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难忘的还是那一场江南的戏文——绍兴社戏

 cxag 2016-12-08

70、80后的绍兴小伙伴一定记得“社戏”。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小时候如果有人家做戏文(绍兴话),便拿着小凳子去占座;戏台如果搭在河上,就划船去看。越剧、绍剧、莲花落,鹦歌戏……只要热闹,什么都爱看。



鲁迅曾写有《社戏》一文,用最无邪、柔情的笔调回忆童年与故乡: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近日,2016年水乡社戏摄影比赛获奖作品揭晓。位于鲁迅故里景区——鲁迅笔下风情园的水乡戏台成为众多佳作的取景之地。


二等奖作品:宋文如《绍兴戏文化》


“社戏”的“社”,原指土地神。我国古代称“社”为五土的总神,又称“稷”为五谷的总神。“谷”赖“土”以长,“社”也就可以代表社稷。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社稷就是生命的根本,所以古代就要筑社稷坛(社坛)来祭社稷神,这就是祭社。


二等奖作品:余致辰《喜闻乐见》


古代王侯大夫以至百姓都要封土立社,春秋两节要祭社。春祭叫“春社”,为祈求一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秋祭叫“秋社”,欢庆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社的日子叫“社日”。


三等奖作品:阮关利《游客故里看社戏》


民间的社日活动自南北起就有记载,起初是一种具有酬神祀鬼性质的民俗活动,经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无数次积累、融合,在宋元时期完成祭祀活动与戏曲表演的结合,形成'社、祭、戏'相统一的格式。随着戏曲的繁荣,元、明时期,民间社戏活动极为鼎盛,特别是春祈秋报,节日盛典、迎神赛会等时日,各乡镇群众云集,戏场锣鼓喧天,极为热闹。

三等奖作品:魏煜锋《鱼戏》


社戏的演出,因与绍兴独特的水乡环境完美地结合,形成了最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2008年6月7日,水乡社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迅故里水乡戏台位于鲁迅笔下风情园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这里原为朱家台门,原主人朱阆仙,即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所戏称的“朱文公的子孙”。1918年,朱家买入了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

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台门内有百年罗汉松、盘槐、红梅、绿萼梅等不少名贵花木,还有一方400平方米的水池,岁旱不干。

朱家台门鸟瞰图


清宣统元年,绍兴名士程柏堂亲书“此地为越王望花宫故址,此池下通龙泉”,并勒石于池畔,“磐庐”因石而得名。


磐庐


关于这块磐石,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此磐石为明代重臣朱赓故物。当年,朱赓荣归故里,途径山东,见到此石,摩挲留连甚久。其门生正巧在当地做官,权重一时,便割爱将这磐石馈赠恩师。清光绪年间,朱阆仙发迹,在此大兴土木,又向朱赓后裔购进磐石,并置石于池之北首,还命名其宅为“磐庐”。


磐石


这方池一带的建筑堪称经典之作。方池中建有一亭,原石为柱,上刻楹联“地似三山春似海,花为四壁船为家”,此联出自朱阆仙的亲家,善写魏碑的陶浚宣之手笔,亭柱的另一楹联是“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横额“鱼乐国”为董其昌所题。亭北石桥,直通池中船厅,计有三间,中间一间朝南开门,门楣上方悬有“乐水”匾;西首一间朝西开门,门楣上方悬有“宛在水中央”匾。


水乡戏台


2003年春节前后,随着鲁迅故里改造工程的全面启动,朱家台门以“鲁迅笔下风情园”的全新面貌呈现在游客的面前。平日里,戏台上演越剧,让游客原汁原味地感受鲁迅笔下绍兴戏曲的魅力。

绍兴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学生作品《伶人梦——把绍兴越剧带回家》(取景鲁迅故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