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痒咳嗽

 孤独薰依草 2016-12-08
中医对咽痒咳嗽的认识 咽痒咳嗽(或咳嗽高敏现象)在中医典籍中早有 记载,如《诸病源候论》云:“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 不得竟是也。”描述的就是咽部敏感导致的咳嗽。李 梴《医学入门·咳嗽总论》明确提出:“风乘肺咳,则 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可见,古人所论之 “风咳”具有鼻塞、口干、咽(喉)痒、欲语因咳、言 不得竟的临床特点,与现今在临床见到的咽痒咳嗽非 常相近。《景岳全书·咳嗽》云:“咳嗽之要,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内伤之咳,必起于阴分,盖肺属金,为水 之母,阴损于下,则阳孤于上,水涸金枯。肺苦于燥,肺 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理虚元鉴》曰:“其 心肾不交,心火炎而乘金,天突急而作痒,咯不出,咽 不下,喉中如有破絮黏塞之状。”说明古代医家已认识 到咽痒咳嗽的临床特征,并认为外感风邪、火热上炎、 阴虚肺燥是其主要病因。中医认为,风邪搏结于皮肤是痒的主要病因。如 《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 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风气相搏,风强 则为瘾疹,身体为痒。”《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风 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 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 也。”现代名医朱仁康认为“风胜则痒,风动则痒”[11]。 另外,中医学还认为,风邪为咽喉部疾病的首要 病因,如《尤氏喉科》曰:“喉症属痰、属风、属热, 皆因郁火而兼热毒,致生乳蛾等症,要去风化痰解热 开郁,其症自愈。” 中医风病理论的现代研究显示,风病的临床表现 具有四部(皮肤、头部、关节、孔窍)、八症(急、动、 痉、瘫、痒、麻、痛、肿)的特点[12]。咽痒咳嗽病变 部位在头部、孔窍(咽部)、皮肤(黏膜),主要症状为 痒、急(指咳嗽发作突然)。所以,咽痒咳嗽属“风咳” 范畴。 5 辨证论治 正是由于咽痒咳嗽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等方 面都与一般咳嗽有所不同,因此,临床上常用的清热、 化痰、止咳方药效果多不太理想。从临床实践看,中 医对咽痒咳嗽的辨证应以风邪为中心而展开,其辨证 可分为以下 4 种类型。 5.1 风热犯肺型 证见发热,头痛,口干,咽痛,咽痒,咳嗽,咯黄痰,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风清热、止咳。基本 处方:蝉蜕 6 g,僵蚕 10 g,鱼腥草 15 g,金银花 15 g, 连翘 15 g,浙贝母 10 g,苦杏仁 10 g,瓜蒌皮 15 g,芦 根 15 g,桔梗 6 g,甘草 6 g。 5.2 风邪恋肺型 本型一般病程超过 1 个月。证见咽痒,昼夜阵发 性咳嗽,甚则伴有喘鸣,咯少量白痰,舌红,苔薄黄,脉 弦。治法:疏风清肺止咳。基本处方:蝉蜕 6 g,僵蚕 10 g,马勃 6 g,牛蒡子 10 g,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 浙贝母 10 g,苦杏仁 10 g,瓜蒌皮 15 g,玄参 15 g,桔 梗 6 g,甘草 6 g。 5.3 阴虚风燥型 证见口咽干燥,渴喜凉饮,咽痒则咳,睡前为甚, 夜间常有咳醒,咯少量白痰或无痰,舌红,少苔,脉弦 细。治以滋阴清肺、疏风止咳。基本处方:蝉蜕 6 g, 僵蚕 10 g,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玄参 15 g,麦冬 15 g, 天花粉 15 g,知母 15 g,浙贝母 10 g,乌梅 10 g,桔梗 6 g,甘草 6 g。加减:阴虚者,加百合 15 g;热盛者, 加黄芩 10 g、金荞麦 15 g;咳嗽重者,加炙桑白皮 15 g、 地骨皮 15 g;伴喘者,加炙麻黄 6 g、五味子 6 g、地 龙 10 g。5.4 风痰蕴肺型 证见咽痒,咳嗽、咯黄痰,胸脘满闷,大便黏滞不 爽,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治以疏风清热化痰。基 本处方:蝉蜕 6 g,僵蚕 10 g,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知母 15 g,浙贝母 10 g,清半夏 10 g,橘红 10 g,薏苡 仁 15 g,茯苓 15 g,桔梗 6 g,甘草 6 g。加减:热盛 者,加黄芩 10 g、鱼腥草 15 g、金荞麦 15 g;胸闷者, 加枳壳 10 g、郁金 10 g。另外,应嘱患者多饮水,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 物,戒烟或避免被动吸烟,避免过度使用咽喉的行为 (如大声说话、唱歌等)。这些生活行为的干预对治疗 能否取得良好效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 即使已取得短期疗效的患者,若违反上述医嘱,也可 导致病症反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