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雪岩发迹之谜:白手起家到红顶商人

 环游世界的猪 2016-12-09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给大家讲了山西票号,如何在百年内做到几乎无一贪污腐败,和它的制度创新以及对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是分不开的。说起票号,可能大家很容易想起另一个类似的机构——钱庄。原因很简单,就像票号因为《乔家大院》而知名一样,钱庄也通过另一个人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谁呢?胡雪岩。


胡雪岩的传记是中国企业家传记中卖的最多的,加上很多小说、影视作品的演绎,大家对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印象很深。清朝时有 “北票号南钱庄”之说,有点类似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北乔峰南慕容”,票号由晋商把控,钱庄主要是徽商、浙商把控。


胡雪岩发迹的标志是阜康钱庄的崛起,而他破产的标志也是阜康钱庄的倒闭,所以阜康钱庄与胡雪岩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的故事就从胡雪岩的发迹说起。


发迹


关于胡雪岩的发迹和阜康钱庄的由来,大家熟悉的故事是这样的:


胡雪岩,安徽绩溪人,从小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父亲是一个读过些书的乡村名士,但在胡雪岩12岁的时候逝世了,后来进了阜康钱庄做学徒,钱庄主人膝下无子,看胡雪岩勤敏有胆识,就在去世时,把钱庄留给了胡雪岩。


另外一种说法更具戏剧性。说胡雪岩在亲戚的推荐下,先是去了杭州的“信和钱庄”当学徒,聪明能干,3年期满就成了钱庄里的得力伙计,而就在做学徒的时候,胡雪岩结识了一个落魄文人叫王有龄,慧眼识珠认为王有龄非一般之才,所以私自将钱庄500两银子借给了王有龄,胡雪岩甚至因此被钱庄给开除,丢了饭碗,后来王有龄发达了,先是在海运局坐办,后来升为湖州知府,一直当到浙江巡抚,为报知遇之恩,对胡雪岩涌泉相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就是在王有龄任职海运局期间,借支官银20万两在上海开办的。这是第二种说法。


但其实关于胡雪岩的发迹,史料极少,以上两种说法都没有史料佐证,基本都是后人演绎。但胡雪岩阜康钱庄的生意背后,的确有两座大山,一个是王有龄,一个是左宗棠。


得力王有龄


王有龄在任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发展迅速。据说阜康钱庄成立后,胡雪岩利用官场关系,第一件事情就是免费为一些官太太官小姐开设户头,在每个户头里存入20两白银赠送给她们,这招很见效,太太小姐们得了便宜自然要回馈,以后大家就把钱都存入阜康钱庄;如此形成连环效应,大家看到官家都把银子存在胡雪岩那,就知道阜康钱庄有官方背景,更值得信赖,于是更多的人把钱存在阜康钱庄,胡雪岩这笔投资很划算。


再加上当时正处太平天国战事期间,江浙一带的富家子弟到上海避难,很多都把钱存在阜康钱庄,胡雪岩因此拥有了大量的存款,利用这些钱做投资,每年收益颇丰,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以说,阜康钱庄能起来,和王有龄有直接关系。


背靠左宗棠


为什么后来又攀上左宗棠呢?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


1860年,当时太平军已经攻打到杭州,势已危急,王有龄临危受命任浙江巡抚,召集大家讨论抗敌之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时胡雪岩就自告奋勇出钱买粮,不成想等胡雪岩从上海买完粮食回来,杭州城已经被围,王有龄战死,没办法,胡雪岩只能返回上海将粮食变卖,后来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接受烂摊子,军饷不够用,正一筹莫展,胡雪岩雪中送炭,送来二十万石大米赠送左宗棠,左宗棠感激不尽,对胡雪岩赏识重用。1864年杭州拿下来以后,清军将领抢到上百万辆银子都存在阜康钱庄,此后胡雪岩更是包揽了左宗棠几乎所有政府订单,左宗棠甚至“密保”胡雪岩加官,胡雪岩因此意外获得“二品布政使”头衔,可戴红顶子,穿黄马褂,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红顶商人”。


左宗棠为什么如此看重胡雪岩,因为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典型的体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事中。这场战争耗资巨大,但一方面中央财政缺口,无力支撑,另一方面民间筹款艰难,杯水车薪。左宗棠唯一的依靠就是胡雪岩,当时胡雪岩就问左宗棠:你这一年打仗要多少钱?左宗棠掰掰指头说:一年350多万两吧!胡雪岩一脸懵那啥,自己的钱庄哪有那么多钱?最后没办法,只能由胡雪岩出面,找外国银行借。找谁呢?汇丰银行,最后联合其他一些银行组成一个财团,集体贷款。为什么外国银行愿意贷款呢?一个是胡雪岩的名声在外,再加上海关税担保,总督、巡抚及海关税务司背书;另一个是高利息,年化最低9.75%,最高18%,比平常利息要高一到两倍。比如1878年借了650万两,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如此高的利息,拿什么还呢?主要是各省的协饷,每年协饷一到,清政府就将钱送给胡雪岩以备还款。就这样,胡雪岩充当中介人,先后六次帮助左宗棠累计借款1800多万两白银,对战事的成功起到了巨大支撑。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胡雪岩也不忘从中谋取私利——利息灌水。比如1877年借款胡雪岩与外商商定的利息为10%,但是回头报给清政府那边是15%,这等于凭空就赚了5%的差价。胡雪岩的财力也因此进一步扩张,但也因此为后来被抄家埋下了祸根。


八个坛子七个盖


除钱庄外,胡雪岩借助官方势力,还经营中药、丝茶、典当业务,生意的盘子很大。比如王有龄在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就通过王有龄的关系刚起了两桩生意:一个是开丝行。江浙一带是当时中国传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方,胡雪岩的生意就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起了丝行。怎么做呢?就是胡雪岩用拿着湖州的财政公款去扶助农民养蚕,然后就地收购,运到杭州、上海,等地卖出变现,最后再上交,而且,胡雪岩拿这个钱来经营是不需要付任何利息的。
另一个是办药店,说服当时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当时王有龄经常要筹办解运漕粮的事,运粮需要大量的人员,胡雪岩借此机会,给各路运粮人员供药,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乃至后来创办鼎鼎大名的胡庆余堂。为什么要搞这么多产业呢?用胡雪岩自己的话说,“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会做生意”。


然而,众所周知,胡雪岩的结局非常凄惨。命运倏忽转折,30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乃至“身败名裂”,最终郁郁而终。而胡雪岩破产的标志就是阜康钱庄的倒闭。那么,阜康钱庄到底是怎么倒掉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