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康D4相机使用感受、意见与建议

 五十六空间 2016-12-08
    从3月22日拿到D4相机至今,想不到过去了一个月时间。本来早想写点东西,总感到这篇东西比较难写。因为,关于尼康D4相机的测试文章早已铺天盖地,我也是看了这些文章之后才下决心去买的。因此,再去重复别人的东西,等于是在浪费时间,于是,只能慢慢用下来,把自己实际使用感受最深的一些体会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在使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尼康D4相机的聚焦系统和1600万象素下的感光度噪点控制。
   先从聚焦系统讲:这个大家认为没有多大改进的部分,在我来看是改进最大的地方。它虽然还在使用D3时的CAM 3500FX自动对焦感应器模块,但它在聚焦速度和咬合性上却更胜一筹,能在?2 EV的弱光下聚焦、咬合,比D3的? EV有很大的改观。4月初,我在无锡碰到扬子晚报一位记者,他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说,用D3s时,碰到低反差的物体就会出现犹豫、迟钝,难以咬合的情况,还经常跑焦;使用D4之后,这种感觉就好多了。前年,尼康推出的d7000相机上,使用了CAM 4800DX的聚焦模块,从数字上看似乎前进了不少,在3D聚焦时,速度很快,但在自动区域AF(Auto)对焦时,就会出现犹豫不决难以对焦的情况。而尼康D4的自动区域AF....
 
......而尼康D4的自动区域AFAuto)对焦,就能够很果断地咬住物体,这对在整个区域内抓取动态瞬间很有好处。在视频拍摄和后背显示屏的实时拍摄时,新增的脸部优先聚焦很管用,明显比D7000的实时聚焦来得快,来得果断。虽然按快门时,聚焦系统还要来回拉一下,但马上能够对准人脸,只是它只能识别脸部的正面,脸部的侧面它就无能为力了。

焦点模式的选择上,也改得与D7000一样:左手按住相机左前方的“对焦模式选择器”的“AF模式按钮”,右手拨动快门按钮边的前拨盘,来选择3DAuto 9点(9d)、21点(21d)、51点(51d)和单点(5)对焦,它可以在肩屏上显示,也可以在取景框内显示,而且取景框内红点字体很大,在眼睛不离取景框的情况下就能切换对焦方式,非常方便,这一改进很实用。

机背上增加的两个对焦点拨杆,在拍摄时能很方便地移动对焦点,尤其是用3D和9点、21点区域聚焦时,可以快速地把焦点移动到你需要对准的那个位置,来增加对焦的精度,而且按下这个拨杆,就锁定了对焦点。我觉得这个设计不错,只是竖拍的拨杆好像没有横拍的拨杆那么好控制。

   第二是它的高感光度噪点控制能力。D4的像素提升到1600万后,比D3s1200像素增加了33%,但它的高感噪点几乎与D3接近。我经过比较,大约略差0.3档左右,实用感光度可以达到iso 6400左右。它与同是1600万像素的D7000比较,高感光度噪点大约要好1.5档到2档之间,这也是我选择购买体积大、价格贵的D4而不去选择D800的原因。因为我把D7000的高感照片与网上下载的D800的样片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噪点控制几乎相同。仔细分析,D800的传感器尺寸比D7000大一倍,像素多1.25倍,也就是两块1800万象素的DX传感器组成一块D800的传感器。在一块(DX)象素增加200万的情况下噪点能控制得一样,这得益于D800的处理器升级。

我用D2XD7000的时候,最高感光度一般不超过iso 640,再上去就感到噪点不能接受,而现在D4象素增加后,依然保持着D3s的高感光度能力,现在我用到iso2500时心里也能踏实了,因此在弱光环境中可以减少画面动掉的概率。不过,D4的感光度比d3s再增加了一档,扩展到iso 204800,这实际上是个数字游戏,其噪点厉害得毫无使用价值,只是可以跟佳能1Dx说,我也达到了这个感光度!

     第三是D4HDR(高动态范围)功能。这个功能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 对付那些高反差的景物很管用,暗部层次出来后,噪点也没有什么增加。这次我在无锡鼋头渚拍摄逆光下的小桥和樱花,考虑到光比比较大,我用了最大的“曝光差异”3EV,照片出来后,太空的层次有了,小桥的暗部层次也有了。D4HDR有“自动、1EV2EV3EV4个选项,在实际使用中,我觉得一般使用到“2EV”就可以了,“3EV”的饱和度和色彩好像有些失真。

这个菜单里,还有一个“开启(一系列)”和“开启(单张)”两个选项很实用。选择“开启(一系列)”后,可以多次拍摄HDR的照片;选择“开启(单张)”时,拍摄1HDR的照片后就关闭这个功能了。在“多重曝光”上也有这个设置,免去了拍一次,设定一次的烦恼。只是在用这个功能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最好拍静态的东西,因为它是3张照片合成一张的,动态的东西容易造成重影,当然,用得好的话,这一动就是艺术片了。其二是最好用三脚架,尤其是慢速度拍风光时,免得造成重影而影响清晰度。还有一个是,它不能用RAW格式拍,只有设定在jpg格式时,HDR才能进行设定、使用,用RAW格式时只能用D-Lighting这个选项来增加宽容度。

第四是多画幅裁割上很灵活。D4实际上具备全幅(36x24)、5:430x24)、1:1.230x20)、DX 1:1.524x16)、16:936x20)以及视频拍摄时的12.7倍的6种图像区域可以选择。尤其是新增加的1:1.216:9两种画幅,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比如1:1.2的图像区域,刚好把镜头边缘成像质量不太理想的部分裁掉,还能保持4096x27201114万像素,17mm焦距的镜头乘以1.2倍的系数后成为20.4mm镜头,在室内仍然有较广的视角,而且边缘变形最大的部分也去掉了;如果是体验记者,400mm的镜头能成为480mm的镜头,而且1100万像素的图像也够发稿用了。只是它的16:9的宽幅图像区域必须打开视频拍摄的实时取景后,按下快门才能实现。实际上它利用视频16:9的画幅来拍静态的照片。另外一个是,视频的2.7倍的画幅选择,必须到“动画设定”的“帧尺寸/帧频”的选项中选择“1920x108030fps;裁切”后面的3个选项,才是乘以2.7倍的图像,我为此找了一阵子,才找到这个画幅。而且,每帧图像的尺寸都是1920x1080,无法拍摄1280x720的标清。这个尺寸也能拍摄1920x1080的静态图片。

另外,对于多数人关心的图像质量与色彩还原,我认为D4D3增加了400万象素是很管用的,4928象素的长边,按每平方英寸300象素(dpi)的印刷要求换算可以达到41.77厘米,刚好是216k纸的宽度,能满足画册打通页的图像要求。D41600万象素的图像,在ps处理的时候,感觉比D70001600万象素的图像要厚实,调整曲线时好像不再那么松垮了,有种D2x时的感觉。从肉眼观察,白天的色彩还原比较真实,绿色的还原感觉比较舒服。室内灯光下的自动白平衡与D3s略微偏黄相比,D4略微偏品。

在图像的宽容度方面,在不打开D-Lighting的情况下,反差比较大,对低反差的场景是有好处的。在光比比较大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打开D-Lighting或者用HDR。它的92万象素显示屏很鲜艳细腻,还多了一个自动显示的选项,显示的亮度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看起来很舒服、明亮,结果在使用初期我被它迷惑,一些场景减了0.7档后,在电脑上发现感光不够,图像也没有显示屏上那么鲜艳,于是我把它恢复到手动上,再减了-1,此后,这个情况基本得到解决。另外觉得,一些场景中,按正确曝光拍出来的照片,在电脑上看感到缺乏精神,减0.3档后,看起来就很舒服了。这次在无锡,扬子晚报的记者还跟我讲起,D4这只相机很神奇,高光过曝两三档后,高光部位还能找回层次。这次我回报社后,在办公室按正常测光后又增加了2档曝光时间,用RAW+jpg拍了几张,许多部位的高光显示严重益处。我用cs5打开RWA格式的图片后,点了一下自动,严重益处的办公桌上的电脑和台历上的文字图像就显示出来,其宽容度之大真是令人惊讶。不过,在把同时生成的jpg格式图片用同一个软件、同一个方法进行处理,点自动也好,用手动调整也好,电脑和台历上的文字图像只找回了一半,两种格式有很大差异。不过cs5上处理D4 RAW格式的Camera raw 6.7插件很难搞,需要从Adobe公司Camera raw 6.7的候选版中去解出Camera raw 6.7 bi的独立文件,然后才能去替换原来的低版本插件,而且这个插件提示只能用到531

XQD卡的存储能力:简绍上说它能达到存储100RAW格式图片的能力,我听人说是70多张,自己用RAW+jpgbasic进行试拍,在连拍速度设在每秒5张的情况下,拍到第77张开始变慢了,停了一下又拍了一张,我就停止了。它虽然没有达到100张,但这个存储能力确实惊人。朋友还跟我说,这台相机不支持高速CF卡。我不信,他拿出一张每秒80M的闪迪CF卡,装上机器果然出错不认账。这么先进的机器,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为它的XQD卡让路?XQD卡的读取速度,在USN2.0的电脑上体现不出来,复制到电脑上的速率大约是每秒20m左右。据说在USB3.0版本的电脑上平均速度可以达到每秒70多兆。

XQD卡的读卡器的通用性太差。有一次我在单位,他们要的一张照片在XQD卡上,没有一个同事有这个读卡器,让我急了一下,突然想到机器上有USB插口,于是试了一下,想不到解决了大问题。不过在家中的xp操作系统中试了一下,复制过去的RAW格式的图片,变成了jpg格式的图片,由于开始没有时间去折腾清楚,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安装了随机带的ViewNX 2软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单位的win7就可以直接把RAW格式的图片复制出来。
还有一个是“自动iso感光度控制”的设置上有所改进。在选择“最小快门速度”的选项上多了一个“自动”,它能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来选择快门速度。比如在室内同一个场景下,一只24-120mm f4.0的镜头,在24mm一端,它给出的最低快门是25分之一秒,而拧到120mm焦距端,它给出的最低快门速度是125分之一秒,而且它还有一个高速/低速、左右各2档快门的偏移可选择。就是你往“高速”方向拨一格,最低快门速度就可以快一档,用得好的话是很管用的。每档感光度的选择也比D7000等相机细致,可以按0.3档的感光度来选择,这对一些不愿将最高感光度定在整数档上的人来说是很实用的,因为在iso1600以上,每增加0.3档噪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样可以根据自己对噪点控制的要求在两档之间来设定最高感光度。
问题和建议:

一、对焦系统还有改进之处。十字对焦点太少,排列的方法有问题。十字对焦点与单线对焦点的聚焦能力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弱光的情况下,十字对焦点还能工作,而单线对焦点就不行了。D4的十字对焦点还是15个,比佳能1Dx41个十字对焦点少26个,而且竖排在中间3排上,很不合理。也就是说,在弱光的情况下,竖拍是好的,物体在画面边缘也能正常聚焦,而横画面拍摄时,即使物体在画面边缘,也只能用中间3排的对焦点进行聚焦锁定后,移动取景框来拍摄,不仅不方面,还容易错过拍摄时机。因为横画面的拍摄概率大,把15个十字对焦点横过来排列就好了。按照道理横的11排,竖的5排,每排上至少一个十字对焦点,也就是不论横竖每个边缘都有一个快速的十字对焦点,保证每个区域都能对焦,这样15个十字对焦点就能覆盖横竖画面的边缘,对焦点虽然少了一些,但利用率却高了,能起到以少胜多的局面。

另外是“9点动态区域AF”和“21点动态区域AF”,D4已经有了改进,主对焦点用红框显示之外,边缘一圈用小红点提示,能清楚知道这个区域的范围,以及这个范围对在什么地方。但它以中间那个对焦点为主聚焦点,其余为辅助聚焦点的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变,在前后光线亮度差不多的情况下,主点离开被摄主体后,辅助对焦点还能继续咬住这个主体,但背景物体的亮度比被摄主体亮的时候,就被中心的主对焦点吸引过去了。我认为应该把它改成:“9点区域自动AF”和“21点区域自动AF”,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内以近距离优先为原则进行聚焦,只要拍摄主体在“9点”或者“21点”内的任何一个点上都能聚焦。这对一些人的习惯构图、抓拍很有好处,尤其是拍摄体验运动。“51点动态区域AF”因为已经有了区域自动AF,而没有必要再存在。

二、简易曝光补偿的拨盘方向改了,原来拨盘向右为增加曝光量,现在变为减少,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设置,与以前的机型不一致很不方便。这种小的更改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却给人增添了不少麻烦。

三、存储突然出问题。三月底在三门的一个早晨,在竖着拍摄接片时,突然快门按不下去了,停下一看,见存储图片的绿灯不停闪烁,所有按钮都无法按动,就连关机也关不掉,只能把电池取出来后,才能重新工作。我以为cf卡有问题,把它切换到XQD卡,想不到连拍了几张又出现上述问题,取出电池重新启动后,发现出现停顿的那张照片没有被存储进去。这一天连续出现了四五次,而后来就没有发生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另外,快门的声音太响,虽然有安静和宁静模式,但安静模式还是比D7000的快门声音响。在机背的实时显示拍摄时,选择的安静拍摄模式与D7000的快门声音接近,没有快门声的宁静模式只能拍1920x1280250万象素的图片。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遗憾。这台相机如果能够做到D7000那么低的快门声音就好了!

还有脸部优先的问题,我感觉是这其实是亮部优先,因为人脸正面的皮肤反光比较大,在环境中比较亮,对焦点容易找到。在实际拍摄中,画面中有好几张脸的时候,我感觉它是找最亮、最正面那张脸的。这时候,我觉得应该以近距离优先为好,因为最近那张脸一般都是视觉的中心点,包括非正面的那张脸。 
尼康D4格挡感光度的比较
尼康d3s与尼康d4 部分感光度的比较
尼康D7000iso 640 D4感光度的差距
 
鼋头渚樱花HDR未打开

鼋头渚樱花HDR打开3EV

鼋头渚樱花HDR打开2EV
杭州太子湾婚纱HDR打开2EV,重影的流水有了动感
杭州太子湾婚纱HDR未打开,暗部没有层次。
未处理的曝光过度2档的原始jpg格式图片

已经处理过的曝光过度2档的RAW格式图片

已经处理过的曝光过度2档的jpg格式图片

已经处理过的感光正确的RAW格式图片

杭州太子湾的郁金香
视频3种画幅区域图
连拍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电池比较省可拍3000多张
 
浏览多一点电池就费一点。小红框内的“LV”拨到视频上再按一下“LV”,就可以拍16:9的静态图片。
15个十字对焦点如果能够这样排列的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