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lobal/zh/ergo/why-ergonomic-chairs http://www./post/720546/ http://www./products/product-buy.cfm?group=FreedomTaskChairWithHeadrest 人体工学? 稍加留意,你经常可以在广告里发现这么一句:产品设计符合人体工学——那么问题来了,符合的是什么人体工学?哪个机构、哪本书、哪位设计师或科学家定制的规范?深究下去,往往没有下文。 仔细搜寻一番,我们可以知道人体工学其实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一个概念,人体工学很早很早以前便已出现,但作为一个学科,到了20世纪的美国才逐渐形成。 人体工学的全称是人体工程学,在专业领域一般不用这词。它的洋名字有Ergonomics、Human Engineering等等 ,中文翻译有人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等等 。国内外都有研究机构(各种学会、协会),大学也开设了相关专业,文献、教材随便一搜就能找到。 本文就搜集到的一些文献资料,着眼于人体工学椅,提出几个问题、做一些讨论,最不济也能成为一个索引,方便大家将来参考。 人体工学椅? 人的身体进化到现在,和泥腿子原始人相比,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也从来没考虑到如今我们会没日没夜的坐在电脑前。光着屁股在草原上追野猪,才是我们身体最适应的状态。但是对于写着文章的我,和看着屏幕的你们,久坐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位学者就座椅的设计问题进行过系统科学的研究,资料和设计大量出现。到了七十年代,人体工学已经成为设计圈里的时尚,八十年代出现了研发的热潮。科学家的试验研究、设计师的天马行空接二连三的在厂商手里变成现实,虽然研究在制造中被不同程度简化,但依然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椅子出现,所以我们从这时候讲起。 1964年,芬兰的YRJO·KUKKAPURO(约里奥·库卡波罗)设计了 Karuselli(卡路赛利) 椅。库卡波罗是人体工学椅设计中祖师级的人物,可这款 Karuselli 以现在的眼光看,并不怎么“人体工学”。但是玻璃钢的使用,双曲面的设计,钢制弹簧和塑料调节器组成的可摇摆结构,在当时是创新之举。 Fysio 是库卡波罗1978年的作品,腰部有很明显的曲线,加入了头枕,已经很像现在市面上的人体工学椅。 上世纪七十年代,挪威的Stokke公司(斯托克)推出 Balans 系列座椅,包括座椅和凳子两种产品。此系列主要特点是可前后摇摆和膝靠的加入,人称二十世纪最激进的座椅设计。 1976年Herman Miller(赫曼 米勒)公司和William Stumpf合作推出了Ergon Chair,这款椅子的特点是定型海绵的运用。虽然专家们并不怎么认可这把椅子,但它将人体工学带入大众视野,也让Herman Miller打响了名头。 1987年 ,德国的几位科学家提出双背座椅的理论,现在韩国和国内一些厂商在做。 1989年,Congleton等人推出了ab椅。ab椅是为工业界的技师设计的座椅,特点是可360度调节的圆柱形椅背,以适应伏案和挺立两种状态。 1990年,Jalkanen推出了马鞍椅。马鞍椅依循的理论是身体与腿部呈135为最佳工作姿势。坐垫前倾,腿部下垂,迫使身体挺立起来,脊柱呈自然弯曲。 1980 年代,人体工学越来越火,厂商将能想到的功能设计都一股脑加在椅子上,造成一张椅子有十多个调整装置,进而出现使用者不会操作、很少调节的问题。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座椅的调节方式逐渐从手动调节变为自动+手动调节。 国内知名度暴高的 Herman Miller Aeron系列在1994年推出,设计师是Don Chadwick 和 Bill Stumpf 。主要的特点是有大、中、小三种尺寸可选,椅面采用聚酯纤维网,创新的Pellicle悬浮系统。其他的特点诸如 PosterFit设计、Kinemat倾仰功能、瀑布形的椅面前部也是值得称道的地方。 Herman Miller另一款知名产品是后来的Embody,设计师是William Stumpf,他在2006年逝世后由Jeff Weber接手,最终于2008年在科隆展上推出。主要特点是背面类似脊椎的造型和量体支撑结构,能够根据体型、动作、坐姿自动进行调整。 美国的Haworth(海沃氏)公司的X99系列和ZODY也是经典产品,X99系列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个自动调节的自由前倾片。 1999年,Humanscale公司联合Niels Diffrient推出Freedom自由椅。Niels Diffrient是另外一位宗师级人物,他花了四十年的时间为设计师编了一本测试人体运动和尺寸的书。诸如将气压杆加入办公椅,动态倾仰设计,前倾式结构等现在很普遍的设计都是由他提出的。Freedom就是一款可以根据坐姿自动调节的座椅,包括动态式头靠、双轴点椅背、同步可调式扶手、凝胶椅面,智慧型机构等部件。 2000年, Steelcase (世楷)公司联合设计机构 IDEO推出Leap椅。特点是仿真靠背,也是自动调节技术的一种,其外露的背部支架及所采用的相关技术使得椅子能配合使用者的坐姿改变而有所调整。 2006年日本ITOKI(伊藤喜)公司推出的Spina系列,特点是被动座椅滑动系统(PSS)和主动腰部支撑系统(ALS)。 日本的okamura(冈村)和意大利设计Giugiaro(乔治亚罗)合作推出Contessa,它和embody一起出现在老罗的招聘文书中。主要特点是头枕有三个调整装置,腰托可上下、前后调节。 2009年,美国的Knoll(诺尔)公司推出Generation by Knoll,由新西兰 Formway Design 公司设计,特点是采用杜邦高性能热塑性塑料的无框架弹性背网,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可随人体姿态变化随意弯曲。 同一年,Humanscale公司推出Diffrient设计的World Chair。最大特点是轻质框架和网质靠背,斜靠在上面不利用机械装置就可提供自动、平衡的支撑。号称是目前最容易使用及操作的椅子,换个说法就是可调装置少,只支持坐垫和扶手高度调节。 人体工学椅市场 如上所述,美国有Herman Miller、Humanscale、Steelcase、Haworth、Hon、Knoll 等,日本有 Okamura(冈村)和 ITOKI(伊藤喜)等。 台湾有震旦AURORA和联友ergonor,联友在大陆企业渠道走得好,江湖传言的豆瓣、腾讯、当当标配。这个厂商很有意思,在台湾叫专友,在广州成立一个公司叫联友,又在中山成立了一个公司叫保友,不把人搞晕不罢休。 大陆的人体工学椅厂商也不少,设计和功能大同小异,看到前面的“Ergonomics”,有没有模糊记起起国内论坛里各种 “ergo” 开头的人体工学椅品牌,这里就不列举了。此外,作为性价比狂魔的宜家,也有多款具备人体工学特点的椅子可供选择。 哪把最好?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问,到底哪把是最好的人体工学椅?答案是没有,尽管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但人体工学椅这个词却原来越让人迷惑。人体工学复杂、变量多,涉及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还有年轻多样尚未大一统的心理学,要一下弄清楚,简直是要人命。 现在始终没有有效的标准去界定一把椅子到底是否属于人体工学的范畴,同样也没有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方式去判断一把椅子有多成功。所以,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把公认的理想的人体工学椅。 姿势很重要 椅子的功能是有限的,再合理的曲面设计、再精妙的装置遇上扭曲的姿势都会一败涂地。椅子是用来坐的,坐姿不对会带来身体的问题。小编不敢妄言病理,但从收集的言论和资料来看,长期采用不自然的坐姿轻则腰部、颈部、臀部、肩部酸痛,相关肌肉劳损,重则患上椎间盘突出、颈椎曲度改变等症。 人的脊椎有三个自然弯曲: 有资料称自然的姿势是“腰椎轻微前突,呈自然弯曲,最合适的压力分布于各脊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上,并将最适当、最均匀的静负荷量分布于所附着的肌肉组织上”——这当然是理想化的状态,其中的多个“最字”充分说明了此事的难度。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个范围,不是精准的刻度。而自然坐姿的关键的是保持腰椎的自然前凸,因为脊椎是一个整体,躯干前倾的姿势会使腰椎其向后弯曲,进而影响胸椎和颈椎的正常曲度。 站姿和坐姿状态下脊椎的状态: 大腿与身体之间的角度是坐姿研究的重点,有的广告营销材料里推荐采用九十度,但微软给出的是90-100度,相关文献中有说115度的,也有说100到135度的。 总之,大部分资料都认为不应该是挺立的90度。因为这样的坐姿会让脊柱产生很大的扭曲力,上半身的体重对其下半身腰椎骨也有不良作用。 微软的人体工学建议: 不过,即便是自然的姿势,依然需要定时休息。因为人体的坐姿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对于常年是坐姿、工作在8小时左右的人,任何一种座椅都不可能被认为是完美的。都说到这份上了,还不赶紧起身活动一下,打打同事、逗逗妹纸。 再回到椅子 如上面所说,自然的姿势就是腰椎轻微前突、呈自然弯曲的状态。普通的工作座椅上靠背的使用反而让脊柱处于腰椎后突的状态,一把好的人体工学椅对不良坐姿应该具有一定强制矫正作用,并让人更容易保持自然的姿势。 所以在人体工学椅的各项设计中,椅背的功能、设计和腰部承托装置最为关键。多观察几个人体工学椅,很容易发现椅背的底部通常是是后凹的,腰托部分通常是前凸的。因为椅面无论是平直的,还是向后弯曲的,都不利于维持轻前屈的状态。 那么,长期用人体工学椅,换其他椅子会不会感觉不对?从网上收集的评论来看,确实会,但使用任何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最后 总结一遍就是:人体工学椅的作用是有限的,定时休息、保持自然姿势、多运动比椅子更为重要。目前没有公认的理想的人体工学椅,但一把好的人体工学椅能够帮助你更容易的保持腰椎的轻微前突,维持脊椎自然的弯曲,进而减少长时间坐姿的危害。 至于有没有必要花高价去买一把人体工学椅?其实还是看生活态度和三观,引用一句话:判断椅子好坏相当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坐在上面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后,你能轻松站起来而不是一副快死的样子。” 受限于能力,加之多篇资料需要阅读和判断,文章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最后变得很浅显,还望各位见谅。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站立式办公逐渐流行,纠结于座椅的朋友不妨一试。 参考资料: 《办公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办公椅设计研究与办公人员的职业健康》 《办公椅中的人体工程学原理》 《基于维持健康坐姿的工作椅设计研究》 《坐姿理论与座椅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办公椅人体工学分析》 《基于人因工程学理念的座椅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探索完美办公椅》 以及上述各品牌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