜明,体态刚劲,是一对价值极高的雕塑艺术品。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寺庙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山墙上的壁塑放置姿态各异、形象活泼的彩塑十八罗汉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神怪故事,云山缥缈的境界,形之于立体雕塑上,增强了立体感与真实感,堪为明代艺术珍品。释迦牟尼塑像后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四周衬以观音菩萨悬塑,以及山石云海等,同前殿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碧云寺山门前有石桥一座,紧靠山门是一对石狮子,蹲坐於须弥座上,身躯瘦长,威武如生。石狮为魏忠贤所造,是明代极有艺术性的石雕。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山门迎面是哼哈二将殿。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歇山灰瓦顶,檐下饰有斗拱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殿前设有月台,台上矗立八棱经幢二座,上面遍刻经咒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弥勒殿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寺庙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山墙上的壁塑放置姿态各异、形象活泼的彩塑十八罗汉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神怪故事,云山缥缈的境界,形之於立体雕塑上,增强了立体感与真实感,堪为明代艺术珍品。释迦牟尼塑像後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四周衬以观音菩萨悬塑,以及山石云海等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大雄宝殿里的罗汉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殿後有八角形碑亭,碑亭内立有乾隆御笔亲书石碑,记述了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间重修碧云寺的情况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碑亭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第三进院落以菩萨殿为主体,面阔三间,歇山大脊,前出廊,檐下装饰有斗拱,匾额上为乾隆御笔“静演三车”。
菩萨殿
 
       殿内供奉五尊泥塑彩绘菩萨像,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东西两壁塑有高一米左右二十四诸天神和福、碌、寿、喜四星像。
 
菩萨殿
 
        塑像四周也有云山悬塑和小型佛教故事雕塑。院内古树叁天,枝叶繁茂。其中娑罗树最为珍贵,此树原产自印度,树顶像曲伞,枝干盤曲,叶片长圆,形状恰似枣核,每叉有五叶或七叶,故又称为“七叶树”。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娑罗树下寂灭的,因而成为佛门之宝。
菩萨殿
 
塔院牌坊
 
       塔院位於寺院最後,院内南部有雕工精致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八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左有蔺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狄亡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谢玄为节。照壁小额枋刻有八个大字,左为“清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
塔院牌坊
塔院牌坊
塔院牌坊雕刻
塔院牌坊雕刻
塔院牌坊雕刻
塔院牌坊雕刻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金刚宝座塔远眺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亭简介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金刚宝座塔简介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金刚宝座塔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金刚宝座塔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宝座塔位於全寺最高点,建於乾隆十三年(7748年)。塔仿北京五搭寺形状建造。这种塔北京地区有三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层。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券洞两旁雕有佛像和兽头形纹饰,券洞上额匾书“灯在菩提”。券门内登石阶可至最上层宝座顶,宝座上有七座石塔: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圆形喇嘛搭,其後有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中央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曼陀罗的一种变体。曼陀罗是梵语译音,意为“坛城”,後来演变成象徵性图案。按藏传佛教之意,井字中央是须弥山,四周分布水、陆、山、佛。五座佛塔基座均为须弥座,塔肚四面刻佛像。塔肚之上用十三层相轮组成塔颈,最後为铜质塔刹。塔刹中央铸有八卦,四周垂有花缦。塔刹上端又立一小塔,上有“眼光门”,门内有佛。主塔後植有一株苍劲古松。整个金刚宝座塔布满了大小佛像、天王、龙凤狮象和云纹等精致浮雕,皆根据西藏地区传统雕像而刻造。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罗汉堂简介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罗汉堂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涌碧斎简介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舍青斋简介

北京碧云寺(明、清.国五)
水泉院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