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社交的直接后果就是:自己的可支配时间、金钱、生命被浪费,尤其是时间。享受孤独。适度脱离群体,学会和自己相处。
相比于西方人,中国人更加害怕寂寞,不懂怎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而且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是想从别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了不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而刻意频繁地参加一些没什么实际价值的社交活动。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有点“过度社交”。 什么是有效的社交?有明确的议题和目标,并且能围绕这个议题和目标开展下去;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法;能达成一致意见;明确跟进工作和责任人;控制时间和效率。当然这是针对工作而言,生活中没人会这么刻板。 个人认为,对于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社交活动,平均每周2次以内是正常的,大于等于3次就会过度消耗自己了(耗时、耗财、耗生命)。 我来举两个例子: 瞬间一堆回复(仅仅因为貌美),半个小时后来了1个,1个小时后来了2个,2个小时后来个3个,有的不生不熟,有的根本都没见过,呆了半小时就走了,半夜一两点后还在不断进进出出,酒喝得不少,饭没怎么吃,唱到凌晨4点饿得心慌,出来再吃个宵夜,等回到家都6点了,一头扎到床上睡2、3个小时,拖着疲倦的身躯、混沌的头脑、满满的罪恶感上班去……纯属寂寞空虚冷,没有实际的目的,没有特定的人,在时间上无节制,砸钱毁了身体还耽误工作,这是过度社交、无效社交。 思考什么呢?思考今天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校训,怎样改进;思考明天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计划;思考今天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思考今天记在贴纸上的一个在上班时间难以细化的灵感;思考我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没有做,重要的人没有见,重要的地方没有去…… 作者:Y.Phoenix |
|
来自: 联合参谋学院 > 《励志铭文:挑战自我,突破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