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 科学家为了寻找假想中的暗物质可谓挠破了头。这种占宇宙能量密度四分之一、占宇宙质量总和90%的神秘物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通过其引力产生的效应,间接地进行研究。 所幸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光线在经过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于是宇宙中只要哪里有质量存在,哪里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枚放大镜。 “宇宙学剪切”效应就是这样一枚放大镜,它存在于大尺度上,是一种弱引力透镜。尽管非常微弱,但天文学家仍然可以通过大范围深空巡天,来获取足够强的信号,了解物质和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 最近,在德国波恩阿格兰德天文研究所的Hendrik Hildebrandt和荷兰莱顿天文台的Massimo Viola领导下,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运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巡天望远镜,观测了总面积相当于2200个满月、内含星系数量达1500万个的五片天区。他们在新型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研究了存在于这些天区内的宇宙学剪切效应,结果出人意料。 普朗克卫星是一颗先进的宇宙探测卫星,能够获取宇宙的许多基本参数。但是KiDS团队对宇宙物质团块化程度的分析结果,要明显低于前者获得的数据。也就是说,宇宙蛛网暗物质的团块化程度,要低于预期;暗物质在大尺度宇宙中的分布更加均匀和光滑。 这一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对宇宙学的发展而言是有启发性的。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宇宙学家也许需要反思将近140亿年的宇宙演化史,甚至于重新构想宇宙各部分的演化过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smoscape 也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