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们严肃点,单纯谈谈【肌张力障碍】

 xyf4345 2016-12-09

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肌张力障碍又称肌紧张异常、肌紧张不全,是因主动肌与拮抗肌不协调收缩或者过度收缩引起,以异常动作和姿势改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肌张力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张力障碍分为两类: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肌张力障碍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仅有临床上异常的表现,却没有已知病因或其他遗传变异性疾病,而由环境因素、各种疾病继发性中枢神经损害等引起的肌张力障碍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今天,小赫将严肃的介绍一下什么是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没错,就是这么严肃。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又称症状性肌张力障碍,发病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内科疾病。

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相同,以异常的肌肉收缩为特点,表现为全身骨骼肌的主动肌和拮抗肌运动不协调,肌肉间歇性持续收缩,可造成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的扭转姿势,且异常姿势不自主的缓慢变换,可在某一姿势固定一段时间,接着变为另一种异常的姿势,扭转反复出现,形似蚯蚓蠕动,其中扭曲是肌张力障碍与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扭转性痉挛

常累及颈部、四肢、躯干甚至全身,如眼睑痉挛、颅面部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及书写痉挛等,在焦虑状态、情绪激动时均可加重,而在安静、放松时可以减轻,深度睡眠时可以消失,但严重的患者甚至在安静时也会出现异常的肌肉活动。

发病原因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大致可分为4类:

①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是一组遗传性肌病,包括如多巴胺反应型肌张力障碍、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和快速起病的肌张力障碍。

②遗传退行性疾病导致的肌张力障碍,常有脑部基底核区神经元代谢异常,伴退行性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基底核区阳性发现。

③获得性病因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可因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感染、肿瘤及接触药物或毒物导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长期服药后出现者称为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或迟发性运动异常,停药后可消失,但部分为不可逆。

④病因不明,如与帕金森病或帕金森性叠加相关的肌张力障碍。

早期传统研究结果显示,肌张力障碍脑损伤影像学检查病变多为于基底核部特别是苍白球区域。

尽管肌张力障碍发病和基底核病变关系密切,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临床许多肌张力障碍患者中并无基底核损伤的直接证据,或基底核损伤的患者中无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这些现象均提示基底核损伤并不是肌张力障碍发病的决定性因素,大脑中其他神经核团在其发病中同样有决定性作用。

概而言之,中枢神经不同部位损伤可引起各样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偏身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和基底核损伤相关,手肌张力障碍往往多由丘脑病变引起,而小脑/脑干损伤常导致轴向型肌张力障碍发生。

治疗原则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和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方法大体一致,临床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症状,以减少痉挛次数和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异常运动、阻止肌肉关节的挛缩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

对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的局部性痉挛患者可选择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外科手术治疗,如周围神经根切断术。

目前几乎所有具有中枢神经作用的药物(如多巴胺能、抗胆碱能、巴氯芬、苯二氮卓类、多巴胺拮抗剂、多巴胺耗竭剂等)都被用作治疗肌张力障碍,然而治疗效果不尽如意或伴有严重不良反应

目前肉毒毒素仍是治疗眼睑痉挛、斜颈、喉肌痉挛及其他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线药物,但在全身型肌张力障碍的扭转痉挛中仅能部分改善症状,且反复注射疗效维持时间缩短。

选择性周围神经肌肉切断术主要用于治疗继发性局灶肌张力障碍,可定向切除眼睑痉挛和斜颈的病变肌肉或外周支配神经,缓解肌肉痉挛,其手术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毁损术,巴氯芬泵植入,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和外周神经手术等。

但手术易引起颈部肌肉无力吞咽困难,目前临床应用已逐步被局部注射肉毒毒素所替代。

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疗法和传统康复具有非侵袭、无创性特点,可作为药物和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采用。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反馈仪将异常模式放大反馈给受试者,然后通过自身主观努力学会有意识控制调整自身生理、心理,改变异常模式,从而达到减轻症状、帮助肌张力障碍患者控制异常姿势产生。

Bobath法属于神经发育学疗法,通过控制关键点、刺激本体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协调和自主运动的整合,可抑制异常姿势形成。

经颅磁刺激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原理是通过时变磁场感应产生继发电流,从而刺激相应的大脑神经单元,即可引起暂时性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

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对于缓解肌张力障碍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肝、脾、肾,治以滋阴熄风、益气养血之法。

以健脾柔肝、养血润津通便之法治疗扭转痉挛,方用白芍、甘草酸苷化阴,丹参养血活血,僵蚕熄风止痉,伸筋草舒筋活络配伍大黄、杏仁、白术、枳壳以达濡润筋脉解除痉挛之功效。

针刺攒竹、头维、瞳子髎、前顶、风池、水沟、地仓、中渚、外关、合谷穴配合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Meige综合征,能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以熄风止痉、醒神开窍为治法取人中、风府、后溪为主穴配以华佗夹脊、上廉泉、肩髃、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治疗扭转痉挛综合征能取得较满意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肌张力障碍,两法可相互取长补短,降低西药的用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增强疗效,延缓病程,易于被患者接受,依从性高。

可在发病初期先用A型肉毒毒素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控制临床症状,后期配合中药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服,每日1剂,针刺中渚、三间、列缺、内庭、太冲,得气后留针30min,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