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汇编】古文语段译注(9)

 陋室书屋2 2016-12-09

山居夜狸

 

【原文】

郁离子居山(1),夜有狸取其鸡(2),追之弗及(3)。明日,从者擭其入之所以鸡(4),狸来而絷焉(5)。身缧而口足犹在鸡(6),且掠且夺之(7),至死弗肯舍也(8)。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9),其亦犹是也夫(10)!”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

(1)居山:即“居于山”,在山中居住。(2)狸:亦称“狸子”、“狸猫”,善伏之兽,栖息于森林、草丛间,常出没于城市近郊。以鸟类、鼠、蛇、蛙等为食,常盗食家禽。(3)弗及:没有追上。弗,不,没有;(4)从者:仆人。擭(huò)其入之所以鸡:擭,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这里作动词。句意是把鸡放在擭中,再在狸进入的地方设置上这件擭。(5)絷(zhì)焉:拘囚在擭里。焉,兼词“于之”指“在……里”。(6)缧(léì):本为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是“拘禁”的意思。口足犹在鸡:(狸)嘴还咬着鸡,脚爪还抓着鸡。犹,尚且、还。(7)且掠且夺之:一边使劲地咬,一边用爪强夺那死命挣扎的鸡。且……且……,一边……一边……。(8)舍:放开。(9)人之死货利者:即“死于货利的人”。“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死货利”是“人”的定语,后置。(10)其亦犹是也夫:大概也像这样吧!其,大概,表推测语气;亦,也;犹,像是。是,这,代词。

 

【译文】

郁离子居住在山上,夜间有只野猫偷他家的鸡,起来追赶,但没追上。第二天,仆人在野猫钻进来的地方安置了捕善工具,并用鸡作诱饵。就在当天晚上捉住了那只野猫。野猫的身子虽然被缚住了,但嘴和爪子仍然紧紧的抓住鸡。仆人一边打一边夺,野猫却总是不肯把鸡放下。郁离子叹了一口气说:“为钱财利禄而死的人们大概也像这只野猫吧!”

 

 

 

贾人

 

【原文】

济阴之贾人(1),渡河而亡其舟(2),栖于浮苴之上(3),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4),能救我,予尔百金(5)!”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6),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7)!”贾人勃然作色曰(8):“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9)?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10)。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11),舟薄于石又覆(12),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13)?”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

(1)济阴:郡名。在济水北面,故云“济阴”。贾(ɡǔ)人:商人。(2)亡:沉,沉落。(3)栖:停留。浮苴(jū):水中浮草。(4)巨室:世家大族。(5)予:给予。(6)向:刚才,刚刚。许:答应。(7)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8)勃然:发怒的样子。作色:脸变了颜色,指变成了怒色。色,指脸色、表情。(9)几何:多少。(10)黯然:情绪低落。退:走开。(11)吕梁:地名,龙门山。(12)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里指翻船。(13)盍:何不。

 

【译文】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

 

 

 

雪夜访戴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1)。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2)。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3)。忽忆戴安道(4);时戴在剡(5),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6),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1)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2)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3)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4)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5)剡(shàn):今浙江省嵊(shènɡ)县。(6)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长安何如日远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1),潸然流涕(2)。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3)?”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4)。”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5)?”答曰:“举目见日(6),不见长安。”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1)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2)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3)意谓:心里认为。(4)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5)邪(yē ):同“耶”。(6)举:抬起。

 

【译文】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

 

 

 

王猛为京兆尹

 

【原文】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1),领京兆尹(2)。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3),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4),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5),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注释】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内史,官名(2)领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职。(3)奏未及报: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请。报,批示。(4)疾恶纠察:疾恨坏人,纠查案件。(5)刑免:判刑、免官。

 

【译文】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造酒之法

 

【原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1),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2),加二斗水,相参和(3),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4),犹水也(5),乃往诮酒家(6),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也(7)。”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8)!”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9),欲求酒,及于不得酒(10),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11)。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12)!

 

【注释】

(1)于:向,从。(2)曲:酒曲,酒母,酿酒所使用的发酵剂。(3)参:通“掺”。(4)尝:品尝。(5)犹:还是。(6)往:前往。诮(qiào):责备,讽刺。(7)第:只是,一定。循:按照,遵循。(8)下:状语做动词,放下,放进。(9)并:连。(10)及:到了……的时候。(11)非:不好,不是。(12)何异于是:跟这个人相比有什么区别。

 

【译文】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曲(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互相掺和,酿造七天,就变成酒了。”

但是这个人比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互相掺和,过了七天后尝一尝,像水,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一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按照你说的,用二斗水,一两酒曲。”酒家问他:“有没有放米?”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哎!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舍弃主要的部分,去追求细枝末节,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

 

 

 

赵襄子饮酒

 

【原文】

赵襄子饮酒(1),五日五夜不废酒(2),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3),而殊不病(4)!”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5)?”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6)!然亦殆矣!”

 

【注释】

(1)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2)废酒:停止饮酒。(3)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4)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5)然则:(既然)如此,那么。(6)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译文】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

 

 

 

子罕弗受玉(1

 

【原文】

宋人或得玉(2),献诸子罕(3)。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5),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6),皆丧宝也(7),不若人有其宝(8)。”稽首而告曰(9):“小人怀璧(10),不可以越乡(11)。纳此以请死也(12)。”子罕寘诸其里(13),使玉人为之攻之(14),富而后使复其所(15)。

 

【注释】

(1)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又名乐喜。

(2)或:有人。

(3)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代词,这里指玉。于,介词,引进对象,这里放在“子罕”前面。

(4)示:给……看。

(5)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工匠。以为:认为。

(6)若:假如。以:介词,把。“以”后省略了“玉”。

(7)丧:失去。

(8)人有其宝:两人各有自己的宝物。

(9)稽(qǐ)首:古代跪拜的礼节。

(10)怀:藏。

(11)越乡:经过其他地方回到乡里。

(12)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13)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住的地区。

(14)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

(15)使:让。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雕琢玉器的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我们各自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把玉石雕琢出来。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再让他返回家乡。

 

【作者简介】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病痞

 

【原文】

余病痞且悸(1),谒医视之,曰:“唯伏神为宜(2)。”明日,买诸市(3),烹而饵之(4),病加甚(5)。召医而尤其故(6),医求观其滓(7),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8)。子之懵也(9),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10),忾然忧(11),推是类也以往(12),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13),又谁辨焉(14)!

(选自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

 

【注释】

(1)痞:肚子里生的硬块。

(2)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宜:合适。

(3)诸:之于。

(4)饵:做药引子。

(5)加甚:更加严重。

(6)尤:指责。

(5)病:危害。

(7)滓:药渣。

(8)鬻药者:卖药的人。子:您。售:卖出去。

(9)懵:糊涂。

(10)戚然慙惭:郁闷惭愧。

(11)忾(kài)然:愤怒。

(13)病人:使人生病。

(14)辨焉:分辨他。焉:相当于“之”。

 

【译文】

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来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

 

 

 

蔡磷坚还亡友财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1),敦风义(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3)。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4)。”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5)。

(选自清·徐珂《清稗类钞·敬信》)

 

【注释】

(1)诺责:诺言和责任。

(2)敦:重视。风义:情谊。

(3)券:文书契约。

(4)语:告诉。

(5)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儿,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