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得食图》67×45cm 不研究碑帖,就不配做一个书画家 访著名书画家李燕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书画家李燕,是我国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之子。他不仅全面继承了家学,而且具有一定的国学修养和书画造诣。他在从事绘画创作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临帖、读帖和创作,倡导学习书法必须深入传统和经典。日前,《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彭一超、金禾带着有关问题对李燕教授进行了专访。李燕教授站在画家角度说的一席话虽然也是一家之言,但相信有些观点会引起当今书法家的再度思考。 记者:近年,“国学”是文学艺术界的热门话题。书法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谈它在当今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李燕: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如果对“国学”没有基本的认识,很难称为一个中国书画家。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但是,能够把自己国家的文人称为“国学”的,我想可能只有中国。因此世界的文化体系虽多,可大部分都断了。有的时断时续;有的虽然接起来了,但历史非常浅、非常短。唯有一个文化体系长盛不衰,那就是我大中华文化。为什么叫大中华文化?因为我们的文化是无私的,它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至少我们的邻国就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他们的文明借此得以丰富。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特别是文化人,如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就很难称为中国文人。 李燕《采食之秋》68×45cm 什么叫“国学”?我的理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称。中华文化有两大特点,即无与伦比的超长的延续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中华民族巨大的包容性,也意味着中华文化今后仍会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新的文化,会不断地充实自己。我觉得,把中国的书法艺术趋同于西方的所谓“现代派”,而又把西方的“现代派”当做所谓的“领军人”大谬!书法里面有所谓的“前卫派”,学习“前卫派”就已经落后了。我今年64岁,记得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日本有所谓的“前卫派”。那些“前卫派”的日本青年,盲目地学习西方所谓的“抽象派”,搞出来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它既不是汉字,也不是绘画。那时甚至出现了极端“墨象派”,把墨往宣纸上随便一泼,不分上下左右。这些东西应该不属于我们的文化行为。 李燕《晨露图》68×135cm 文化行为是人类的行为,总是负社会责任的。人不可离其类,谈道理不可以离开人。孔子说:“道不远人。远人而为道,不可以为道。”《三国志》里的刘备说:“夫济大事以人为本。”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前卫派”、“墨象派”,都属于“书法骗子”、“文化骗子”,或者叫“逆文化”。 李燕《得食图》67×45cm 先父李苦禅曾多次给学生们讲,正统的书法艺术有三类。一是书家字。这让我想起京剧。它已经形成了各家各派的唱法,那些被历史证明属于经典的唱段,你要学就得一板一眼,没有必要去改,改了反不如原来的好。书家字就是这样,写颜就是颜,写柳就是柳,一点儿也不要改。这样代代相传,让那些名家的书法艺术不会失传,功在千秋。二是作家字。像苏东坡是大文学家,他的气质决定了他写出来的书法水平就是高,又有书卷气。西汉的扬雄讲,书为心画。书法是你心中的图画。你修养高了,那笔下字的格调自然就高了。所以书家字与作家字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我们分类是为了研究,而不是割裂。鲁迅不是专门靠卖字为生,不以书法家著称,但鲁迅手稿中的小字即使放大也经得住推敲。还有正统书法的第三派就是画家的字。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了写意画,写意画是以书法艺术为核心思想的产物。 李燕《多多益善》67×69cm 记者:李苦禅先生不仅是现代中国写意花鸟画大师,而且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作为他的儿子,请您谈一谈令尊对于书法艺术的见解。 李燕:先父说,西方的绘画就是“画画”,而中国画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叫“写画”,尤其是写竹,就是通过“书法的手段过程美”来描绘你所喜爱的自然形象,而且这个自然形象加进了你的取舍,变成了“意象”,这就形成了写意画。先父生前常说:“画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你如果不练习书法,不懂得书法艺术里的美,你就不要当中国画家,更不可能当写意画家。”因此,文人画家非常强调书法艺术,特别欣赏草书艺术,因为它最能表达人的感情过程。徐文长有这样的慨叹:“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可见画家多么重视书法。在画家的题跋中,他的书法情调和画的情调是一致的。先父有一句名言:“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李燕《富贵白头》29×61cm 先父应该是中国美术史上坚持临碑摹帖时间最长的画家,到他80岁的时候,每天中午起来还在那里摹碑、摹帖。他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更不足。这是他的体会。在去世前的六个小时,他放下了毛笔。他临摹的最后一本字帖是孙过庭的《景福殿赋》。先父晚年临帖用过的元书纸,积累起来大概有一个立方米。有的碑帖还记载临了多少遍,就像小学生做功课一样认真。他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张不要死临,要多读帖,要对比多种字帖来读,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他特别强调,不读帖、不临帖、不研究金石碑帖之美,就不配做一个中国书画家。 李燕《和贵图》69×69cm 记者:当前,我国的书法事业正处在转型期,请您就目前书法艺术的走向谈谈您的看法。对于现在的书法创作,请您从文字学的角度特别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李燕:对于书法,说“转型期”有点儿牵强附会、耸人听闻。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核心来自于老子思想的“自然为道”。在书法领域,如果与书法传统和谐相处,那就能得到书法给予你的享不尽的乐趣。如果非要和传统的书法对抗,非要转它的型,就是反其道而行了。过去牛顿说过:“……我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书法艺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你怎么能站在它的脚下去对抗!中国文字学不可不学,这门学问非常重要。中国文字里储存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有其延续性。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的书法艺术绝对不能脱离文字的可识性。 李燕《猴》69×46cm 书法艺术有几层含义,第一是它记录了对我们有启示、有文学意义、有教育意义、有美育意义、有德育意义的诸多内容。文字所表述的文学意义在书法作品中是绝对不可以没有的。第二是在文字可识性的基础上,强调书法作为特殊美术品的审美性。外国人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当作一种特殊绘画。许麟庐先生说,字写得好,挂在那里就像一幅画,它有一种独立的审美意义。中国绘画艺术的大写意和特殊的“绘画艺术”——狂草,是世界上独有的两种把美术的“结果美”和“手段的过程美”融合为一的艺术。 李燕《鼠瓜图》69×68cm 《蒙娜丽莎》只给人一种结果美,它没有任何笔触过程的手段美,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美,唯中国独有,或者说中国先有,因此说它是先进文化。我们要有骨气地坚定这种高文化信念。所以,我认为为什么“转型”、什么“前卫”、什么“超前”,都是浅薄之见。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