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为了什么而结婚?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谈恋爱是跟一个人的优点在谈恋爱。谈结婚是跟一个人的缺点在过日子。

每逢年底,回到家中,我们难免会被父母和亲戚询问感情状况。面对大家的关心,压力也因此产生了。

有的人因为爱情;有的人因为父母;有的人渴望陪伴,而你会为了什么而结婚?

你会为了什么而结婚?


因为爱情,等待时机成熟进入婚姻

因为相爱,所以时机成熟就结婚了。这是我们认知里婚姻开始的常态,对吧?电影《爱在》三部曲,我想很多人都很熟悉,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再到婚姻的经典之作。

美国青年杰西和法国女孩赛琳在旅行中认识,产生了炙热的感情,但无奈两人距离太远,再强烈的爱情也无法抵过时空的考验。可命运似乎捆绑了二人的感情线,不断重逢之后,他们最终决定用婚姻来守护爱情,不用再承受分离的煎熬。

所以婚姻更像是对于爱情的一种严肃约定,山盟海誓的诺言需要一种更负责任的方式得到保证。这是大多数人婚姻开始的一种状态,主要是由于爱情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的。

前两天的博士课程,讲到爱情部分的时候,我们讨论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元素,之前从来没有太关注过,就是“奉献性”。也就是说,在判断和一个人的感情是爱情与否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参考就是,彼此之间有没有产生对彼此的奉献倾向。

而走入婚姻,进而组建家庭,是实现风险需求最好的选择,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让人产生结婚的念头了。


因为性,而进入婚姻

其实爱情当中是包含性的,为什么要单独成题呢?

  • 因为尽管现在时代已经开放了很多,但传统保守的群体仍旧存在,而且这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对处子之身非常重视,只能在洞房花烛之夜进行这个神圣的事情。

  • 这样一来,只有在婚姻大事已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了。无论对性是传统还是开放的态度,其实都是一种个人选择,只要两个人是彼此认同的,那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现在的闪婚率很高,包含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湖南等多个大中城市在内的地区颁布的闪婚调查显示,闪婚率逐年稳步上升,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事情。

除了一些被迫的客观因素(比如父母催婚等)影响之外,性吸引力是闪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激情可能会在一瞬间迸发,但是爱情一定是需要时间基础的,所以因一见钟情而开始的婚姻,促成决定的就是相遇时彼此之间产生的强烈性吸引。


疲倦后,选择用婚姻来缓和

还记得《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中,Ben和Janine为什么结婚么?只是因为大学毕业后,Janine的一句“要不分手要不结婚”。他们的感情在当时并没有自然发展到要结婚的地步,但是Janine希望事情能更进一步,所以试图通过结婚这种方式让两个人关系的瓶颈得到缓解和某种转机。

听起来似乎是很不成熟的行为,但现实生活中不乏用结婚来解决分手危机的情侣,就像是结婚后总是吵架的夫妻用“咱们生个孩子吧”来解决离婚危机一样。

把婚姻当作一种应对感情危机的方式像是一个赌注,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幸运的话,眼前的问题就解决了,但同时有可能的是,陷入了无法跳脱的禁锢里。

其实这里面反映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情侣双方对于危机问题的处理能力是不足的,其实也就是相处能力缺乏的一种表现。相比于用结婚来暂时逃避眼前的问题,充分意识到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才不会让自己从一个危机跳入另一个更大的危机。


 

压力,让我们想要一个人共同面对

社会舆论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父母的催婚,一个是朋友圈相继成婚。由于父母对于子女婚姻大事的焦急程度而带来的压力是现在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与我们正好处于两代沟壑较深的时代有关。

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影响着两代人对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态度和行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种冲突在所谓的适婚年龄实现一次大爆发。

人的本能就是躲避危险,所以对于冲突的应对方式往往是消极抵抗的,为了平息每天都会被打扰的催婚,那么找一个合适的人赶紧成婚可能是比坚持自己生活的节奏更有效的一个方式。

很多人的孤独感不是因为自己对生活失去兴趣了,而是曾经要好的朋友们都相继进入婚姻,组建家庭了。

即便本并没有开始进入人生另一阶段的打算,但是这种步调落后的感觉可不怎么愉悦,于是便开始考虑找一个人结束这种生活,省得一聚会就总是会被问起:“哎,还是一个人啊?”


因为经济压力,想要和亲密的人一同分担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社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物质基础,在逃离北上广成为流行的时代,我们以车奴、房奴的身份束缚着。

组建家庭其实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找了一个可以分担经济压力的人共同生活,借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独白:“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来审视现在的婚姻生活。

什么时候才是进入亲密关系最好的时机?

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想要和另一个人开始婚姻生活,那做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给彼此一段密切相处的时光

刚才提到闪婚的离婚率很高,那在什么样的一个时间范围内是适婚时机呢?虽然结婚不是需要做好算术题才能做出的决定,但如果需要一个时间作为参考方向的话,个人看法是一年到两年内,而且异地的时间不能算在内。

维持一段关系需要考虑的是,两个人要有完整的一年时间可以共同经历四季、各自朋友圈的固定社交还有重大节假日的双方父母走动,这样的话,对彼此的了解是较全面的,不容易在婚后出现什么意外状况引起较强烈的争执。

了解清楚彼此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把生活习惯的影响排在前面呢?大家是不是以为两个人的婚姻能否长久取决于价值观是否相同?其实这是蛮大的一个误区,一个研究表明,心理学家发现三观是否相同只是影响两个人刚在一起时的吸引程度,真正能够使婚姻长久的因素是生活习惯。

我们每天从睁眼刷牙到关灯睡觉的细枝末节是否契合。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都很离谱,印象中最可笑的是,夫妻俩挤牙膏的方式不同,一个是从头挤,一个是从末端挤,长期因此有矛盾,最终离婚。

所以我其实是支持婚前有一段时间的同居生活的,因为没在一个时空生活过一段时间,真的很难了解对方完整的真实的样子。

对于可能有些保守的读者,也建议至少去异地旅行哪怕一个礼拜的时间,还记得钱钟书在《围城》中借赵辛楣之口分享过自己的一些爱情哲学——

“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为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这话很妙,足以可见生活细节的和谐与否之于两个人的重要性。


尊重彼此对于性的态度

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婚后出轨的原因中,性生活不和谐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在这里并非是想说因为对性生活的不满而出轨是情有可原的,只是性生活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性是我们的基本需求,和爱的人发生性关系更是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的双重满足,如果总是出现状况,两个人的磨合总是不顺利的话,非常影响两人的感情。

本来,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夫妻难免有摩擦,性生活是最有效的调剂,而如果连这层缓冲都没有的话,很多问题的爆发恐怕难免就会伤及对方,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对于坚持婚前不发生性行为的人来说,应该是尊重的态度,但至少要做好婚后相对应对的准备,否则会非常不知所措。

坦诚彼此的经济状况

个人对有房有车这些经济条件作为结婚的基础在态度上其实是有所保留的,我并非认为物质不重要,而是它的重要性并非像我们口中说得那般神话,似乎没有房车,人格就有所缺失了一样。尤其是这要求还是几乎全部负担在男方身上,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个因素中,我想强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互相了解彼此的经济状况,并且接受现有的条件就可以了。至于未来的事情,那就是两个人的规划了。

了解清楚彼此的三观

之所以把三观放在最后的位置,就是想挑战一下传统观点对三观的过度重视。两个人只要在一些重大基本问题上的态度倾向没有冲突,真的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 三观无非是爱情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世界观离生活很远,可以不用太在意;

  • 价值观中主要是对金钱的使用和分配能达成一致就好,不一定是哪方管钱,只要是双方都认可的模式就是最合适的;

  • 爱情观的话,只要彼此的原则底线是一致的,那就可以了。

结婚无疑是一件人生大事,我们怎么思前想后都不过分,关键在于自己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决定,并且能够为自己负责,剩下的事情就要两个人一起努力了。

希望大家一个人能够享受生活,两个人也能够一起维护多一份的美好。


王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