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日常的养生保健中都有一定的关于维生素的知识,许多人更是注重维生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必要性。笔者也经常碰到许多人会每日服用一些维生素或含维生素的保健品以期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也经常碰到来询问应该服用何种维生素以及如何选用维生素的人们。经过交谈,笔者发现人们对于维生素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于合理选用维生素还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盲目选用维生素的现象。为了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维生素,合理选用维生素,特向大家介绍维生素中的学问。 何谓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含量不足,所以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在生理功能上也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料,更不是体内能量的来源。然而维生素对调节物质代谢过程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知许多维生素参与辅酶的组成,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因为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不同,缺乏不同的维生素可以发生不同的疾病,此类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病。 2 维生素的发现历程 一百多年前的冬天,欧洲大陆白雪皑皑。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实验室里,年轻的研究生鲁宁正在用老鼠开展一项营养实验。他把相同品种的老鼠分成两组。第一组老鼠饲喂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食物,比如稻谷;第二组老鼠饲喂的是经过精制或提纯的食物,比如精白大米。照流行观点,后者应比前者长得更快、更健壮。但是实验结果却完全相反,吃粗粮的老鼠健康活泼,繁殖后代,而吃精制食品的老鼠却无精打采,四肢无力,几周后陆续死去。鲁宁日后又进行了几次相同的实验,但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为此,鲁宁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深夜,鲁宁一边观察着两组实验老鼠,一边思考,无意中他将牛奶泼在了第二组老鼠的笼内。第二天当他回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第二组笼内的老鼠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地死去,反而显示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反复对比实验后。鲁宁在瑞士一家杂志上发表论文认为精制的食物反而比普通食物营养差,而牛奶中含有生命所必须的要素,这就是维生素,生物缺乏了它就会死亡。这是最早的有关维生素作用的动物实验报告。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2600年就发现如果只吃精白米就会导致以消瘦和下肢麻木为特征的脚气病。 公元13世纪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大量的士兵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倒下于牙龈坏疽、掉牙、腿疼之坏血病。1497年葡萄牙船围绕好望角航行,途中160个船员有100个因坏血病丧生。 当1535年卡特尔的船员们倍受坏血病折磨时,他们从印第安人那儿学到喝桧树叶的煎汁可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许多生命垂危的病员因此死里逃生。1601年詹姆斯·兰卡斯特在远洋航船上采用桔子及柠檬作为抗坏血病剂,结果获得成功。1882年日本海军医务总监高本兼宽发现在精米中加入麦麸,副食品中加入牛奶、肉类可防治脚气病等。越来越多的事实使全世界的科学家认识到一些微量的但对生命至关重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的重要性。于是波兰生化学家冯克在公元1912年提出了“维生素假说”,标志着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纪元。 3 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 人体主要依靠食物供给维生素,缺乏维生素可引起机体代谢失调,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摄取不足:膳食调配不合理或有偏食习惯、长期食欲不良等都会造成维生素摄取不足;另外食物的贮存及烹饪方法不当也可引起维生素大量破坏或丢失。 2.吸收障碍:即使食入足量的维生素,如果吸收障碍,也会引起维生素的缺乏。如长期腹泻、肝胆系统疾病等均易造成某些维生素缺乏。 3.机体需要量增加而未注意补充:生长期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重体力劳动者、长期高热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等都对某些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此时必须额外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否则易导致维生素的缺乏。 4.服用某些药物:肠道细菌是人体某些维生素来源之一,包括维生素K、维生素B6、泛酸、叶酸等。长期服用抗菌药,会使肠道菌生长受抑,从而引起这些维生素的缺乏。另外有些药物是维生素的拮抗剂,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与维生素PP(烟酰胺)拮抗,长期使用会引起维生素PP的不足。 5.其它:某些特异性缺陷也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病,如缺乏内因子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慢性肝、肾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不足等。 4 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差异极大,通常按溶解性质不同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和脂溶性(维生素A、D、K、E等)两大类。 (一)水溶性维生素 它们的共同特性是:易溶于水,容易随尿排出,在体内不易贮存,故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1.维生素C (1)化学本质与性质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碳的多羟基化合物,它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剂破坏。 (2)作用及缺乏病 ① 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如缺少维生素C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破裂出血,牙龈肿胀以及牙齿松动,骨骼脆弱易折断,创伤时伤口不易愈合等现象,这些症状统称为坏血病。故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病维生素。维生素C可参与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如维生素C缺乏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增多。维生素C还参与体内一些神经递质的合成。 ②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能保护体内一些酶的巯基处在还原状态,从而保持其活性,起到保护细胞膜的作用。维生素C还能促进抗体生成,提高机体抵抗力。还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如维生素C缺乏时易发生贫血。维生素C还能清除自由基,并保护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免遭氧化而损伤。 ③维生素C能增加淋巴细胞的生成,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免疫力,抑制消化时亚硝胺的形成,加之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故认为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抗肿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 日常生活中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容易瘀血、皮肤干燥、脱屑等征兆;贫血;成长迟缓,骨骼形成不全;长期过度缺乏可能导致心脏病等。对于下列人群需注意补充维生素C:感觉压力沉重者;抽烟、酗酒者;肉食者,不爱吃水果者;经常感冒着;有便秘症状者;惯性服用避孕药、抗生素、阿司匹林及类固醇者;怀孕或哺乳妇女等。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及绿叶蔬菜中,尤以猕猴桃、山楂、桔子、鲜枣、番茄、辣椒等含量丰富。各种豆芽菜类也是维生素C的极好来源。缺乏维生素C时可给予水果及新鲜蔬菜使症状缓解、治愈。从1928年匈牙利科学家首次从牛肾上腺、柑橘和甘蓝叶中离析出维生素C到1933年人工正式合成维生素C,从此各国纷纷投入生产,如今维生素C是维生素中产量最高的品种。我国推荐成年人每日需要维生素C60毫克。当维生素C摄入过多时可引发尿路尿酸盐结石等不良反应。 (艾草 重楼 附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