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坏质感的三大垃圾调整命令,PS爸爸为什么不废了它!

 思ss 2016-12-08





干货丨快时尚VS奢侈品牌,调色手法有什么差?附PSD下载


后台有系友留言说:


(出于隐私保护,留言已被删除)


破坏细节?三大垃圾命令?

小修入坑十年,竟然不知道这一秘辛!


做为一个勤奋好学的码字狗,不知道的知识点,必须第一时间查阅资料,请教业内前辈,以后便可逢人就装逼。


在一整天的百度,维基,谷歌之后,小修得出一个结论:可能此等秘辛只存在某个门派之中,属于高度受保护的秘籍,轻易不外传!不然为何这些搜索爸爸都找不到呢?


牛逼就吹到这里了,下面写小修码字以来第一篇技术理论文。



Photoshop中,亮度/对比度究竟是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亮度,就是人对光的强度的感受。在RGB中,亮度以数值的形式呈现出来。除去色彩信息,我们称白色为最亮,黑色反之

如下图中,在我们认知中,A点的亮度比B点高。




(整体亮度改变)


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明暗区域中最亮的白色和最暗的黑色之间的差异程度。

(高对比度)

明暗区域的差异范围越大代表图像对比度越高。因为反差很大,细节缺失,对比度高,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甚至一定程度往概念艺术性方向靠近。


(低对比度)  

 明暗区域的差异范围越小代表图像对比度越低。因为反差较小,对比度低,失去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图片显得发灰,清晰度变低。现在普遍市面上流行的“日系”风格,大多都是以低对比为核心的调色思路。


合适的对比度)


拥有合适的对比度,图片有良好的细节,既保留了视觉冲击力,又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画面清晰,不失层次。



Photoshop中亮度/对比度命令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众所周知,PS中调整的图片都是位图,位图是由一个个的像素点堆积在一起而组成的图像,将一张图片无限放大后,出现的一个个小格子,就是像素点。


我们一般以HSB的模式来描述色彩信息,HSB 为色相,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中,HSB和HSL有些细微的差异,在HSL中的'L'表示为亮度,由于PS中并没有HSL这个模式,所以对于亮度的比较,我们只能凭借肉眼观察了。




我们设定上图三个点为取样点,用曲线和亮度对比度这两个命令做调整,然后做出对比。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因为并没有实际的参数来表现亮度,所以我们把取样点3做为参考,同样调整到几乎为纯白的情况下,去比较取样点1。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曲线和亮度对比度两种命令将取样点调至几乎为纯白色时,取样点1的数据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


经过亮度对比度调整后的取样点1的数据为:R103 G41 B108

经过曲线调整后的取样点1的数据为:R92 G38 B96


可以看出,曲线调整后的RGB的数值整体比亮度对比度调整后的数值要低上一些。


可见,亮度对比度中的“亮度”调整模式是对整个画面进行一个线性增长或减少的调整命令。


而对比度这个命令和亮度命令的工作模式是差不多的,也是一个全方位的涵盖RGB多通道同时处理的一种模式。


上面的左图中,我们将对比度命令数值降为最低:-100,右图反之。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增加对比度至最大值,画面中原本最亮的地方也不会过曝。而我们将对比度将至最低值,画面也不会过于发灰,依然在一个比较舒适的范围内。


因为对比度的工作原理是对RGB多通道同时计算处理,所以画面中色彩的饱和度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


所以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的处理方式并不适合需要分通道调整。



PS中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会破坏质感吗?


答案自然是不会的。

我们首先要确定质感的定义。

百度百科说:质感是物体通过表面呈现、材料材质和几何尺寸传递给人的视觉和触觉对这个物体的感官判断。

而在图像中,质感的理解和素描一样的。反光-过渡-明暗交界线-过渡-高光之所以用肉眼能分辨出不同事物的质感,是因为不同材质的表面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或透射不一样。比如苹果和梨,高光,明暗交界线都不一样;瓷器和陶器高光的形状与颜色的对比也不一样;玻璃酒瓶与水果的高光与反光也不一样;不锈钢的水壶与老旧的铜火锅,也在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的处理上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肤质,在不同光线下的高光,明暗交界线都不一样。



拿上图来说,亮度对比度并不会改变人物本身受光后反映在画面中的高光,明暗交界线,这个命令只是让三大面,五大调子在视觉上,画面表现上增强了。增加了对比。所以破坏质感一说纯属扯淡。


如果说,亮度对比度这个调整命令这么辣鸡,为什么Photoshop经过这么多次新版本发布,却没有把这个命令拿掉呢?小修相信,存在必然有意义,好怀念抽出滤镜啊。工具都是死的,至于能不能用的好,完全看使用者。同样都是柴米油盐,每个人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尽相同。PS亦是如此。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写这么一篇文章呢?对萌新们而言,任何未知的,新鲜的理论,都有可能被奉为真理,就像这位留言的朋友一样,对“亮度对比度是垃圾命令”这样的一种说辞深信不疑,小修猜想,这位朋友在日常修图中,可能是不会触碰这个调整命令的。倘若日后也没有人告诉他这个理论是错的,他依然会信下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论存在呢?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人不淑,碰到了招摇撞骗的“导师”,就会被忽悠了软妹币,还被灌输了错误的理念。所以,无论是跟着前辈做学徒,还是报培训班学习,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勿入了自称“导师清流”的坑。

关于“导师清流”的拓展阅读:有没有资格评论培训班,这事到底谁说了算?


真是为萌新们操碎了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