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栗”溯源

 陋室书屋2 2016-12-09

我国栽培“板栗”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诗经》就有“树之榛栗”的记载。

板栗属山毛榉科落叶乔木,4—5月开黄白小花,9—10月果实成熟。果仁香甜可口,令人喜爱,被誉为“铁杆庄稼”。板栗还是治病的良药。据测定:果仁含有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有补气、健脾、益精等功能。

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道:板栗仁“肾病宜服之”。每日早、中、晚各食数枚,细爵,对老年肾亏、小便频数、腰腿乏力颇为有效。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有赞美板栗的功效诗:“齿根浮动叹我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时。”北宋散文家、文学家苏轼曾患过软脚病,久治不愈,后来遇到一位山翁,山翁告诉他每天早上用鲜板栗10枚捣碎煮汤服用,果然连服半月而愈。他高兴地写下:“老夫自添脚腰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一诗。

慈禧太后也很喜食板栗,她要御膳房用上等栗子,精细加工磨粉,再配上冰糖,蒸成栗子小窝头,供她在餐时享用。如今,在北京北海公园的“仿膳”,还设有栗子窝头的风味小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