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小看小瓷片:既可当“老师” 也可把玩升值

 天宇楼33 2016-12-09

收藏虽无捷径,但给您一点点建议或参考,也许可让您少走些弯道!





推荐关注:

推荐关注:收藏类精彩公众号(点击进入)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美收藏


对于瓷房子的价值网上争论热烈,但吸引我们关注的是:原先按车卖的古瓷片,近几年价格飞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价值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的一个字,这样的瓷片也能卖个1000块钱。



        但并非所有的古瓷片都有收藏价值。瓷片数量太多,其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只有稀缺的瓷片才有升值的空间。

瓷片收藏开始被关注


       中国的制瓷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瓷器烧制、贸易运输,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几年前,即使是古瓷片,价格都是非常低的。所以2012年的时候,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窑瓷片在澳门拍出了2875万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听说近几年古瓷片的价格一直都在涨,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


古瓷片的收藏之前一直是不受重视的,会收藏古瓷片的人,除了少数的发烧友,很多人只是收藏原器的时候顺手牵羊,更多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出于教学或科研的目的去收集瓷片。


2002年的时候,当时古瓷片的价格非常低,明代官窑的瓷片一件也就几十块钱,现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就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一个字的一片瓷也能卖1000块钱。



       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钧瓷瓷片的价格是不是就是最贵的?


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说的是钧瓷的稀有,而不是钧瓷的价值。北宋的时候,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除非得到皇帝的赏赐。所以达官贵人都以拥有钧瓷为荣,是一种炫富的心态,说的并不是钧瓷在当时的价格标准。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部落



现在的人为什么会收藏古瓷片,很大一个原因是瓷器的价格不断攀高,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经济承担范围。而一片古瓷片的价格即使是现在涨起来了,最贵的也就1万多块钱,非常稀少的十多万元,更普遍的都是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一般的收藏爱好者还能买得起。



现在很多当地的农民漫山遍野地在挖瓷片,市场教会了他们什么样的瓷片更有价值。经过商人一倒手,比较稀少的瓷片价格又被抬高了几倍。


古瓷片能破译当时重要的烧制信息


       宋官瓷的制作是出了名困难复杂的,每件作品须经72道工序方能完成,合格率仅为百分之一左右。好的精品专供皇帝本人和宫廷使用,差的制品一律销毁,不得流入民间。宋代灭亡后,这种绝技便失传了。



       所以玩古瓷片的有两种人,专家和民间的玩法是不一样的。我看到一块好瓷片的激动,是完全不亚于看到一个原器的,因为我看到了比原器更重要的价值。如果是一件原器,我们是无法清楚地看到它内里的胎质、釉色等,而一片古瓷片却能给我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通过现代测试手段,就能知道瓷土产自哪个山脉,能够看到它的元素组成、质感肌理、微观结构及制作工艺等等,这给了我们很多第一手材料,是判断古陶瓷烧造窑口的重要证据。研究陶瓷多年来,瓷片标本一直都是我的第一手材料。




只要有瓷片标本,历朝历代的古陶瓷都能被“还原克隆”出来?

原则上说是没错的。比如拿到1/4片的古瓷碗片,在电脑上用三维技术就能还原出一件完整的瓷器造型,检测瓷片则能破译出当年烧制的很多重要信息。当然,“还原克隆古陶瓷”,还需要掌握高超的学术造诣和陶瓷技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