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饱了血糖就高?这有办法帮你解决!

 静雅轩345 2016-12-09


导语


45岁的李女士查出2型糖尿病后,毫不迟疑地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法控制糖尿病。因为她体型偏胖,食量也比较大,自从有了糖尿病后,不敢多吃东西,经常挨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李女士多次摸索与尝试,却只得到两种结果:挨饿保持血糖正常,或者吃饱后等待餐后血糖超标。在矛盾纠结中生活了两个月后,李女士走进了营养门诊。

为什么会饥饿

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内,才能像汽油进入汽车发动机一样产生能量。患2型糖尿病后,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内, 血糖虽然升高,但细胞内却缺乏糖,由此出现细胞饥饿,即产生饥饿感。


还有一种饥饿感就是因为发生了低血糖。一般来说,健康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血糖刺激了负责饥饿和饱感的神经中枢——下丘脑, 使人产生饱感。如果血糖降低,下丘脑得不到足够营养,就会产生饥饿感。


针对李女士经常饥饿的现象, 她需要在出现饥饿现象时监测血糖,看血糖高还是低,然后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果是低血糖引起的饥饿感,即刻进食即可缓解。如果是高血糖引起的饥饿感,就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及饮食方法。


两招赶走饥饿感

第一招:如果李女士是血糖高导致的饥饿感,就需要多食用饱腹感好的食物。所谓饱腹感,指人们在吃饭之后,会产生饱感,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想继续进食的状态。多食用饱腹感强的食物,就不容易饥饿。低脂肪、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具有最强的饱腹感,同时它们的营养价值也最高。豆类和粗粮具有良好的饱腹感,最好的低能量餐前饱腹食物是酸奶、牛奶和豆浆。


第二招:临床证明,在主餐前30分钟进食1份营养丰富且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可以稳定血糖、增加饱腹感及减少食量,在餐后及当天随后的时间里降低血糖释放,以抵消多余的脂肪储存,也称第二餐效应。


有研究证实,第二餐效应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同样存在,餐前摄入葡萄糖类物质能够促进肠促胰岛激素GLP-1 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 的分泌,明显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临床上,针对经常出现饥饿的糖尿病患者,推荐餐前食用糖尿病专用营养粉(如益力佳SR),这类食品含有天然而均衡的营养成分, 其中独特的高品质来源蛋白质、缓释的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等既可增加饱腹感,又可降低总的能量摄入,平衡餐后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对于有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功能紊乱、高龄、迫切需要改善营养状况等情况时,尤其餐前食用低升糖指数的糖尿病专用营养粉来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


为帮助李女士控制体重,克服饥饿感,降餐后血糖,建议餐前30 分钟食用3勺益力佳SR。


降餐后血糖,需多管齐下

李女士除上述饮食调整措施外,还需要均衡饮食。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按照 1、2、3、4、5、6、7口诀安排一日三餐:每天1 斤蔬菜; 每餐2 两主食;每天不超过3 汤匙植物油;每天4 两水果; 每天5 份蛋白质,包括1 两鱼、1 两肉、1 个鸡蛋、1 袋奶制品和1 份豆制品;每天不超过6克盐; 每天不少于7 杯水。


控制糖尿病, 离不开运动。李女士虽然每天有一定的体力活动量,但运动强度不够,还需要加强运动。建议按照1、3、5、7的原则运动:餐后1 小时以后运动, 餐后活动30分钟,每周至少活动5 次, 运动中脉搏不超过(170-年龄)次/分。


针对李女士的情况,如果按上述措施调整后血糖还是控制不好, 就需要加服控糖的药物。1 个月后,李女士来复诊时,人变得稍苗条了一些,精神头儿也好了,关键是餐后血糖变得平稳了,也不容易饥饿了,可以不用加服控糖的药物治疗。


“糖友”朋友们,要想让你的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变得更有效,可以请营养师帮你想想办法!


作者:陈伟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