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思邈论养身(续五)不欲甚劳,不欲甚佚; 不欲流汗,

 道不在远 2016-12-09

孙思邈论养身(续五)

生活小常识  健康大道理(七)

    不欲甚劳,不欲甚佚; 不欲流汗,

 

    中医五劳有两说:1,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2,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疲)劳。可見过犹不及。过,消费体力、精力,对健康不利。佚:逸,安闲逸乐,也可作无所事事或好逸恶劳解。安闲逸乐是隐士,隐士有他自己的事在干,操琴,种菊,炼丹,做学问等等。这里的佚似乎专指好逸恶劳者,而好逸恶劳者不是醉生梦死(有钱者),便是无所事事地游手好闲着(穷光蛋),这两者都是健康的负能量。

        中医认为汗与血同为心液,白者为汗,赤者为血。正因为汗血同源,所以有“夺血者毋汗;夺汗者毋血”的告诫,意思是出血的病人不可再让病人出汗;出汗的病人莫要耗损他的血。有两(出汗加出血)则死,无两则生。

    人体从皮肤里通过汗孔排出來的汗,水分约占99%,固体成分不到1%。汗液的固体成分中有钠离子、钾离子、碳离子和氯离子,其中钠与氯占极大部分,所以汗出多了,吃点淡盐水既补充了水,也补充了氯化钠。

    血液包括血漿和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组等成组的有形成分两部分。血漿中水占91一92%,其余的有糖、蛋白质、无机盐类、酶、激素、代谢废物等。当体内脱水时,尿量减少,出汗停止,血漿内的水分也被紧急外调。从这一点上來说,汗血同源的说法是科学的,它们的源即是水;从这一点上再说开去,汗可出,但不可流或大汗淋漓,出个不停。

    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当体温高于摄氏42度时可引起体内细胞的实质性损害。再升高会危及生命。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当时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通过皮肤出汗为主,呼吸道水分蒸发为辅,所以烈日当空,冒暑行走或劳动,汗出而呼吸急促,是人体调节体温的措施在发挥着作用。在该时该地,不欲流汗便为中暑。

    有资料说流出來的汗里尿素氮15mg%、葡萄糖2mg%、乳酸35mg%、蛋白质为0。由此可見出汗也是一条排泄体内废物的不可或缺为重要途经。

    汗要出,但要适可而止。即使是用发汗退热,不可汗出太多。大汗淋漓而不及时补水,也会出现虚脱的,即中医说的“大汗亡阳”。

    这里强调的是正常的汗出,不能汗“流”如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