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先天性斜颈的症状

 昵称38587309 2016-12-09

新生儿先天性斜颈的症状


    有的宝宝出生后,吃和睡都非常好。在他二十几天的时候,妈妈发现宝宝的头有点睡偏了,妈妈以为宝宝喜欢脸冲着阳光,于是给他转了一下,谁知宝宝依然是左侧偏头睡,如果趁宝宝睡着搬动他的头,宝宝马上哭起来。

    后来妈妈发现宝宝的右侧颈部,有一块突起,硬得像骨头,而左侧就没有。妈妈紧张起来,于是赶紧带宝宝到儿童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妈妈吃了一惊——斜颈。

    只要细心观察,判断斜颈一点也不难。下面的几点宝宝若是有,妈妈就该注意啦!

        1. 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2. 颈部出现硬块;

        3. 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 颈部活动受限制。


    婴儿斜颈,最直接的了解就是'宝宝歪头'。虽然的确存在婴儿斜颈这个病症,可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宝宝都是'歪着头'的呢?


        斜颈字面的意思是'扭曲的颈部';医学上形容的是由于颈部两侧肌肉强度不一致,造成的头歪斜或转向一侧的现象。


        对于婴儿来说,斜颈是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胎儿蜷曲在子宫内,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胎儿的颈部就会逐渐扭曲起来,以协调身体,适应子宫内的空间。颈部扭曲的结果,就会造成颈部一侧肌肉——胸锁乳突肌逐渐被拉长,致使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的长度出现差异。 婴儿出生后,头部就自然地偏向胸锁乳突肌较短的一侧。


这就是胸锁乳突肌


        如果将孩子头部保持正中位或转向另一侧,较短的胸锁乳突肌就会被抻拉。 孩子出生一两周后,被牵拉的肌肉继续肿胀,就会形成一个大硬块。这时,孩子喜欢将头歪向受损的一侧,因为这种姿势能保持受损的肌肉处于最松弛的状态,不至于有被牵拉的感觉。

        随着肿胀逐渐消退,创伤的肌肉会完全恢复正常或形成纤维索带。由于纤维索带比较硬,而且不如没受过伤的肌肉那样富有弹性,所以孩子的颈部肌肉运动会因此而受限。


        如何发现?——留意宝宝头部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爸妈如果多注意宝宝头部的姿势及头部的活动情形,就可以及早发现斜颈的问题。特别是在帮宝宝喂奶、洗澡或逗弄玩耍时,更是观察的好时机。

        若宝宝头倾向一侧,但是爸妈可以轻松地把宝宝的头倾向另一侧,不会有紧绷或是卡住的情形,这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斜颈',爸妈不必太过担心,大部分的宝宝都会自己恢复正常。


        医师如何诊断斜颈症?


        通常医师会观察宝宝的头部及脸部发育,用手触诊颈部。如颈部有明显硬块或肌肉纤维化的现象,诊断就可以确定了,通常不必使用其它诊断工具。 比较困扰的是有斜颈症状但颈部肌肉检查却正常的小朋友,这时可能需要安排一些检查去寻找其它原因,例如X光、超音波检查等。


        可能引起斜颈的一些原因:

        *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造成的肌肉性斜头。

        *先天性斜视引起续发姿势性斜头。

        *骨性斜头:如寰椎一枢椎一颅骨异常,或半颈椎症等骨骼异常所造成。

        *不正常肌肉强力反射造成,如脑性麻痹儿童,因不对称张力颈部反射亦会造成斜颈。

        *急性感染造成第一、二节颈椎脱位,也会以斜颈表现。


        斜颈与生产有关吗?


        斜颈症的小朋友,很多是在母亲子宫中就头歪歪的了,造成胎位不正或生产困难,产科医生可能必须费九牛二虎之力、动用到各种产钳才能把宝宝娩出,有时甚至要剖腹才能生产。如果生出来的小宝宝有斜颈,父母也许会误会是产科医生在生产时把宝宝弄伤了,其实是把因果颠倒了!


        引起斜颈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遗传因素,有接生手法不当,大多属肌肉病变的结果。


        怀孕时:有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存在胎位不正,小脖子就是歪歪的,这就导致宝宝出生后就存在斜颈。


        生产时:有些宝宝斜颈是出生时造成的。婴儿的颈部肌肉受到损伤,比如非正常分娩的,如臀位产、剖宫产和产钳牵拉等。颈部的肌肉受到牵拉损伤,出现血肿,最后血肿纤维化,使肌肉挛缩变短。这种损伤多是一侧,这样就使颈部两侧肌肉长度不等,力量不均,导致患儿的脖子偏向肌肉短缩一侧。


        新生儿斜颈的类型


        虽然说,婴儿斜颈的情况十分常见,可是并不是所有'歪头'的情况都能自然得到缓解。对于不同的情况,要给予不同的应对方法。所以,爸妈们要分清婴儿斜颈的类型了。


        1、生理性斜颈

        如果宝宝出生后3个月出现斜颈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生理性斜颈。这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这种情况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2、急性斜颈

        (1) 急性斜颈:宝宝这几天有点轻微的发烧、咳嗽,突然有一天睡醒觉之后就出现了头朝一个方向倾斜,不能活动。 比较常见,它可以是自发性的,或轻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均可发生。头部倾斜原因不确定。头部倾斜可能是继发颈部淋巴结炎引起的肌肉痉挛或可能是由于轻微的颈椎半脱位。


        临床特征:急性斜颈引起头部倾斜,头向一侧固定旋转。由于颈部侧屈及旋转,颈椎X线片很难做出诊断,实验室检查正常。


        治疗:用折叠的毛巾固定颈部及充分休息。早期治疗常有基层医生处理。大多数急性斜颈儿童在24小时内缓解。畸形持续超过24-48小时应按旋转性脱位治疗。


        (2) 旋转性移位

        最近天冷了,京京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嗓子发炎,咳嗽咳痰,但这些都挡不住他贪玩的性格,有一天在外面玩了一天的他突然出现脖子不能动,朝一个方向固定住了。


        更为严重的急性斜颈称为旋转性移位或旋转性半脱位。这一类型的斜颈可并发严重的咽炎或中耳炎,或头颈部手术或外伤后。一些病人为自发性。


        治疗旋转性脱位早期应避免持久的固定和防止残留畸形。检查儿童压痛的部位和颈部活动范围。进行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注意脊柱肿瘤可出现斜颈。如果怀疑有感染,应做适当的实验室检查。


        3、病理性斜颈

        (1)肌源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这是最常见的斜颈类型,约占了90%以上。对于这种情况,目前认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

        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大约20%的慢性斜颈儿童是由于非肌性原因所引起。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这是较少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斜颈婴儿的2%,指的是因为骨骼的畸形所产生的斜颈,大部分是头颅底部与第一及第二颈椎有问题所造成的。有一些是骨骼发育上的畸形,有一些则是合并关节原发性的变形或不稳定,这都会造成颈部歪斜、颈部活动不良。这类的斜颈有时会合并有脑干或颈部脊椎神经受损的情形。


        (4)神经源性斜颈

        这是极少见的类型,主要是因为脑部或脊椎神经的病变所造成的,特别要注意是否形成肿瘤压迫神经或相关肌肉。这类斜颈通常不容易诊断出来,经常会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发现。 提示:留意髋关节问题 要特别注意的是,斜颈婴儿当中有8%~20%同时合并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所以检查这些婴儿时,除了要注意颈部肌肉挛缩的问题外,一定还要仔细评估髋关节是否正常。


        (5)其他

        另外,感染、眼部病变(眼球活动不良或斜视)等也会造成斜颈外观的产生。 X线片可以显示诸如先天性颈椎融合或半椎体,以及先天性高肩胛,大多数的先天性颈椎融合及半椎体畸形需要手术治疗。


        在开始治疗前还应考虑其他疾病如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和脊髓肿瘤也可引起斜颈。


        斜颈的次发性问题


        斜头症: 由于颈部之转动受限,婴儿总是偏向固定之一边平躺,头颅因重力变形而产生颅颜不正。从头顶观之,患侧之前额骨与对侧之枕骨变得较扁平,患侧耳朵也相对的后移。


        患侧下半边颜面发育不良: 一部分婴儿在新生儿期就有此症状,与斜颈同时出现;此可能与坐胎不正、患侧脸面受压迫有关。但多数在斜颈出现后几个月才渐渐显露出来,可能是因为头向固定,患侧颜面骨和相关肌肉运动受限所造成之废用性萎缩。


        姿势性斜视: 因为长期歪着头斜看世界,眼球肌肉做不正之视野平衡代价运动而引起。可见于年龄已大、没有确切治疗完善之斜颈病人。目前大多数孩童都能获得早期治疗,因斜颈而斜视之情况已很少见。


    小儿斜颈的检查诊断方法


        1.理学检查:医师可以触诊方式检查胸锁乳突肌是否有张力较强或局部肿块。

        2.X光检查:可使用X光排除骨骼性问题。

        3.超音波检查:以超音波扫描胸锁乳突肌是否有纤维化及其纤维化程度,在超音波检查通常可将结果分为四型:

        第一型:假性肿块,可在超音波下评估其肿块的大小

        第二型:弥漫性纤维化并有正常肌肉组织

        第三型:完全弥漫性纤维化

        第四型:案状纤维化

        医师会依类型不同订定治疗计划,通常第三型、第四型斜头可能需要开刀;对于第一型及第二型斜头,复健治疗通常有良好疗效,每三个月至半年以超音波追踪其纤维化肿块是否散开、患小或是转型。

        

        患有斜颈症的婴儿,只要患部肌肉的病变程度不是很厉害,百分之八十均可靠复健得到完全的治疗。

        但另外约百分之二十纤维化较厉害的病例,就得靠手术矫正了。

        目前对于是否应该手术治疗,基本上有下列条件判断参考:

        (1)超音波检查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部位和程度;

        (2)颈部可转动的范围;

        (3)胸锁乳突肌触摸检查是呈局部肿块(tumor-like)或整条索状(cord-like)纤维化;

        (4)复健治疗后改善的程度。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新生儿斜颈治疗的预后,跟斜颈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的肌源性斜颈,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通常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只靠复健拉筋也能痊愈。


        若在宝宝3个月大前就诊断出斜颈并开始治疗,则几乎所有的宝宝不需手术就能痊愈。


        若3~6个月之间才诊断出来并开始治疗,则有2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若6~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有75%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若大于18个月才开始治疗,则几乎100%的宝宝需要接受手术。

        所幸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得到不错的预后结果。不过,骨源性及神经源性的斜颈预后就没有肌源性斜颈这么好。

        有时为了让骨骼关节稳定而做的关节融合手术,反而会造成头颈部僵硬的后遗症。


        斜颈症是少数能得到完全根治的先天性疾病之一,早期诊断早期复健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如果复健不能完全治疗痊愈者,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这样对于脸部的平衡发育及端正头部角度,避免头部倾斜的后遗症,才是最有助益的。


        肌性斜颈如果不治疗,约五至七成的病人在六个月大时会自行痊愈,只有一成的病人超过一岁时仍有症状,因此治疗的方法为先做物理治疗,从出生后二个月内就开始做,持续二或三个月,如果症状仍持续,则考虑开刀治疗。


        严重者在出生约四至六个月内,即应考虑手术切断病变纤维化的胸锁乳突肌。因为脸部组织的成长和整个头颈部的活动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颈部自由转动,可使脸部的发育早一点回复正常速度。


        严重的斜颈症太晚手术,患侧脸部的发育异常及头部习惯性的歪斜,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如果在十一、二岁青春期开始后再手术,脸部骨架的异常,就只有依赖颅颜整型才能挽救了。


        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


        新生儿斜颈是新生儿常见的头颈部问题,有相当多的原因会造成斜颈,而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式,这需要专业的医师仔细评估后才能决定哪一种治疗方式最适合。

        新生儿斜颈的治疗是越早开始效果越好,而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需要家长与医护人员配合,持续努力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婴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期


        对于任何病症,都有一个最佳的治疗期。对于婴儿斜颈也是如此。


        6个月


        因为一直睡同一侧,头、脸会被压成左右不对称。因婴幼儿的头骨仍在成长中,在6个月大之前的不对称仍有机会恢复,6个月以后相对定型,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

        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偏斜侧低,对侧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

        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终致不可挽回。

        2岁以内


        年龄已超过1岁的宝宝则应进行手术治疗,切断纤维化的肌肉。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

        年龄较大的斜颈宝宝,即使做了手术,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


        必须开刀治疗的3种情形 :

        1.持续胸锁乳突肌缩短,且伴有下半颜面发育不良的情形。

        2.超过一岁时,头部转向仍受限。

        3.求诊时已超过一岁。


        此手术仅需时约三、四十分钟,即使对小婴儿也不是太大的负担,而且很少有手术并发症,可以采门诊手术方式或住院一两天。 术后两星期开始做头颈转动及被动伸展之物理治疗,以避免胸锁乳突肌断端再愈合。


        更重要的是藉持续之复健运动可矫正长期斜颈之惯性姿势,并加强患侧其他肌肉之运动,促进废用性萎缩骨骼肌肉的恢复。


        较大年龄儿童之斜颈姿势往往已根深蒂固,术后很难令其自我要求摆正头颈,除复健运动外,可配制颈圈固定姿势。


        术后之复健治疗至少需持续六个月,亦需定期门诊追踪。 民间传统观念上,以为这种病可不管它,长大后自然会好,事实上的确有一小部分会自然消失,但有些却可能因为这种延误,而导致脸部两边发育大小不对称、颜面变形、颈椎弯曲及头骨变形等后遗症;


        因此,正确认为这种病的治疗,并把握时机就显得相当重要。 轻度或中度的斜颈症,经过复健治疗,在一岁以后如果仍有残余的头部倾斜且颈部转动仍然受限制,也应该考虑手术切断已失去弹性的胸锁乳突肌,以期小婴儿能有正常的头颈部发育。


        物理治疗方面,主要可分成以下几种方式:


        1.热敷:可使颈部肌肉放松。

        2.超音波:为深层热治疗,可帮助患侧纤维化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并软化硬块组织,一般建议5~6个月大时才施行。

        3.深层摩擦按摩:按摩时的方向必须和肌肉纤维走向相垂直,可轻松张力过高的组织,但不可太过用力,以免触压到婴儿的喉咙及气管而造成不适。

        4.被动牵拉运动:目的在于拉长患侧缩短的组织,并增加侧弯和转动的角度;治疗时可采仰卧,先固定宝宝肩部,将脸转向患侧,再侧弯至对侧。

        5.主动运动矫正:对侧的肌肉力量训练,以加强肌力入平衡反应。并利用声音或玩具做视觉吸引或翻正反应,诱发头转向患侧或侧弯至对侧。

        6.正确的姿势摆位训练:喂奶时由患侧边喂食、携抱时抱在宝宝会将头转向患侧边的姿势、玩具放置患侧、将床靠墙(墙于宝宝健侧边)让光线来源在患侧边、俯卧头转向患侧,也可头圈固定以维持良好的正中姿势。


        注:以上治疗方式除超音波外,皆可经由物理治疗师指导后,家长在家中自己执行,以增加疗效。


        具体来讲,可以参照如下指引:


        居家斜颈纠正法


        如果发现宝宝斜颈比较及时,在家就可帮助宝宝,往往通过居家护理宝宝就能痊愈,避免手术。


        捏揉局部肿块

        让宝宝侧卧,患侧在上,背朝妈妈,妈妈用拇指与中指、食指捏住局部肿块,顺着硬条肌肉的走向,由上向下,然后由下向上反复捏揉20~30次,并逐渐加大指力,捏揉约10分钟,手法及指力适当时肿块会变软。再捏住包块,向其垂直方向左右拨动,每日2次,每次约10分钟。


        睡觉纠正

        睡觉用与畸形相反的体位,如果宝宝不爱往畸形侧歪头,可以让宝宝侧身睡,母亲坐位横抱宝宝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毛巾热敷

        当宝宝睡熟后,把小块方巾在50℃水温的水中浸一下,然后拿出拧干水,敷在脖子的突起的肌肉上。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用热水袋敷也可以,但注意皮肤上垫一块干毛巾,热水袋温度在50℃左右,摸起来比皮肤温度稍高些就好。

        玩具逗引

        宝宝往往对新事物感兴趣,当给宝宝玩玩具时,用玩具吸引婴儿将头部转向与畸形相反的方向,或者发出声音、叫宝宝名字,让宝宝寻找。 1周岁内治疗斜颈效果较好。


        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仍无效、1岁以后仍有明显硬化的颈部肌肉,也应手术。


        手术通常是把硬化的肌肉切开,使它不再妨害运动。手术后颈部大多能恢复正常运动,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太晚开刀,除了头脸变形外,术后还要再配合一些复健才有较好的效果。手术后再复发的机会在5%以下


        手术治疗:先治疗再手术


        若持续复健治疗6个月仍没有明显的改善,或是虽有改善,但仍有明显的头颈部倾斜或脸部两侧不对称的情形,此时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斜颈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肌源性斜颈:主要的手术方式是胸锁乳突肌筋膜切开术或是胸锁乳突肌延长手术。手术的伤口1~2厘米,不但能达到肌肉放松的目的,也不会造成不美观的状况。


        头颈部感染造成的斜颈:抗生素治疗若没有明显的改善,就必须考虑用切开引流手术,以彻底去除感染源。


        神经性斜颈:也是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的程度,而有不同的手术方法。

        骨源性斜颈:必须针对有问题的骨骼或关节做处理,有时做截骨矫正手术可矫正变形,有时还必须做骨骼关节融合手术。


        手术危险吗?


        手术本身相当简单,只是将纤维化的肌肉切开或部份切除,小病人只需住一个晚上,隔天即可出院。


        基本上,一岁以内的心病人手术后之恢复相当快速,头部马上就可以转来转去,而且不再需要特别的治疗,几个月内即不再有头部歪斜的现象,脸部及头部的变形也会完全回复正常。


        如果拖得很晚才开刀治疗的话,则手术之后,头部仍会有习惯性的歪斜,此时还需要物理治疗,以及四到五个月颈圈的矫正,头才会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然而头部及脸颊的变形,有时还是无法回复到正常,因此父母们千万不要轻忽,以免太慢的治疗而遗憾终生。


        斜颈症是儿童颇为常见的疾病,通常诊断及治疗并不困难。最重要是必须了解此症对头脸发育的影响,采取何种治疗方法、何时治疗都与头脸的发育有关。处理太晚或方法不对,会有不可恢复的影响。


需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击上方康复养生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