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郁梦魇

 369蓝田书院 2016-12-09

作者:李士懋

编辑:李邦源



火郁梦魇


刘某,女,43岁。

 

1992年3月14日初诊:寐差梦魇,心烦头昏,胸闷口渴,时恶寒,痛经,已有年余。脉沉数,寸旺,尺涩,舌红苔黄腻。


证属:湿遏热伏,熏蒸于上,血瘀于下。

法宜:透达郁热,化湿行血。

方宗:升降散加利湿活血之品。


僵蚕12g,蝉蜕5g,姜黄9g

连翘15g,栀子9g,豆豉12g

茵陈18g,滑石15g,藿香12g

生蒲黄10g,炒五灵脂12g


1992年3月25日:上方共服10剂。寐已可,梦魇未作,上症已不著。少腹冷痛、乳胀痛,腰痛,经欲行。脉弦略数,寸已不大,尺尚涩,舌已可。


证属:郁热未清,气血不畅。

法宜:行气活血。


炒五灵脂12g,生蒲黄10g,桃仁10g

红花10g,川芎8g,当归12g

柴胡8g,橘叶9g,延胡索10g

乌药8g,丹皮12g


5剂,水煎服。


按:脉沉而数,沉主气滞,数主热,又兼苔黄腻,知为湿热郁遏,热郁于内。湿热上熏而寸旺,心烦头昏;痹阻于胸则胸痞,心气翕阖不利而梦魇,心神不安而寐差,津液不布而口渴。时恶寒者,乃阳郁不达,外失阳之温煦而恶寒。尺涩者,乃血泣,故痛经。法宜化湿,清透郁热,佐以活血。


二诊,脉弦略数,寸已平,尺尚涩,腻苔已退,知湿已化,郁热已透。然尺尚涩,且经前腹痛、乳胀、腰痛,知气血瘀滞胞宫。气滞血瘀,阳气不达,致小腹冷。


俗皆以痛经时小腹冷为胞寒。这种寒冷感觉可轻可重,重者如冰;冷时亦喜按,热敷亦可缓解。往往将这种冷痛、喜暖、喜按断虚寒证,而予温补,实则未必妥当。阳虚者固可寒,然邪滞者,阳气不得外达,亦可寒。火郁、湿热、瘀热、郁闭者,皆可令少腹寒痛。其分别之关键在脉,沉而有力者为邪阻,沉而无力者为正虚。此例尺沉涩有力,属气滞血瘀,阻遏阳气乃寒痛,故以行气活血为治。


摘自《中医临证一得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