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莫扎特如何用他的乐观主义理念迎战生活丨《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K.488)的艺术特色

 笛韵悠然 2016-12-08

特里夫诺夫演奏莫扎特K.488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88的音乐艺术特色

作者郑重,原载《艺术百家》  2013年

导读:钢琴协奏曲K.488是莫扎特处在巅峰时期的作品之一,全曲犹如钢琴与乐队优雅轻松的对话,和谐,优美,具有歌唱性与戏剧性,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莫扎特丰富的人文情怀,触摸到莫扎特的灵魂深处。 

霍洛维茨演奏莫扎特K.488

钢琴协奏曲K.488是莫扎特处在巅峰时期的作品之一,此协奏曲采用了古典乐派最典型的曲式,无论是从逻辑的缜密、结构的严谨、作品的篇幅,还是音乐的内涵、演奏的技术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三个乐章之间既有调性对比,又有速度、风格的变化。写作手法上从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有统一的脉络感。全曲犹如钢琴与乐队优雅轻松的对话,充满了和谐、优美的感觉,具有歌唱性与戏剧性。从钢琴协奏曲K.488可清晰地感受到莫扎特丰富的人文情怀,触摸到莫扎特的灵魂深处,因此此曲可谓是莫扎特协奏曲中之精品,值得回味与研究。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I. Allegro Rudolf Serkin;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Alexander Schneider - Mozart: Concertos pour piano Nos. 20 & 23 (Mono Version)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II. Andante Rudolf Serkin;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Alexander Schneider - Mozart: Concertos pour piano Nos. 20 & 23 (Mono Version)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III. Presto Rudolf Serkin;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Alexander Schneider - Mozart: Concertos pour piano Nos. 20 & 23 (Mono Version)

一、钢琴协奏曲K.488创作背景

莫扎特的音乐不仅典雅,而且还深刻地表达了人的丰富情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因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历经过人生的挫折与沧桑后,才获取了音乐创作的灵感,尤其是他来到维也纳后创作的钢琴协奏曲K.488,是他典雅、含蓄、深刻思想的集中体现。尽管莫扎特当时脱离了大主教的束缚和父亲的管制,行为奔向自由;但经济上的窘迫和事业上的挫折、打击,使他陷入沉闷、压抑。随着阅历的加深,他也逐渐地长成为成熟的艺术大师,早年的那种浮躁、轻佻的气质逐渐加入一股严肃、深沉的力量。自从在维也纳自立门户后,莫扎特经常举办预约音乐会,有时也受到贵族的音乐会邀请,1784年至1786年,是莫扎特创作协奏曲的高峰期,共创作12首。其中,1786年3月的《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K.488)是特地为了四旬节的演奏会而作的作品,这也是他钢琴协奏曲的巅峰之作。这首协奏曲是典型的“莫扎特式”的音乐,是流传最广、被演奏次数最多的一首,全曲结构紧凑、完美并富于逻辑性,旋律展现了抒情的歌唱性,可以觉察到隐藏在作曲家心灵深处的喜悦与伤痛,体会到其中的烂漫与深思。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K.488 - 1. Allegro - Cadenza: Mozart Maurizio Pollini;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hm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Emperor'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K.488 - 2. Adagio Maurizio Pollini;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hm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Emperor'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K.488 - 3. Allegro assai Maurizio Pollini;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hm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Emperor' 二、钢琴协奏曲K.488的艺术特色 

总的看来,钢琴协奏曲K.488三个乐章都充满了优美抒情、欢乐明朗的旋律,充分展示了莫扎特音乐的歌唱性。第一乐章有着与其他协奏曲不同的反常规手法,由乐队在首先在弱音区(p)上奏出优雅、流畅的旋律,而其他协奏曲大部分是以乐队强奏开始。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主部与副部之间融洽和谐,不像其他协奏曲那样富有对立感,这一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协和度。 第二乐章在#f小调上进行旋律创作,这是莫扎特创作中仅有的一次使用这个调,平静中若有隐忧,但是分寸感极强,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悲而不泣”。协奏曲中的钢琴独奏部分对音阶的运用相当高超,充分展示出作曲家对音阶这种素材在创作中的极致发挥。   

1、质朴的主题 

K.488第一乐章的1―30小节,是第一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这首作品开头部分一反强奏的常规写法,由乐队(弦乐组)以钢琴弹奏管弦乐队的低音声部为陪衬,在弱音区上奏出温馨的、亲切可人的主部主题(1-8小节,见谱例1),犹如一阵微风轻轻抚过。钢琴以简洁对位的形式进行呼应、补充。第9小节,当乐队继续陈述时,由长笛作为乐队的主奏乐器来呼应,移高八度重复这一主题,更体现了明朗的格调。按照莫扎特的话说 :“……这些协奏曲是一种技巧难度适中的作品,介乎艰深与浅易之间。它们是灿烂的,入耳动听,自然而又不空洞。其中有些段落,即可让美食家觉得过瘾,而外行人也不至于无动于衷,虽然他们并不知其所以然。”莫扎特是在自然状态中构成了他的音乐,中心思想自然、质朴,从无做作。


在K.488第三乐章的主部主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钢琴以满腔的热情奏出了主题,表现出莫扎特在第二乐章中经过沉思与上帝的祈问后,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在演奏中,情绪饱满、积极,充满热情乐观的心态。尤其第6小节带有前倚音的a2音显示出旋律明亮的色彩,第7小节的左手采用了四分音符相连接的与右手音阶形成了反向进行,表现了莫扎特要将内心中的喜悦传达给世人,让人们释放内心的烦忧苦闷,使这种祥和的生机洒满人间的意图。 

2、极致的音阶 

很多人认为莫扎特的作品以大量的音阶、琶音、分解和弦为主,音乐过于简单,没有难度和深度。虽然这些织体在别的作曲家作品中也被广泛应用,但他的每一组音阶、琶音并不像是克莱门第或车尔尼那样主要训练手指的技巧、灵活性,作为机械的、枯燥的单纯手指练习,而是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他运用的这些织体都是建立在旋律基础之上的,钢琴曲中的任何一个经过句都与声乐中的华彩相似,更富于抒情性、歌唱性。如谱例2,右手以音阶和琶音组成的连绵起伏的旋律把人们带向了欢乐,而左手的低声部和中声部也富于歌唱性,左右手衔接紧密,尤其左手八度与右手反向进行更表现了内在情感的深刻性,加强了乐曲欢歌笑语的气氛。 


3、歌唱的旋律 

莫扎特总是把作曲家的身份放在第一位,在他的心里一直认为能够创作出一部优秀的歌剧是世上最幸福的一件事。因此,意大利的歌剧风格成为了莫扎特作品中的“永久性因素”。K.488正值他创作的最成熟时期,也是他歌剧创作生涯的辉煌时期,有人把K.488称为“歌剧”协奏曲,认为这首作品充满了抒情的歌唱性。第一乐章中欢快活跃的气氛,类似当时流行的喜歌剧序曲;慢乐章中富于戏剧性和各乐章中富于歌唱性旋律的特点,也被人冠以“歌剧”的标题。三个乐章都充满了温暖抒情、欢乐阳光的深情旋律,这在其他协奏曲里是不常见的,尤其一开始就显示出了“歌唱”的本性。 

莫扎特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是教会了乐器如何歌唱,他的歌剧性深刻地在钢琴协奏曲K.488第二乐章中以大量的“咏叹调”式的迷人旋律中体现了出来。当我们聆听、观看他的歌剧时,只要对剧情有个大概的了解,便会很自然地从序曲中听出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能分辨出哪个角色在演唱。如《费加罗婚礼》第一幕第七场中的三重唱,各自表现不同,但整体风格又是统一的。这种形式在K.488第三乐章中也多次出现,如40-43(谱例3)小节中弦乐组与大管之间的对答,以多种音乐语汇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复杂的、多重因素汇集欢乐的心情。   


4、戏剧的手法 

K.488各乐章无论在调性上、曲式结构上、篇幅上,还是在风格、速度、内容上也都充满了强烈的交响性和戏剧性,都具有歌剧的特点。从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就能看出它的戏剧性,奏鸣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组成,呈示部一般包含两个主要的对比性主题,他们在音乐的内容和调性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起连接过渡作用的连接部与结束部。展开部则充分运用了各种音乐手法,通过调性对置、改变织体等方式,把呈示部中出现的主题加以充分发挥。到了再现部,所有主题都重新出现,调性也回归到主调。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就使得奏鸣曲式非常适宜表现复杂的戏剧性内容。同时,莫扎特经常把幽默、机智赋予给社会中下层小人物,用此来与上层贵族做周旋、讽刺,这也是他被迫之下所形成的个性。所以,在他的协奏曲及其它作品中也会自然而然的渗透着矛盾间的冲突,形成戏剧变化,由此产生了强大的戏剧性而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从中我们不难感到莫扎特给予了他的协奏曲以形象的细致刻画,每一个乐句都赋予了心理分析,要想弹好莫扎特的协奏曲,也要多了解他的歌剧,了解各角色的特点及之间的相互配合。由此,才能了解像K.488中木管家族那生动表现人物的特点,才能听懂或弹好类似弦乐之间的重奏,以及乐队中各乐器之间的应答,准确地表现其所要表达的情绪。 

波利尼演奏K.488

三、钢琴协奏曲K.488透露出的人文信息 

1、乐观的心态 

虽然莫扎特的一生坎坷,但是他的音乐旋律优美、和声简洁、情绪乐观,他善于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与生活的深刻性相结合,把人生的“酸甜苦辣”沉淀为甘醇的音乐。在他的音乐中总是以欢乐、慈爱、甜美、协和、宁静、明亮展示给世人,带给人一种和谐与安宁,抚慰人们创伤的心灵,他的音乐背后真正体现了一种博爱――把痛苦留给自己,把爱洒向人间。 

2、节制的情绪 

古典时期的音乐有很强的节制性,无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多么丰富、多么敏感,他也不能像浪漫时期的作曲家那样尽情的抒发情感,对速度进行随意渐快或减慢。莫扎特在家信中也提到,他的所有协奏曲中不演奏柔板(Adagio),宁愿用行板(Andante)演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他写在作品中的柔板(Adagio),是一种警示,演奏者在演奏这段音乐时一定要要严格遵循所标的速度。 

莫扎特在音乐中体现出沉思的心灵呼唤。它把人们引向一种理性上的沉思。莫扎特不像是贝多芬的作品给予绝望中的人们那种挣脱、拼搏、反抗、斗争;也不会像圣桑的《天鹅》让人泪下哀伤。在莫扎特式的平静、隐忧中,你会感到苦涩中的甜美,绝望里的曙光,甚至让你有一种无限幸福的抚慰!钢琴协奏曲K.488在12―19小节中,乐队自然、毫无缝隙的进入,当单簧管奏出爱抚式的第二主题时,它那特有的音色连同悠扬的长音交织的旋律仿佛一下子使我们又回顾了他那坎坷的一生:“泪盈眶中无需诉,痛于腹中勿言白”,奏出了莫扎特内心的哀怨、痛苦与无耐,但莫扎特并没有沉溺于哀伤,先天的乐观令他拂去哀伤,重归欢乐。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 466: II. Romance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Alberto Lizzio;Svetlana Stanceva - Classical Selection - Mozart: Rondo in D Major, K. 485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iano Concerto No.21 'Elvira Madigan' in F Major, K. 467: II. Andante (From 'Saints Row')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 Classical Songs from Video Games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4 in C minor, K.S.491, II. Larghetto Paul Badura-Skoda - Mozart: Piano Concertos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26 In D Major K537, 'Coronation' : II Larghetto Maria Jo?o Pires - Mozart : Piano Concertos Nos 21, 26 & Rondo

3、深刻的哲理 

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要想走进莫扎特,最好是弹奏他的慢板乐章。这在莫扎特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如K.466中的慢板是犹如静观中的沉吟,K.467中是安静、纤细的女高音式歌唱,K.491中听起来像是一首摇篮曲,K.537中是咏叹调式的纯净歌谣,K.595中则是静思中的窃语,而K.488所体现的却是在“哀而不伤”中的一种英雄性的坚毅。莫扎特在慢板乐章中都以静思作为表达心声的平台,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追求。 

莫扎特通过自己大量的创作和演出实践,使钢琴协奏曲这种大型的器乐形式得到了充实和发展,确立了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双呈示部,使独奏与乐队轮流竟奏,增强了对比性;善于使用各种富于美妙音色的乐器,配器手法丰富;使用了典型的“莫扎特式”的音乐,三个乐章都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给人以优美、典雅、明朗、欢快的感觉。从1785年至临终前创作的几首协奏曲是最具有艺术深度的,而这首作品正处于他的创作最高峰时期,不仅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具有莫扎特个性的歌唱旋律,更蕴含了深刻的内涵,把钢琴协奏曲这一形式带入了美轮美奂的境界。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代表了古典乐派音乐的高峰,尤其是钢琴协奏曲K.488,不但有完美、严谨、富于逻辑性的结构,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还蕴含着更有深刻、丰富的内容。莫扎特的音乐,看似轻盈、轻松,好像没有反应深刻的内容,但是仔细聆听,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思考与挣扎。他的音乐不是简单的、肤浅的表现,而是以一种节制的态度对待人生。他的思考与忧郁在乐观主义的引领下以超脱的姿态体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奔向了音乐家的思想顶峰。他参悟人生,但并不悲观人世,始终以温情脉脉的情结感悟人生。尤其是创作于莫扎特的黄金时期的钢琴协奏曲K.488,是莫扎特用他的乐观主义理念来迎战生活的具体表现,乐观主义是他音乐艺术永恒的魅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K.488 - 1. Allegro Alfred Brendel;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Sir Neville Marriner---[replace by 535] - 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s.15, 21 & 23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K.488 - 2. Andante Alfred Brendel;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Sir Neville Marriner---[replace by 535] - 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s.15, 21 & 23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K.488 - 3. Allegro assai Alfred Brendel;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Sir Neville Marriner---[replace by 535] - 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s.15, 21 & 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