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没想到杨澜柯蓝陈晓楠真的推出了一部人人抢着放的戏!

 昵称33542116 2016-12-07

三个女人在一起能干什么?搞事情?别说,杨澜,柯蓝,陈晓楠这三位知名女主持人组在一起并没有斗嘴,反而一起搞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公益放映员”。可是,这三个都是或者曾经是中国的名嘴,怎么会突然想起来碰一起了呢?


演员比主持快乐一万倍

柯蓝


如果一个女人40岁还活成小女孩的样子,听到你或许会觉得不正常。但放在柯蓝身上却毫无违和感,她一直都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北京女孩。


其实柯蓝并非她本名,是舅舅给起的艺名,源于成语“南柯一梦”。


柯蓝的本名是钟好好,听上去就是一个很听话很乖巧的小女孩的感觉,但她可从来没有那么老实,要不我们也不会见到现在的柯蓝了。


都知道柯蓝之前是主持人,在ChannelV,在凤凰卫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你知道她怎么步入的这一行业吗?


在加拿大上学的她本来就有兼职模特,自食其力。去香港试镜被选中成为试用VJ,她答应的原因竟然是工资比教授多!于是就休学,正儿八经干起了工作。


22年前,柯蓝的年薪就已经接近60万港币了。她在别人正在起步时就已经挣这么多钱了!


许多人都惊讶柯蓝为什么在主持事业正当红火的时候突然转行做了演员,其实了解了她的性格之后,她能在主持这行坚持这么多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柯蓝曾说演员比主持快乐一万倍,因为她想趁着年轻去感悟不同的人生,可以躲在不同的皮囊下探查人性,可以接触从古至今许多人物的内心世界。


柯蓝也做到了她说的,演绎了不同的角色,体验了不同的人生。传统的,知性的,文艺的,泼辣的角色她都体验过,她对社会对人性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传媒人背后的多重身份

杨澜


《杨澜访谈录》采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提到杨澜,人们总会想起镜头前那个睿智优雅的采访者。作为国内播出历史最长的高端访谈栏目《杨澜访谈录》距今已开播16年。


《杨澜访谈录》采访电影导演李安 

800多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参与其中,《杨澜访谈录》努力记录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杨澜并不满足于演播室一对一的采访模式,在被称作“人工智能元年”的2016年,她遍访欧洲、美国、日本等全球最顶级的实验室与研究机构,完成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


在知名传媒人的背后杨澜还有着多重身份,她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创建了天下女人国际论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先生,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时任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的柳甄都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经历,探讨女性的成长与发展。使之不断成为传递女性声音,推动中国女性与世界充分交流的重要平台。


多年的媒体经历,杨澜发现世界所有成功人士都保持着终生学习的习惯,于是她在2016年创办了天下女人研究院,并亲自担任院长,倡导女性投资自我,终生学习。


女性与时尚一直也是阳光媒体集团关注的主题,于是杨澜“一言不合”就进军了珠宝行业推出了LAN珠宝,传递着东方女性身上的魅力与品质。

 

在经营阳光媒体集团的同时,作为一名公益慈善家,杨澜也一直在路上。本次公益放映员推广的公益纪录片《Biang Biang De》 的创意正是来自于杨澜创立的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成长,用艺术点亮生活。


知性女人背后的大能量

陈晓楠


陈晓楠相比主持人的角色她更倾向于新闻人,参与过许多重大事件的直播和报道,因为她不喜欢呆在演播室喜欢去到现场体验人生。


很多人见到陈晓楠对她的第一印象都是知性女人,不仅仅是长相很书卷气,本人的气质也是优雅又亲切的。


一直作为主持人的她也尝试过许多不同的节目,经济类,文化类,资讯类,访谈类,甚至还有娱乐节目。


主持娱乐节目的那段经历还是很难忘的,23岁的陈晓楠初来乍到就和黄霑老师合作,她后来形容当时的自己就是一个木头桩子。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工作体验让她坚定了自己更适合做新闻类节目。


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是陈晓楠发挥了她最擅长功力的地方,同时也是让她声名鹊起的地方。


因为这个节目让陈晓楠和主持人的身份远了一些,更贴近于记者,因为她不再坐在演播室的镁光灯下,而是直接奔赴现场。


2006年的《华山挑夫》获得了第43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艺术与人文贡献银雨果奖”,陈晓楠认为获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艰难,而是他们内心发亮的东西。


2009年的《陈坚的最后79小时》更是获得了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电视纪录片类“人文专题项目银奖”。


很多人问陈晓楠,长久做这样的节目心里会不会很难受,但她却觉得越做越快乐,因为可以在那些受访者中看到力量,看到温暖的光环的东西。


三个女人引领今秋公益流行季

我是公益放映员活动风生水起


现在就有疑问了,这三个女人本来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跑到一起推纪录片了呢?


其实拍纪录片完全是柯蓝的主意,这也是她第一次做独立出品人,她也成功勾搭到了导演张天艾,这才有了现在的这部《Biang Biang De》。


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城市边缘儿童的生活,展示了这些随迁子女的真实的情感。


而公益放映员的创意来自于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目的是为了能让这部纪录片被更多的社会公众看到,能有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生活。



曾经做过主持人的柯蓝、杨澜、陈晓楠工作曾经都有过交集,并且私下里面都是好朋友,又都是关爱社会热心公益的人,所以三人成为联合发起人也不见怪了。


本次“我是公益放映员”公益实践活动就是由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杨澜、柯蓝、陈晓楠携手发起的一场遍及全国,甚至跨越国界的爱心放映接力。


自2016年10月10日启动至今,已有超过500位热心朋友报名成为公益放映员,身体力行地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海外地区陆续放映流动儿童情感教育纪录片《Biang Biang De》,共同支持关注这部流动儿童情感教育的纪录片,共同关注、关心流动儿童的情感成长。


时尚芭莎也非常荣幸地对这三位中国的名嘴进行了独家专访,说一下和公益的那些事儿。


BAZAAR × 柯蓝

B:拍这个纪录片想传达什么?

柯蓝:其实看了纪录片就会发现,霍村那边的孩子们的基础生活是不差的,他们的一个家庭的收入都不错。他们缺的可能是一种教育,一种教养,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去被接纳的一个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外来打工人员他们的孩子,他们如果可以得到好的教育的话也可以上大学,他们足够用功足够优秀足够考到名牌大学,但是你们通过他们的提问,你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想的那种局限性。


B:为什么做公益?

柯蓝:我不希望当我们这一辈老了以后会碰到那样的局面,那个时候我是弱势群体,会担心出门碰见车匪路霸。就是因为在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那些所谓的城里人对他们缺少了起码的尊重,但那时他们才是社会的栋梁。做这些事就是为了当人们老了以后,出门看到的是一张张的平和的脸。


B:纪录片为什么起名字为《Biang Biang De》?

柯蓝:因为这些孩子的口头禅是'biangbiangde'。这些孩子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就觉得什么有趣就当成自己的语言。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就是要活得有趣,我一直讨厌那些正儿八经的崇高的形容词,活得高兴活得有趣比什么都好,所以就是'biangbiangde',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活得'biangbiangde'。


BAZAAR × 杨澜


B:第一次看到公益片《Biang Biang De》有什么感受?

杨澜当我看到《Biang Biang De》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很感动。因为过去了解比较多的是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当看到孩子们的家庭和所需要面对的种种困难,会对孩子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陈晓楠跟也是很热心公益的人,所以这次三个人聚在一起来做公益放映员这项活动。希望大家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来了解流动儿童的生活状态和成长环境,从而来关注孩子们的情感教育。


B:您最开始做公益是什么时候?

杨澜最早做公益是在96、97年,那个时候更多的是作为公众人物参与其中,作为一个媒体人去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B:慈善家、企业家、主持人、妻子、母亲等等这么多的身份,您会给自己贴什么标签?

杨澜:我认为人的生命是非常丰富的,生活是有如此多的可能性,所以我其实特别不愿意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觉得应该给任何人贴标签,如果从职业角度来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媒体人。会对媒体的社会担当有无限的热爱和执着,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我认为其实是可以兼而有之的。


BAZAAR × 陈晓楠


B:您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做公益的想法?又是什么时候付诸实践的?

陈晓楠:因为工作和很多话题都有交叉,我们也在尽自己一个纪录片工作者的一个职责。像以前我们连续很多年做过贫困大学生的项目,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有多大的专业度,真的去做公益,我们就是参与其中,或者我们发现一些话题做自己纪录片工作者的职责,我觉得它也是公益的一部分。


B:那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情让您印象最深刻?

陈晓楠:公益放映员它讲的就是人和人精神层面的关照,更多的没有涉及到物质。它是一个普遍性的话题,只要你一个人看,你会自发的给周围很多人看。我最大的感觉是它特别契合这个片子气质的方式,让每个人的心都会有这种冲动,可以把这种小小的冲动化作为特别扎实的现实。它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和每个人感情世界,精神层面息息相关的东西。


B:您觉得做公益与做主持人相比,让您感受最不同的是什么?

陈晓楠:做公益所涉及的琐碎的东西,以及努力的艰难的程度是很大的,因为你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公益不是你自己在做,你需要有足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很漫长的努力以及分寸,不能强加于人。比起我自己的工作来说,它还是一个很复杂的领域,但是是个很值得做的,很美好的事情。



B:做公益带给你什么新的认识?

柯蓝:它其实更坚定我,有些事情你是要做的,不管你遇到些什么样的不如意。做这件事情就是希望以后的孩子没有像他们这么糟糕,希望在下一代的人会有一些改变。我会坚定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完成我自己。

杨澜:最大的感受到人从出生开始会有很多不平等,但教育的力量能给人带来希望。所以希望通过公益的方式,能让孩子们得到平等教育机会。

陈晓楠: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动物,就是会有一些非具体的可以衡量的价值,当感受到这种价值的时候反而会很愉悦,并不是用数据来衡量,这种感觉是很真切的。


公益是我们所有都可以做的一件事,它可以齐集三个女主持人为边缘儿童而东奔西走,它也可以集齐我们全社会的力量为需要的人献出爱心给予帮助。公益放映员就是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不仅是传播纪录片,传播的更多是每个人为公益而坚持的信念。

 

摄影/肖汉

总策划/刘晶

统筹执行/牛常华、曹佳蕊、李鉴桥

杨澜妆发/李英

柯蓝妆发/侯雨铭(东田造型M.A.C彩妆)

陈晓楠妆发/卜舒志

助理/杨京、王晓

素材整理、文/曹佳蕊

场地提供/山水美术馆

特别鸣谢/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


更多相关名人生活文章请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