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章的邊款,單款與雙款的區別,印章邊款定位順序

 秦岭之尖 2016-12-09

我們大致知道這樣一個情況,印章最初在實用印章階段就有這樣一個功能,就是“物勒工名”,什麽意思呢,就是爲了標識器具制造的有關情況,通過印章來標記某器物的制作者是哪裏人,叫什麽名字,是哪一年制作的。于是又有一個問題出來了,印章本身是不是也需要“物勒工名”呢,當然需要,于是出現了印章的邊款。


本文說兩部分內容:一、印章邊款的介紹;二、印章邊款的定位順序。來源:篆刻小站整理收集,僅供參考!



(趙之謙的印款)


印章邊款的介紹


由上可見,印章的邊款有些類似書畫的落款,它最簡單的作用就是用以記錄印章制作者的名號,印章刻制的時間、地點或者與印章關聯的有關起緣、事項、制印時的心情,制印時相關的故事等內容。


邊款不一律稱作邊款,一般來說,陰刻的印款叫做“款”,陽刻的稱爲“識”。與書畫的落款不同的是,書畫落款一般占篇幅較小,在直觀上處于陪襯的地位(當然也有說是“畫龍點睛”的地位的),而篆刻邊款所占的篇幅則可能會大于或多于印面,這是因爲印章一般情況下印材爲長方體,而作爲印章創作的主體印面是處在一個截面,其余的四個側面和另一端截面都可用于創作印款,而最多的印款,首選在印材的一個側面,面積大部分大于印面。




(吳昌碩夢見元配夫人所作印章“明月前身”的邊款)


印章的邊款還有單款與雙款的區別。雙款分上、下款,上款刻收藏者或使用人的名字、稱謂等,下款刻作者或者饋贈人的姓名、字號、刻制地點、時間等;單款則只刻下款無上款。當然,款識也有刻與內容相關的詩文或者圖案而不落上下款的。


印款的起源起始應當很早,大致年代與印章的起源並不會相差太遠。只不過,跟實用印章轉爲篆刻藝術一樣,也大致到了元末或者明初有了文人加入印章的創作隊伍而興盛起來的,與篆刻藝術的興起一樣,石頭好刻了,文人也拿起了刻刀,而不再假手于工匠。


上面說有單款雙款之分,如果再刻一大堆與這方印有款的較長篇幅的內容的印款,叫“長款”。更有文人雅士,在前人刻好的印章上,加刻自己的贊美或者收藏之辭,就像收藏書畫一樣,寫上幾句話,蓋上自己的印章,那個叫書畫的“跋”,刻在印章上的叫“印跋”。


也正是因爲文人加入了印章邊款的刻制,從而使印章的長款長跋日益增多,篆刻藝術慢慢與文學藝術接壤,讀完印面,再讀款識,更讀印跋,欣賞者由此在內心産生共鳴,從而獲取更豐富的藝術感受。印款的刻制也漸漸成爲印章刻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者說,正是因爲有印章邊款的緣故,標志著實用印章由此轉爲了篆刻藝術,篆刻作者也不再僅僅是刻字,甚至要提高自己的文學、經史、儒、釋、道等修養,于是印章邊款漸漸包羅萬象。




(蔣仁“雪峰”印及邊款)


印章邊款的豐富使篆刻的鑒賞性大大提高,從此,篆刻不再是簡單的技巧,漸漸成爲藝術,甚至成爲專門的學問。


由于印章的邊款內容可以是詩詞、短文、圖案、造像等各種內容,而詩詞、短文的表現形式可以是楷、行、隸、篆書、草書等各種字體,刻制的過程又分先寫款後刻制或者直接以筆代刀等兩種方法,印章邊款的刻制,漸漸成爲內涵豐富而又與篆刻印面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越來越爲篆刻者重視。(來源參考:印章邊款刻什麽內容?印章邊款曆史?爲什麽稱款)

現在我們說篆刻,一般情況下,就包括了印章邊款的刻制,刻完了印章的印面,還要刻制邊款,否則,這方印章就算尚未刻完(當然也有先刻印面,若幹時間之後再刻印款,而由此傳爲佳話的故事)。


印章邊款的定位順序


既然篆刻就必然要刻制邊款,那麽,接下來就說說邊款的定位,長期的篆刻發展史使印章邊款的刻制大致形成了較爲約定俗成的刻制定位順序,一般的創作者應當遵循這個順序,當然,萬事無絕對,由于創作者興之所致進行的獨創,並不是不允許。


要把定位說清楚,用圖比較好些,上圖:




很顯然,刻印章邊款時,要先行想好,邊款上大致要有哪些內容,內容的長短,字形的大小,字體的選擇等都已經心中有數了,再來布局印款的刻制定位。


圖中所示的印章的位置除印面外,余下的五個面分別爲,左面、作者面、右面、前面、印頂面,很簡單,作者面就是對著作者的那一面,由此類推。


如果刻邊款的內容,只占一個印面,就刻在左面。


如果刻邊款的內容,需要占兩個印面,就從作者面開始刻,到左邊爲止。


如果刻邊款的內容,需要占三個印面,就從右邊開始刻,依次再刻作者面,到左邊爲止。


如果刻邊款的內容,需要占四個印面,就從前邊開始刻,依次再刻右面、作者面,到左邊爲止。


如果刻邊款的內容,需要占五個印面,就從前邊開始刻,依次再刻右面、作者面、左邊,到印頂面爲止。


以上五種邊款的順序,只有刻五面時,最終落款落在頂面,這種落款方式,目前存在爭議,另外的一種五面落款順序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不管怎麽落印款,到最後都要收尾于左面。如果字少,直接刻左面,也方便辨認方向,如果字多,需要多面,那麽則順時針刻,但收尾必須收在左面,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加上頂款,也最終是結尾在左面,很容易掌握印章的方向。


由于五面款說法有兩種,而且各有名家認可(散見于名家們的著作), 但大致都不會影響創作,因爲印頂的款要不就是獨立出來的素章,只有頂面;要不就是獨立的內容,與其他四個印面並不爭吵。如文彭那個著名的五面款:




印頂面的內容就是像文章的標題一樣,強調了內容:琴罷倚松玩鶴,最終的款識是在左邊,無法界定,那六個字,是最後刻的,還是最先刻的。


文寶齋較傾向于,最終都落在左邊這種落款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