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海洋报:铜山城下城脚街(黄辉全)

 昵称12559341 2016-12-08
 
 
1
  

■ 黄辉全

  在福建省东山县铜山古城的众多老街中,城脚街的名称最为普通。当地人以街道所处的位置为它命名,即“城脚”,意为古城脚下。名字虽平庸,但城脚街历史悠久,是铜山古城早期一个重要的渔港和商港。
  长约千米的城脚街依山傍海,一头深藏于铜山古城西门兜,一头连着东山县澳角尾渔港。在明清时期,它是一条重要的官道和神道,每逢文武百官视察铜山守备或关帝代天巡守必经于此。
  明代后期,倭患平息,居住在漳州城垵、大澳、南屿等地的老百姓逐渐向铜山古城靠拢聚居。至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东山迁界前,城脚街已形成一定规模。据《东山县志》记载:“南门海堤至澳角尾海一带,清道光年间尚有康庄大道,商店辐辏,民居栉比,有‘柳家巷’‘杨家村’‘颜家台’等路。”
  走在城脚街,扑面而来的咸腥味让老街散发出浓厚的渔文化气息。从清朝中叶开始,顺应渔业发展,城脚街上的渔铺、竹桁寮层出不穷,铺寮房檐挂起的盏盏渔灯成为渔家鲜明的标志物。打索工人以近乎原始的作业方式,沿街排起长龙,手工绞制捕鱼所用的竹桁索。每当鱼汛之际,鱼丰人欢。在一阵阵吆喝声中,车夫连推带跑的运送货物,渔产品从这里装货上船,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现在,老街两旁还有遗留下来的商铺,斑驳陈旧的牌匾上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老字号。
  历史上,城脚街因城而居,因渔而兴,成为铜山古城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如今散落在岛礁港湾、庭前屋后的商道文化、海洋文化、地域文化和古代东山独特绳索制造文化,无不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历经600余年的风雨磨砺,城脚街早已繁华落尽,这条空蒙静谧的老街呈现出自然、随性的一面。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那份适意与安详、和谐与融洽,让人备感温馨。漫步老街,耳闻涛声,俯视海面,渔帆依依,海鸥飞翔,一位驾着竹排的渔人正抛撒渔网,在波光粼粼中收获着希望……幽静怀古间,让人唤起对历史的片片追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