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划日报342: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相关解读

 罗凯东 2016-12-08


█ 1、“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微信公众号:规划前沿观察

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建立完善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规划制度”,推动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对老旧城区、老旧小区采取设施改建、功能再造、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活动。本文对“城市双修”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解读。



2016年9月,黄艳副部长在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建立完善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规划制度”,推动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下简称“城市双修”)工作,对老旧城区、老旧小区采取设施改建、功能再造、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活动。


“城市双修”的由来。2015年3、4月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筹备期间,陈政高部长来到三亚视察城市建设工作,针对三亚突出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念;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城市修补”的新概念;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


“城市双修”的内涵。城市双修是在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时期提出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和城市建设更新方法。


城市双修与城市更新、城市再生均是存量规划时期的重要建设方式。相较后两者主要是针对城市自然衰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概念,城市双修主要是针对追赶期野蛮生长、粗放开发、平庸空间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方式。


城市双修就是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提倡有机更新,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


城市双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中国式的规划创新,它不再通过圈地建设新的区域,而是把已有建成区域做好。


基于此,规划界提出以存量规划取代增量规划,部分城市如上海等,在总规方面提出了减量化,更多的关注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


同时,城市双修不仅仅是建设上的,还是各方面的,包括要修补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要让城市肌理连续,让历史记忆找得到。


三亚“双修”的主要工作内容。2015年6月10日住建部下发文件,将三亚市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首个试点城市。


同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派出专业技术骨干驻扎三亚,对双修工作从规划设计到实施提供全流程的技术服务。


城市修补通过运用总体设计方法,按“山、河、城、海”相交融的城市空间体系为目标,针对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进行“修补”,以城市形态、城市色彩、广告牌匾、绿化景观、夜景亮化、违章建筑拆除“六大战役”做为抓手,相关专题研究包括《三亚市城市色彩专题研究》、《三亚市广告牌匾整治专题研究》等。


生态修复指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通过对各类生态要素的完善,修复“山海相连、绿廊贯穿”的整体生态格局和生境系统,相关专题研究包括《三亚市山体修复专题研究》、《三亚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设施专题研究》等。


目前,三亚启动开展了10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包括城市内山、河、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城市绿地和绿化带建设、广告牌治理、城市色调整理、城市夜景照明、城市天际线规划、城市建筑立面改造、违法建设治理等城市修补工程,在城市双修工作中作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城市双修”专家谈。“城市双修”的具体做法逐渐引起各方专家的关注。


仇保兴提出城市修补宜从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入手,以“绿色化改造”替代“棚户区改造”,改造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要进行改造建设的,一类是可以选择拓展的项目。


具体实施步骤可按“城市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技术导则”(正在编制),由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规划局负责牵头编制绿色化改造规划并实施,经示范试点后、再充分调动邻近百姓自主参与改造的基础上逐步整体推开。


俞孔坚提出以大脚革命思维推进城市双修,通过“大脚革命”改掉水利防洪、城市园林绿化、农业等方面的“小脚”做法,建立“大脚式”的生态设施基础,以水为核心建设生态的河流廊道、湿地系统、生态的田园系统和城市的公园系统。


常青提出城市修补广义为“城市的保护与更新”,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存”,二是“修复”,三是“翻新”,也就是翻件、翻造,也可以说是保护前提下的更新,四是“再生”,这四个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修补”的概念。


“城市双修”的意义及要求。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是住建部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城市生态修复方面,要更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设和保护的协调关系,自然与人的亲近关系,生态环境自身的生长循环规律,要防止因对景观的喜好而破坏生态的现象。


在城市修补方面,一要把对城市空间和环境的修补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二要把对物质空间和设施的修补与社会、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三要把城市街区的修补与城市文化传承和建构相结合;四要把营造健康和活力的城市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五要注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集中资源补齐短板。


“双修”工作是一个长期和常态性工作,既需要近期集中力量开展“战役式”行动,也需要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和持续的行动计划,同时还要注意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和衔接,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公共环境的日常管理,必要时应该通过地方立法强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王欣 林双盈.城市设计需要一场“大脚革命”——三亚的城市“双修”实践[J].城乡建设,2016(9)

[2] 本刊编辑部.城市修补 生态修复[J].建设科技,2016(13)

[3] 常青.城市修补与设计挑战[J].建筑时报,2016(6)

[4] 余池明.科学认识城市修补[N].中国城市报,2016-02-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