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百科】“编制” 你了解多少?

 书愿_ 2016-12-08
关于编制,你了解多少?


“编制”这个词,在“老一辈”眼中,只要有编制,那就是“铁饭碗”。其实,编制的概念不只是“铁饭碗”,编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编制?


编制

编制在广义上指各类机构(一般三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结构和领导职数配备,狭义上就是人员编制,就是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
二、公务员、事业和企业编制是什么?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所谓“公务员编制”也是指“行政编制”。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企业编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说法,不过一般常沿用。所谓企业编制,指的不是一般企业的员工,而是在事业或者行政单位,但却是体制外的人员。就是俗话说的编外人员。或者说是事业编制中自收自支的那一类。也被称作企业编制。

三、如何进入编制?


行政编制需要考公务员,事业编制需要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也需参加公务员考试,企业可以直接招聘人员,有的也需要参加考试。


四、编制之间有什么区别?
1、经费来源不同

行政编制,是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事业单位按不同的种类,由国家财政或全部或部分或一点不负担;企业编制理论上和国家财政无关。

2、待遇地位不同

这点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一般来说,在体制内的行政或事业单位中,行政编制地位最高、待遇最好(这里所说的待遇综合工资、福利、升迁机会等),而三者的稀缺程度也是依次递减,行政编制最少、最稀缺,事业编制多。这两种编制很占资源。所以国家严格限制其数量。但事情又需要那么多人做,可能企业编制就是如此应运而生。所谓事业单位内的企业编制,就是编外人员,一般集中在保安,保洁一类员工上,待遇较低。


就涨薪水而言,公务员除了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通过升职才能涨薪水。而事业单位,除了拼工龄,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如果专业扎实,收入不一定会比上司低,甚至还高。


公务员升迁比较多,可以一直升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3、职能职责不同

公务员是”依法行政“的;而事业单位是全称是公益性事业单位,部分事业单位也有公共服务、行政的职能,部分其实是企业行政的,鉴于此事业编制也是这些职能;企业编制,算是体制外的,这里不提。

五、事业单位的分类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各个地方不太一样,主要是取决于各地人事局给怎么界定的,但有一些是基本差不多,比如:歌舞团、杂技团等艺术团体;个体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不允许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在推进工资改革过程中,'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最终推向市场,因此自主事业单位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事业单位考试流程
个人报名→单位初审→网上缴费→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体检→签订聘用合同


经考试、考核、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公示7日无异议的,由聘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提出聘用意见,报人事厅备案。符合聘用条件的,由人事厅发放《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通知书》,凭《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通知书》办理调动、派遣等相关手续,双方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受聘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期满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受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含择业期限内)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

七、企业编制的分类
企业编制通常在事业单位中,有两种情况。
01
 

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

02
 

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外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已经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了。所以,档案的保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身份完全不同,待遇从道理上是不同的。


一项调查表明,“体制外”人才普遍压抑感强、压力大,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放弃人事、户籍档案从某大学出走,到宁波一家国营企业任职的杨博士坦言,由于传统体制观念作怪,“体制外”员工的地位不高,相应地“体制外”人才就有压抑感。机关事业单位中“不在编”的群体,在目睹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一个个有了自己的房子,升职或被授予重任、外派学习,虽然自己能力与之不相伯仲甚至更强,但却因为不在“体制内”而不能享受。不稳定感、漂泊感油然而生,也可能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乏干劲的同时,却也因缺乏可预期的上升通道而动力不足。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针对体制内、外的职工实行差别待遇、“内外有别”、对劳动者不能一视同仁的制度性歧视一直而且普遍存在。 基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关系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体制内的职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大量的体制外职工出现了,如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为了降低这部分员工的用工成本,对其实行差别待遇。后来各地还制定了许多针对这些体制外职工的规定,从而巩固了这种制度性歧视。根据我国《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当平等的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不能得到平等保护,受到各种制度性歧视、非制度性歧视待遇。


排版编辑:杨少凡

内容来源:翁嘉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