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下哪些细分领域有前景

 侣徒户外 2016-12-09
近日,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在“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达1.3亿,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达180亿元”的中国户外产业现状中,国家还希望继续加强山地户外产业的开发,“到2020年,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从“加快场地设施建设、丰富赛事活动供给、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全面提升产业能级、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健全安全救援体系”等六个维度给出自己的建议。
未来赛事的聚集地:'三横三纵'

在笔者看来,其中“全面提升产业能级”中的专栏“布局山地户外运动空间”提出的“三横三纵”,从实际操作层面为那些赛事组织者、公司运营者等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三横三纵”是从我国地理分布的角度划分,参考了“气候、植被、景观、水文、地质、人文”等指标。具体赛事活动聚焦在徒步、自行车、自驾游、漂流等户外运动项目。具体的布局如下:
1. 沿太行山脉的500公里步道线路,以及沿京杭大运河、串联徽杭古道、徐霞客古道的户外运动线路,共同构成的我国东部纵向山地户外运动带;
2. 西安至成都的骑行和徒步线路;    
3. 沿青藏公路(西宁经格尔木、唐古拉至拉萨)的骑行和徒步线路;
4. 沿丝绸之路的山地户外运动线路;    
5. 沿318国道的骑行和徒步线路;
6. 沿长江及两岸的山地户外运动线路。
深度开发的“三纵”

太行山脉和江浙一带的山地徒步资源各为一小纵,两小纵合称为“三横三纵”的第一大纵。太行山脉的山地资源丰富,但是赛事活动并不算多。以越野赛为例,除了著名的“五岳寨国际越野挑战赛”“大五台朝圣之旅”等屈指可数的赛事之外,目前并没有太多能吸引越野跑爱好者前往的赛事或著名徒步线路。


茫茫太行山

相对而言,同样身为“一纵”的京杭、江浙地区,可谓是赛事济济、层出不穷。在某赛事平台上,2016年单单是杭州地区的山地户外赛事竟然多达60余场。但是过度集中也造成了“涸泽而渔”的现象,杭州地区的赛事已然呈现出过度饱和的问题,如果能把一个城市的赛事资源转移、辐射到周边,也更符合《规划》中“点”的建议:“城市周边的大型国民户外休闲运动中心(基地),中型户外运动露营地,小型山地户外设施集中投放功能区等。”
西安至成都的户外线路,如秦岭鳌太、四川若尔盖湿地、重庆武隆等地都有过赛事的痕迹,山地资源丰富、赛事数量与山地资源丰富程度明显不成正比也是“第二纵”的问题所在。


著名的秦岭鳌太线路

相对来说,第三纵“青藏线”更适合骑行。广阔而干燥、海拔高、低植被覆盖率的青藏线并不适合徒步或越野跑等运动。但是在相应《规划》中“引导具备条件的城郊区域建设登山健身步道、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山地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并完善配套服务”的号召中,在骑行服务站完善的前提下,青藏线为主的骑行赛事反倒是在未来成为趋势。


青藏线沿线

等待开发的“三横”

“丝绸之路”是一个辐射十分广博的区域。在该区域内,甘肃的张掖丹霞地貌、祁连山草原、透明梦柯冰川、敦煌。新疆的塔克拉玛干、罗布泊、伊犁草原、天山等地,涵盖了不同风景、文化、地理等多维度的广阔空间。近两年的“张掖百公里”、“八百流沙极限赛”、“祁连山越野跑”、“甘肃玉门飙山越野”等赛事品牌已经频频露出。


新疆天山脚下

丝绸之路一带的山地资源极其丰富,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讲办世界级大赛并不出人意料。唯一的难点在于西部的硬件配套设施一直以来都是难题,赛事举办地点的接待能力,后勤医疗的保障如何解决?

好在在《规划》中的第六部分“健全安全救援体系”中,政府建议打造一套“山地户外安全救援系统”:
1.标识系统:建设导视标识、警示标识、劝示标识、服务指南等体系。
2.安全系统:建设安全防护装置、预警装置、应急救援装置、紧急庇护所、救援队及救援装备等体系。    
3.救援系统:建设救援、医疗、运输一体应答反应体系。 
4.救援服务站:建设服务中心、休息点、露营地、驿站,完善供水、供电、照明、停车场、卫生间、垃圾回收处置等体系。
所以在未来新疆等泛丝绸之路这“第一大横”地区办比赛,我们是可以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的。
“沿318国道骑行和徒步”似乎是“三横三纵”中最成熟、最热门的路线了。无论是“户外四大俗”中的骑行318,还是川藏线上鳞次栉比的越野赛(四姑娘山、汶川、贡嘎、稻城亚丁……)本身已经是中国人景观大道的318国道,辅以成熟的旅游接待能力,无论是骑行还是徒步,甚至是普通的露营和户外拓展等等,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都会是红利期。


川藏线-巴朗山垭口

长江沿岸的路线本该是中国最具自然特色的文化特色,然而却是“三横三纵”中最为缺失的一部分。在已知的山地户外赛事活动中,著名跑者于雷的“长江国际三峡越野赛”算是一个,宽一点,武汉马拉松也算是其中之一。三峡一带短期内未必有效,有野心的赛事公司不妨在这里放长线钓大鱼。


长江三峡

最有前景的户外细分行业

“三横三纵”是《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中实际操作性最强的亮点。然而《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不仅局限于地理层面,还有市场主体的提升:“到2020年,涌现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户外运动产品,培育一批具备执业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大量具备执业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指导员,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简单来讲,国家将培育和大力扶植哪些企业呢?户外装备生产公司,户外运动俱乐部,以及户外运动的从业者,其他的更多可能性归类为“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

赛事是核心

无论是哪一个户外行业的细分活动,目前来讲国内的山地户外市场还是以“赛事活动”为核心,因而有了针对赛事的装备生产商,针对赛事的媒体平台,以及以完成比赛为终极目标的俱乐部等等。而这也恰恰符合《规划》中关于“丰富赛事活动供给”的纲领:
“完善赛事体系……有机结合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赛事活动和大众赛事活动,积极推动全国赛事活动和地方赛事活动的有效衔接。    
培育特色活动。着力创意策划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山地户外运动主题赛会活动,打造以区域特色、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户外运动会和户外运动节……”
以国内越野跑赛事为例,据某体育媒体公司发布的《越野跑赛事发展概况分析报告》指出:

“来自杂志亚洲越野的数据,在中国境内,13年之前每年越野赛事不超过10场,14年开始数量上爆发,15年不完全数据73场。”而2016年的赛事数量继续呈指数级增长,不难揣在未来的两三年中,越野赛事继续爆发。
在林立的越野赛事中,打造、树立自己的赛事品牌,培养自己的赛事IP显得尤为重要。京城一带的“爱江山”系列赛事就是一个成长迅速的案例。
在众多高难度的越野跑赛事中,爱江山以“成长系列赛”的概念突出重围,主打增量市场,结果大受好评,也受到了投资界的关注,实现了“大型山地户外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
《规划》同时指出:“鼓励优势品牌企业海外并购,拓展国际市场。支持经营性户外运动俱乐部快速发展。鼓励各类中小微山地户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时下刚刚结束的MaXi-Race China江山100越野跑赛事,就源自法国MaXi-Race。以国际优秀赛事的组织理念和品牌,因地制宜地导入国内市场也是国家未来鼓励的方向。在开赛之前,概念先行,Maxi Race就已经赚足了不少越野跑爱好者的眼球。
同理,广为越野跑圈关注的,由成都双遗体育公司主办的“UTMB亚洲站”也正在紧密测线中。作为世界顶级越野跑赛事,UTMB十余年来的基础致使其口碑爆棚,参赛名额一票难求。UTMB亚洲就是由前UTMB赛事公司CEO雷米作为顾问,亲自勘探指导,辅以四川甘孜州贡嘎山区丰富的自然环境,希望做出一场有代表性的世界级赛事。
相信在未来几年内,“有特色的赛事IP”及“优秀的国际赛事品牌+国内丰富的山地户外资源”也是一个非常看好的户外赛事商业模式。
主打中高端国产装备市场

在《规划》中的第四大点“全面提升产业能级”中,也提到了户外装备的生产制造:

“大力推动山地户外运动装备制造向研发、设计、销售等高端环节发展,提高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健身休闲装备知名品牌。    

支持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山地户外产品研发中心,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体系。”

这点对于国产原创品牌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现阶段中低端国产户外品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很多品牌的口碑一向不为老驴们称道,而且国产原创户外品牌很难竞争到户外市场品牌的上游,但却形成了中低端产品占有市场主导地位的反差。究其根本,其实是“低端的户外装备产品”不具备“高端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造成的,而像拥有“高端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国产高端品牌数量寥寥。
最终导致国内国外产品市场的怪现象:国产低端产品占据户外产品的下游却口碑一般,国际户外产品占据市场上游销量却上不去。如果国内户外生产商重点在中端、高端产品发力(如GPS手表、中高端户外鞋服、眼镜等),在现有的政策扶植下,相信也是一块大蛋糕。
“互联网+”产品的深度挖掘

“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耀眼到让人无法忽略,《规划》里也在“全面提升产业能级”的专栏中重点提及:“大力支持山地户外运动O2O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健康群体的大数据,通过构建联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平台,支持山地户外运动的场地预订、向导预约、运动社交、运动品销售、运动康复等APP开发,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模式,丰富经营服务内容,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国内氛围浓厚的互联网创业环境,确实造就了一大批户外相关产业的互联网产品,跑步的APP悦跑圈,骑行的APP骑记,健身的KEEP,滑雪的APP滑雪助手都是户外运动领域和创投领域的翘楚。但是在“场地预订、向导预约、运动社交、运动品销售、运动康复”的产业闭环中,现有的互联网产品似乎还不够丰富。

举个例子,运动的多了,伤病自然也多,然而“运动伤病和康复”的市场仍然是一个缺口。在《透视,肌效能贴布掘金运动防护市场的背后》一文中,曾任KBSF集团总助和KBS服装品牌业务负责人,有着10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现为荷马运动联合创始人的作者王天潇说:

“在我本人对体育产业的市场研究中,我们认为运动监测-运动表现-运动损伤三大板块所产生的市场需求都将是体育产业中最值得挖掘的金矿。运动损伤的在运动后市场的运动康复领域之前,最有价值的就是运动防护市场。肌效能贴布在运动防护市场的商业成功,以及压缩衣在运动表现市场的成功,说明运动康复理疗的基础临床技术潜藏着大量的金矿没有得到释放。”

笔者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运动康复”也将是一个不错的战略思路。
未来几年中户外产业中最有前景的细分行业是什么?有特色的赛事品牌,以及“优秀的国际赛事品牌+国内丰富的山地户外资源”的商业模式;生产中端、高端户外装备的产品制造商;精专于健康大数据的互联网+产品,这些可能会是极具前景的细分行业。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里面还包含了更多细微的方案,建议户外运动及相关从业者们仔细研读。政府的文件虽然往往只是一个导向,但是往小了说可以启发创业者们的思路,作出战略部署的改变,往大了说可以左右一个产业的格局,它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前景无法让人忽视。
分享: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