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军苏-33舰载机坠毁事件,很可能是由于飞行员的操作失误造成

 yezhu8888 2016-12-10

据俄罗斯最大的商业报纸《生意人报》称,据俄罗斯国防部初步调查发现,最近发生的俄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苏-33舰载机坠毁事件,很可能是由于飞行员的操作失误造成。此前外界报道称阻拦索断裂导致这架苏-33坠毁,但现在认为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超出了阻拦索的强度

近期俄军拍摄的编号67的苏-33舰载机在库舰甲板上

《生意人报》称俄罗斯海军总参谋部和航空企业组成的联合调查委员会初步还原了整个事故的画面。12月3日,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编号为67的一架苏-33舰载机,在叙利亚执行完任务后准备返回航母。当时气象条件良好,空中能见度为10公里,风速不超过12节/小时。见证者都表示当时甲板操作也出于正常状态,飞行管理军官也在岗位就位。飞行员在获准着陆后开始接近甲板。在舰载机钩住阻拦索后飞行员开始降低发动机推力。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滑过50米后,阻拦索突然发生断裂,舰载机继续向前滑行,但这是飞行员已经没有时间加大推力重新复飞。在几秒钟时间内,飞行管理军官命令飞行员立即跳伞,战斗机从飞行甲板滑落坠海。

事故发生后,航母第一时间上报俄军国防部。俄罗斯马上成立调查委员会来研究事故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当时有说法是舰载机着陆速度过大,超过了240公里/小时的上限。但后来发现这一说法并不符合事实。据《生意人报》在俄国防部的匿名消息来源称,专家初步认定还是飞行员操作失误,不是着陆速度过大而是舰载机着陆时偏离了轴线。调查发现,这架编号67的苏-33舰载机在着陆的时候,严重偏心偏航,比最大限度4.2米还超出0.5米,这就在着陆时引起的两端钢索拉力偏差

坠毁的编号67苏-33舰载机的资料照片

有人称是阻拦索的质量原因。但俄航母“斯维特兰娜-2”阻拦索的生产商、位于圣彼得堡的'无产阶级制造厂”却拒绝承认产品质量问题。该厂负责人在调查委员会称,如此巨大偏心偏航引发的拉力偏差,就是全新的阻拦索也会被拉断

目前俄国防部还没有公布最后的调查结论。

从11月15日到12月3日,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在地中海损失了两架固定翼战斗机。其中的米格-29K是新研制的舰载机,承担着俄未来航母发展的希望。而另外一家苏-33舰载机的损失,令俄罗斯海军也很不好受。不但飞机掉了导致数千万美元打水漂,而且苏-33舰载机早已经停止生产,俄军总共只有17架,也就是掉一架少一架,只能通过修复和现代化改装保持战斗力。更让俄军心疼的是,这架编号67的坠毁苏-33舰载机,还是刚刚在2012年修复的主力作战飞机,因此这次也被派到地中海执行任务,却没有想到折戟沉沙。

着舰飞机偏航也可能引发阻拦索断裂

这次地中海执行任务,俄军前后两代主力舰载机均发生坠毁事故,这对俄海军舰载航空兵发展是极为沉重的打击。米格-29虽然是新机型,航电先进,功能也比苏-33要强,但毕竟不是重型舰载机,而俄航母甲板操作效率低能,却给米格-29后续发展笼罩上一层阴影。而苏-33退出已成定局,但它们需要是体面退出现役,而不是一架接着一架坠毁在大海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